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傅連暲,跟隨毛主席革命數十年,是紅軍醫務工作的奠基人之一,與毛主席相交甚篤,但自幼家貧,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食不果腹,生活過得十分凄慘,困境之中,父母無可奈何,只能去尋找一點精神寄托,便加入基督教,因此,傅連暲從小就是一個基督教徒。
圖|傅連暲 中將
革命年間,作為醫生的傅連暲,不僅救過千千萬萬戰士的性命,也救過毛主席的性命,可以說,他在他自己的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他一直沒有入黨,因為是基督教徒的緣故,擔心沒有資格。毛主席得知傅連暲的想法后,毅然對他說:“我投你一票!”
傅連暲成功入黨了嗎?毛主席投他一票的原因是什么呢?故事很長,且聽娓娓道來。
毛主席贊嘆“傅醫生就是華佗”
傅連暲從小勤奮好學,又懷有強烈的學醫愿望,1916年,他從學校畢業后,便被福音醫院聘為汀州八縣的醫生。傅連暲不僅擅長內科,也通曉其他科室,治病救人,醫術精湛,在當地頗有名氣,再加上他從小貧苦,十分同情勞苦大眾,因此在人民心中深受喜歡和愛戴。
圖|傅連暲
傅連暲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行為異常憤慨,1925年,“五卅慘案”的消息傳來,他毅然組織和參加示威游行。由于職業的原因,傅連暲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許多社會底層人民,深知他們的疾苦。彼時,革命的先進思想迅速傳播開來,傅連暲深受鼓舞。
南昌起義爆發后,部隊來到長汀,傅連暲知道,經此一役,一定會有許多傷員,于是立即布置醫院,做好接收傷員的準備,同時,他還募集了一大筆費用,動員女學生擔任護士。起義軍到來,福音醫院接收治療了300多名戰士,一時之間,此地成為紅軍的臨時醫院。
1929年3月,毛主席、朱德率領紅4軍占領汀州城,一日,傅連暲正在辦公室看病歷,助手匆忙推門而入,說道:“朱軍長、毛委員來了!”傅連暲連忙起身出門迎接。剛一見面,毛主席便握住了傅連暲的手說:“你就是傅連暲醫生吧,我聽說過你的事。”
圖|毛澤東
傅連暲與毛主席、朱德握手之后,便帶領他們參觀了醫院的病房、手術室、化驗室、藥房,并介紹了醫院的相關情況。
這時,傅連暲看到毛主席臉色有異,從他多年醫生的經驗判斷,毛主席身體有病,經過詢問,毛主席說他患了肺病。傅連暲連忙給毛主席做了檢查,檢查完畢,傅連暲告訴毛主席,他的身體只是積勞所致,并非肺病,只要多加休息便可痊愈。
毛主席聽了,高興異常,說道:“謝謝你啊,傅院長,有了你的診斷,我放心多了。”
隨著國民黨對蘇區的“圍剿”日益擴大,紅軍的戰斗日益頻繁。一日,傅連暲去看望毛主席的時候,毛主席突然問道:“現在蔣介石的軍隊打來了,你準備怎么辦?”傅連暲毫不猶豫地回答:“我跟隨主席去瑞金!”毛主席又問他醫院如何處理,傅連暲說:“也一起搬到瑞金!”
