圖 | 珍貴老照片 毛澤東與人民群眾在一起
前言
1951年9月17日,北京石景山鋼鐵廠黨委秘書辦公室收到一封信,信封上面寫著“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毛寄”,鋼鐵廠黨委辦公室秘書王自勉看到后,心頭不自覺地涌上一陣激動,激動之余,又有一絲不敢相信。在8月13日的時候,他曾通過信訪辦給毛主席寫信,僅僅半個月之后,就收到回信了嗎?信中又寫了哪些內容呢?
毛主席建立信訪部門
新中國成立初期,不僅要面對外部嚴峻的挑戰,內部百廢待興的局面也需要盡快改善,因此中央政府肩負著巨大的責任和使命。由于之前長期戰亂,社會出現了許多不穩定的因素,工人失業,學生失學,經濟蕭條,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嚴重。
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府是讓人民當家做主的,因此在這一期間,有好多百姓會通過各種渠道向各級政府部門反饋自己遇到的問題,并希望解決這些問題,各級政府在收到反饋后,自然會積極處理,但是也存在部分工作人員消極對待的情況。
圖 | 毛澤東
官僚主義的作風,不重視信訪工作,無疑會讓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產生隔閡、矛盾,毛主席雖身居中央高位,卻十分清楚這點。
1949年3月,毛主席從西柏坡轉移到北京工作后,曾有人民群眾給毛主席寫信,毛主席也收到了不少來信,并且每一封信都會親自查閱,然后將問題告知秘書田家英,田家英則會及時按照主席的要求辦理。
人民群眾看到毛主席如此積極地處理問題,便更加積極地寫信了,到后期,來信不斷地寄向黨中央,以至于信訪工作的人手出現緊缺,對于各項反饋心有余而力不足,回復工作出現了嚴重的滯后。
圖 | 毛澤東
為了與人民群眾建立友好的關系,真正體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本質,及時為廣大老百姓排憂解難,在毛主席的英明領導決策下,中共中央書記處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群眾反饋信息的機構部門——中央書記處政治秘書室,這便是中辦信訪局的前身。
經過楊尚坤、田家英和其他秘書室工作人員的努力,信訪工作很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體系,更好地解決人民群眾的信訪問題。雖然信訪部門建立起來了,但是毛主席在百忙之中,依然會親力親為,先后多次就群眾寫信反饋的問題作出回復和批示。
毛主席重視信訪工作,不是新中國成立之后才開始的,早在抗戰年代,在革命根據地時,他就非常重視。
圖 | 田家英
1934年1月,毛主席曾寫過一篇《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文章,要求黨內各工作人員,務必堅持群眾路線,體察民情,并對細節做了詳細的闡述,為當時的信訪做了理論基礎與鋪墊,在這一指導下,很快成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工農監察部控告局,這是戰爭年代的信訪機構。
控告局辦理了大量群眾的來信問題,在群眾心中,有著很好的口碑。在此期間,毛主席從人民來的來信中找尋線索,查處了瑞金縣的貪污案,并召開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議,對違法亂紀的行為作出判決。
解決人民問題,人民自然愛戴。
王自勉給毛主席寫信,反饋“石鋼廠”的情況
石景山鋼鐵廠創辦于1919年,就華北地區而言,已經是較大規模的鋼鐵廠了,日本全面侵華后,被日本軍隊占領,后來侵略軍被趕走,又被國民黨政府收回。
圖 | 日本侵略者占領下的石景山鋼鐵廠
1948年12月,人民解放軍消滅了京西石景山地區的國民黨守軍,石景山鋼鐵廠便回到人民手中,但是此時,鋼鐵廠的工人們已經半個月沒有發工資了,家里的生活非常困難,得知這個消息后,解放軍立即調來25萬斤糧食,給工人們發了救濟糧,解決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為保證工人階級的生活,人民政府對其工資也做了一定的調整,在工資總金額不變的前提下,對廠內工資特別高的管理崗位人員,進行了降薪處理,而對于低工資的普通員工,適當增加了他們的收入。這種“抽高補低”的方法,穩定了員工的情緒。