圖|陳真仁(右1) 傅連暲及子女合影
不久,汀州福音醫院搬到了瑞金坪揚崗,成立了中央紅色醫院,并任命傅連暲為醫院的院長。
第三次“圍剿”后,毛主席被“左”傾路線排擠出紅軍領導崗位,毛主席雖已不在其職,但依舊擔心中國革命的前途,那段時間心情差到了極點,這使得本就不健康的身體雪上加霜,不得已之下只能調整休養。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不得不放棄中央蘇區,開始了戰略轉移。為了挽救危難,項英專程請毛主席回去主持大局,毛主席當即同意,當晚便冒雨出發參加會議,并對當前形勢認真分析。不久,毛主席病倒了,高燒41度,一連幾天吃喝不下,咳嗽不止,危在旦夕。
傅連暲接到了張聞天打來的電話,說毛主席病重,要他立刻啟程,傅連暲得知消息,心急如焚,連忙收拾了藥物和醫療器具,日夜趕路,風雨兼程,走了180里路,于第二天傍晚到達于都。毛主席躺在病床上,額頭敷著毛巾,面色通紅。
圖|毛澤東
見傅連暲來到,毛主席睜開眼睛,用微弱的聲音說:“傅醫生,你來了!”傅連暲給毛主席量了體溫,詢問毛主席貼身醫生鐘福昌相關治療情況,并根據自己的經驗,猜測毛主席患的是瘧疾。傅連暲告訴毛主席要專心休養,毛主席說:“現在情況這樣緊張,我沒時間害病啊!傅醫生,我限你三天給我治好,三天,怎么樣?”
于是傅連暲與病痛中的毛主席立下軍令狀,三天為限,讓毛主席痊愈。
第一天,傅連暲給毛主席注射了奎寧和咖啡因,又喂他服下了奎寧片,開始,毛主席睡得很好,但后半夜又開始咳嗽起來;第二天,體溫降到40度以下,夜里睡得很好;第三天,體溫又降了點。
第四天清晨,傅連暲還在睡夢中,朦朧中,隱約看到有人在自己面前走動,睜開眼睛時,發現竟是毛主席!毛主席的燒退了,疾病痊愈了,生龍活虎,風采依舊,他關切地對傅連暲說:“傅醫生,這幾天你累了,你要多休息啊!”
圖|毛澤東 看報
毛主席特意叫警衛員買來一只母雞,燉了拿給傅連暲吃,傅連暲一連吃了三天才吃完。
事后,毛主席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你們知道中國古代有個名醫叫華佗嗎?”說著,便講起了華佗給關公刮骨療傷的故事,隨后指著傅連暲說:“我們現在也有華佗,傅醫生就是華佗!”
傅連暲為革命的醫療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1934年10月,紅軍準備長征,但是偏偏這個時候,傅連暲患了肺病,身體很虛弱,組織擔心傅連暲無法忍受長途跋涉的痛苦,便建議他回汀州,在中央蘇區工作的項英也勸他回到游擊區辦醫院。但是傅連暲的態度非常堅決,一定要和大部隊一起轉移。
在傅連暲的堅持下,他隨大部隊上路了。為了照顧他的身體,組織特意安排了轎子,但是傅連暲看到那么多戰士風餐露宿,冒著嚴寒酷暑,于心不忍,于是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他除了看戰士們的傷情,還要練習騎馬,不再坐轎。
圖|傅連暲(右)
一天,部隊在貴州的崇山峻嶺中行進,山道很窄,如果不加留心,便有摔落山道的危險。這時,一支隊伍從后向前飛奔而來,傅連暲連忙讓出一條路來,由于人馬擁擠,再加上傅連暲騎術不佳,連人帶馬掉入三丈以下的河中,馬和行李被沖走了,傅連暲在湍急的水流中,慶幸被戰士們救了起來。
宿營時,張聞天匆匆趕來,見傅連暲一臉灰塵,狼狽不堪,立即詢問:“傅醫生,聽說你掉進河里了,沒出什么問題吧?”傅連暲回答:“不礙事,頭碰破了一塊。”
正說話間,毛主席的警衛員來了,他手中拿著一條被子。原來,毛主席得知傅連暲掉進了河里,行李也被沖走了,便立即派人前來探望,噓寒問暖,甚是關心。傅連暲看著張聞天和毛主席的警衛員,激動地說道:“告訴主席,我沒什么問題,請主席放心。”
圖|陳真仁與丈夫傅連暲合影
警衛員將被子遞到傅連暲的手里,傅連暲說什么也不肯收,他知道,毛主席也只有這一床被子和一條毯子,如果自己收下,毛主席便要忍受寒冷。張聞天勸道:“既然主席給你,你就收下吧,不要客氣了!”傅連暲推脫不掉,只好收下。
長征途中,傅連暲擔任醫療保健工作,他救治了許多傷員,挽救了傷員的性命。與此同時,他也為許多產婦接生過孩子,有好幾位紅軍女干部在長征中分娩,其中便包括毛主席的妻子賀子珍。
那是在遵義會議之后,毛主席重新回到紅軍的領導崗位,為擺脫敵軍追擊,紅軍向赤水河挺進。一日,戰士們找到傅連暲,說賀子珍要生了,傅連暲指揮戰士們將賀子珍攙扶進附近的老鄉家里,就在這簡陋的茅草屋,賀子珍生下了一名女嬰。
圖|賀子珍
現實是殘酷的,雖然毛主席非常疼愛自己的女兒,在烽火連天的戰爭環境里,行軍打仗,無法帶著孩子,只能將她送給當地的老鄉撫養。毛澤民的夫人錢希均希望賀子珍給孩子起個名字或者留個紀念物,方便日后相認。
賀子珍說:“不用了,革命的后代,就讓她留在人民中間吧。她要參加革命,日后可能相見,若不參加革命,就當老百姓吧!”毛主席后來也說:“我們鬧革命,是為了造福下一代,而又不得不丟下自己的的下一代!”
傅連暲看著賀子珍,眼淚都快要奪眶而出了。
長征勝利,紅軍成功抵達延安,傅連暲肩負的工作更加重要了,他被任命為中央總衛生處長,兼陜甘寧邊區醫院的院長。這時,來醫院就診的病人很多,雖然病情不盡相同,但都在一起排隊就診,傅連暲認為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便提出了分科室的想法。
圖|毛澤東
分科室顯然有利于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但是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反對的意見,他們認為,這是資產階級的辦公方法,而且一人得病,不見得只有一種病癥,尤其是上了前線,情況層出不窮,科室劃分,一定會發生事故。
傅連暲說:“當此戰爭連天的抗戰時期,醫生們確實應該多會幾手,但是這不等于不要專業,我這個內科大夫,只要需要,什么開刀、拔牙、接孩子,都去做,但這不等于十全十美,一個人精力有限,愛好不同,百科精通恐怕是難做到的!”
后來,傅連暲與毛主席、周總理談起此事,周總理也認為,專業分工是科學的需要,只有巫醫才會說百病精通,術業自然有專攻。在一旁聽著的毛主席發話了,他用他手中的煙作比喻:這根煙,經過許多工人的手才制作出來,一個人是不能全包下來的。
圖|毛澤東 讀書
于是在傅連暲的建議下,在毛主席的支持下,邊區的醫院分了科,雖然剛開始只分了內科和外科,但是這對于將來醫院科室的完善和建立,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毛主席支持傅連暲入黨
毛主席十分關心傅連暲的個人及家庭情況,自從長征以來,他就與家里人斷了聯系,轉眼兩年過去了,家里是什么情況,沒有一點消息。
一次,毛主席向傅連暲問起家事,近來是否有過書信來往,傅連暲嘆了口氣,搖著頭說道:“長征途中,我聽人說敵人在通緝我,消息是在報紙上看到的,實際情況如何,還不知道。”毛主席便勸他給家里寫一封信。
彼時,陜甘寧邊區和外地的郵遞業務已經中斷很久了,即便寫了信也無法郵寄,傅連暲對此并沒有抱什么希望,毛主席告訴了他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周恩來近期要去一次西安,可以拖他到西安郵寄。傅連暲一聽,開心異常。
圖|傅連暲和他的家人
這么多年來,他一直牽掛家中的母親和妻兒,無奈條件不允許,無法掌握他們的動態訊息,毛主席這么一說,他立即回去寫了一封家信,之后轉交給毛主席,毛主席給了周恩來。