懷著對共產黨和毛主席的感恩,石景山鋼鐵廠復工復產了,開始了新中國的建設,到1951年4月,經過兩年半時間的調整,煉鋼煉鐵的工作,便從局部恢復發展為全面恢復。1951年,石鋼二號高爐最高日產達518.9噸,這個產量是日本侵華時期的2倍,到1950年時,與去年的同期產比增加了47.5%,不僅數量上去了,而且質量也上去了。
但是隨著產量的增加,社會的不斷進步,舊工資制度的弊端也體現出來。人民政府調整了石鋼廠工人的工資比例結構,采用了“抽高補低”,但是工資標準、工資階級都是沿用民國政府的,而舊工資“吃人”的一面暴露無疑。
圖 | 石景山鋼鐵廠全景
國民黨時期的工資體系,是資本家根據自己利益來定的,把工人的工資壓榨得很低,雖然全廠工人的工資等級達到105級之多,但是每級的差距,只有二兩小米,并且計算方法也十分復雜,工人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對于自己應該拿多少工資,腦子里一團霧水,都是資本家說了算。
現在新中國成立了,人民翻身了,自己當家做主的機會來了。人民政府提出了“按勞分配”的工資機制,在全國上下開始了“從零到一”的摸索,彼時,不少企業陸續執行“八級工資機制”的薪酬體制。
為貫徹按勞分配的原則,讓石景山鋼鐵廠的工人真正地成為主人,從1950年5月起,便根據相關部門的指示,向員工們承諾調整工資,但是一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況,承諾遲遲沒有兌現,直到1951年4月,才開始著手新工資的方案,并于5月份向北京市人民政府勞動局報備“八級工資機制”。
圖 | 毛澤東與人民群眾在一起
很快,勞動局就向石鋼廠做出批示:“同意!”這一消息震動了整個石鋼廠的員工,大家紛紛覺得,漲工資有盼頭了,生活有保障了。
石鋼又向中央重工業部鋼鐵工業局送去了“關于5月起實行八級工資制的報告”,根據報告的內容,全廠增加工資的人數占到98.26%,工資金額也將增加原基礎上的18.77%,但是這項數據突破了上級的限定,因此報告打上去后,宛如石沉大海,再無音訊。
當工人們因失望而唉聲嘆氣時,北京市委傳達了一項重要的指示:基層黨員干部和黨組織都有責任把自己所在單位的問題和情況向中央反映,向毛主席匯報。
圖 | 毛澤東與人民群眾
石景山鋼鐵廠黨支部經過深思熟慮,決定由王自勉起草,代表全廠工人給毛主席寫信,就石鋼廠目前的情況,全方面地向毛主席匯報。于是在8月31日這天,王自勉給毛主席寫了信,信中詳細說明現在廠內“八級工資制”得不到批示的情況,并提了一些小建議。
毛主席給石鋼廠回信,員工看后激動不已
王自勉的信件寄出去后,并沒有第一時間反映到毛主席那里,而是被信訪部門的同志暫壓了幾天,直到后來,毛主席看到這封信時,對照了上面寫的日期,發現已經時好幾天以前的事情了,便非常生氣,他發脾氣說:“共產黨員不為工人階級辦事,還算什么共產黨?”
毛主席閱讀了石景山鋼鐵廠的來信,說道:“國家雖然有困難,但是不能再用資本家的那套方法繼續剝削工人,這個狀況是必須要改變的!”
毛主席親筆給來信做了回復,他肯定了石鋼廠相關同志提出的建議,并且要求相關部門盡快合理地解決此事。
圖 | 石景山鋼鐵廠焦爐投入生產
王自勉收到這封來自中央的信,心里想,莫非真的是毛主席寄來的?心里雖然這么想,但始終不敢相信,他拆開信封,看到信尾處赫然寫著“毛澤東”三個字,蒼勁有力,一時間激動萬分,連忙轉身朝著廠黨委書記辦公室跑去,一邊奔跑,一邊大聲喊道:“信!信!毛主席寄來的信!”
廠長聽到王自勉的吶喊,也非常歡喜,立即作出指示:“馬上通過廣播向全廠職工傳達!”轉眼間,廠里全體員工都知道了毛主席來信的事情,爭先恐怕地跑到辦公室,想第一時間看到毛主席在信中寫下的內容。
毛主席在信中回復道:
中共石景山鋼鐵廠黨委會的同志們 :
八月三十一日的信看到了,謝謝你們使我知道廠里的情況和問題。我認為你們的建議是有理由的,以令有關機關迅速和合理地解決這個問題。此覆,順祝努力!
毛澤東
一九五一年九月十二日
圖 | 毛澤東給石景山鋼鐵廠的信
由于太過激動,王自勉在拆信的過程中,不小心撕去了信的一角,頓時像犯了大錯一樣,悔恨不已,心痛不已。這時人群中有人說道:“把它裱上吧!”建議一出,立即執行,廠長派人開車將王自勉送到城里,將信的缺角裱好。
裱信的工人見到這封信是毛主席寫來的,當即認真地裱起來,之后,王自勉詢問價格,裱信工人說:“毛主席的信,一分錢都不要!”
王自勉回到石景山鋼鐵廠,所有的職工又都圍了上來,這時,連職工的家屬都趕來“湊熱鬧”,他們看著信,心里感動異常,現在正是國家經濟的恢復時期,而且外部環境也很動蕩,抗美援朝戰爭還在進行著,毛主席竟然能夠親自回信,還說明已經責令相關部門盡快辦理,宛如冬日里的陽光,甚是溫暖。
圖 | 毛澤東走進人民群眾
人叢中你一言,我一語,有的說“毛主席真是咱們的大恩人”,有的說“毛主席這么忙,還惦記著咱,關心著咱,那咱們一定要努力生產,用實際行動去報答他老人家”!