一個月后,傅連暲果然收到了家里的回信,只是他看完信后,心情立刻沉重起來,這些年,家里已經發生了很多變故。他的母親去世了,女兒傅維蓮和女婿陳炳輝也犧牲了,房子被國民黨占了,其他的孩子隨著妻子在汀州艱難度日,生活十分拮據。
毛主席得知傅連暲家中的不幸,抽著煙在窯洞里走來走去,不時詢問相關情況。國民黨炮擊汀州的時候,他的母親由于年事已高,在震耳欲聾的聲音中受到驚嚇,不久便去世了,傅連暲講述著,眼淚潸潸而下。
圖|毛澤東
毛主席說:“你家中生活很困難,每月都要寄點錢去。”傅連暲一口回絕:“現在組織也很困難,不能給組織增添負擔。”毛主席卻堅持著,但考慮到向外匯錢有諸多不方便,便選擇三個月寄一次,一年寄四次的方式。傅連暲感動落淚。
很快,毛主席便給中央組織部寫了一封信,請他們根據情況,按時給傅連暲家中貼補一些錢,組織部的同志照辦了,從此,定期給傅連暲家中寄錢,一直持續到全國解放。
傅連暲參加革命多年,因職務的原因,雖沒有上前線立功,但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這些貢獻,毛主席和中央領導人、醫院的同志是看在眼里的,可是,他一直沒有加入共產黨,倒不是他不想加入,而是擔心自己不夠資格,因為他是基督教徒。
圖|毛澤東
一次,毛主席與傅連暲聊完工作后,便問他:“傅醫生,你沒有有考慮過入黨的問題?”毛主席突然這般發問,大大出乎了傅連暲的意料,所以一時間不知道應該怎么回答,久久,他才小聲說道:“考慮過許多次,但是擔心不夠條件,再說我是......”
話猶未了,毛主席已經知道傅連暲要說什么了,便插口道:“我看你可以入黨!基督教徒成為共產黨員,這很有教育意義,很有說服力!”
傅連暲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只聽毛主席繼續說:“你的歷史我可以證明,現在不應該有什么阻礙了,黨需要大量知識分子。當然,入黨是需要群眾舉手通過的。”說到這里,毛主席豎起了食指,“我投你一票,普通共產黨員的一票!”
隨后,毛主席讓傅連暲去找陳云,傅連暲隨即答應,便起身向毛主席告辭,快步走到中央組織部,見到陳云,便開門見山地說道:“陳云同志,我想和你談一談入黨的問題,毛主席讓我來找你!”陳云對傅連暲的到來表示歡迎,而得知他此行的目的,心中更是開心。
圖|傅連暲中將和夫人陳真仁上校
傅連暲給陳云講述了自己參加隊伍以來對黨的認識、自己的工作、自己強烈的入黨意愿詳細地說了,陳云聽后,連連點頭,說道:“你的情況我是了解的,從我個人的角度出發,我非常歡迎一位醫學專家入黨!”
1938年9月7日,傅連暲終于如愿以償,他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中央黨訓班主任王德和胡嘉賓是他的入黨介紹人,毛主席和陳云是證明人。
小結
1940年,傅連暲曾寫下遺囑:為祖國的醫學事業獻出自己的骨骼。新中國成立前,傅連暲身患重病,常常擔心將不久于人世,他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信中表示,如果自己有一天去世了,希望能將自己的骨骼交給醫大的學生學醫用,他認為自己的這副骨頭在醫學中有革命的意義。
傅連暲雖是基督教徒,但是革命數十年,他都矜矜業業,治病救人,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和祖國的醫學事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黨是他虔誠的信仰,他將“為人民服務”深刻地印刻在骨子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