果然,石鋼廠“八級工資制”的方案很快便得到落實,重工業部批準了從5月份開始執行新的工資標準,消息一出,全廠職工熱血沸騰,紛紛給毛主席寫信表達感謝,一天之內,廠內便收到感謝信50多封。
一名叫做趙章喜的職工剛結婚不久,因為結婚,外面欠下不少債,現在漲工資了,感覺能把債還得上了,他激動得徹夜難眠,高興地說:“以前因為外債愁得睡不著,現在是高興得睡不著,老婆是毛主席給娶的!”
還有一名叫做董文生的職工,全家有七口人,過去貧窮,只有兩床被子,而且五年沒有購置過新衣服,現在工資漲了,笑得合不攏嘴,他們一家人在燈光下,久久沒有睡意,合計著買什么樣的布料做怎樣的新衣服。
圖 | 毛澤東
石景山鋼鐵廠的黨、政、工、團負責人聯名代表全廠職工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寫明廠內工資已經得到解決,全廠上下很是開心,同時也表達了對毛主席的感謝之情,并在信的結尾處寫下:
全體職工開展對新舊工資制度的回憶對比活動,進一步提高職工們的政治覺悟,全面檢查修訂愛國公約,掀起一個新的“抗美援朝愛國生產”熱潮。
毛主席收到石鋼廠寄來的這封信,閱讀后大加贊揚,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人民群眾的覺悟是非常高的,工資的問題解決了,便掀起愛國競賽,看樣子前方作戰是不愁鋼鐵了!”
從此以后,石鋼廠的工人們將滿滿的熱情投身到生產之中,提出“工廠變戰場,機器當武器,前方猛殺敵,后方多生產”的口號。
圖 | 毛澤東
到1952年底,石鋼廠的職工人數從1949年的5067人,增長到14025人;固定資產從1949年的2411萬元增長到10071萬元;生鐵產量從1949年的2.35萬噸增長到34萬噸,全面完成了三年恢復時期的國家計劃!
現在的首都鋼鐵集團,便是曾經的石景山鋼鐵廠,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它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鋼鐵廠之一,旗下業務不僅涵蓋國內,還延伸至國外。
信訪辦是毛主席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窗口
1949年8月,第一屆各界代表會議在北京中山公園舉行,會議之上,毛主席掏出一封信,當眾閱讀了信上的內容,信上反饋了糧食不斷上漲的問題,老百姓對此有很大的意見。毛主席說:“大家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能夠遏制糧食價格問題?”在黨和國家的齊心努力下,很快便抓到“糧老虎”,并協商決策,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從根本上解決糧食價格問題。
1949年,上海市人民來信,反映當地失業率高、生活困難的現象,田家英閱讀完信后立即向毛主席匯報此事,經過毛主席與多位領導人商討,作出“三個人的飯勻給五個人吃”的策略,敦促相關部門單位,解決困難民眾工作問題。
圖 | 毛澤東與人民群眾在一起
1950年,有北京大學在校學生反饋,校園伙食差、功課壓力大造成營養不足,身體健康得不到保障,毛主席知道后立即派相關部門查詢暗訪,一番調查后,部門負責人認真研究討論對策,并給中央提出整改意見,經中央批準后實施,提高了在校學生伙食差的問題,解決了功課繁重壓力大的問題。
1963年,上海地區寫上訪信件的比例增多,大多群眾反映工作問題,來信者為下崗職工、未能升學就業的青年,毛主席敏銳地洞察到這個現象,當即把材料轉給上海市委,要求他們務必解決此事:“一定要使他們設法就業,即使暫時不能就業,也要支出一筆救濟金,把他們養起來,以待逐漸設法就業?!?/strong>
當然在一些信件中,存在人員表達不滿時言語過激的現象,相關部門的同志便將此事交由公安機關處理,毛主席知道后進行了糾正,告誡信訪部門要有清晰的認識,不能因為一些污言穢語而忽略了事件本身,并作出指示:一般表達不滿意見的,都不要當做反動信件來看待,更不要轉交公安部門追究寫信的人。毛主席的這一指示,保護了寫信人,也為信訪部門的工作指明方向。
圖 | 毛澤東
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人民來信與日俱增,毛主席一天需要審閱幾十封甚至上百封信件,需要太多時間和精力,劉少奇得知毛主席工作量如此巨大時,建議來信搞內容摘要,毛主席同意了,自此便這樣實施,一直持續到1966年。
毛主席關于“信訪”的工作量雖然相對減輕了,但是他對人民反饋的問題,一點都沒有含糊,始終放在心頭。
小結
毛主席以身作則,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到極致,幾十年如一日,在他看來,只要是群眾反映的問題,就都是大問題,都是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正是因為對人民的重視,毛主席深受人民愛戴,中國共產黨深受人民愛戴,中華民族得以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豪邁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