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龍八部》第三十一回“輸贏成敗”這一章節,誤打誤撞破了珍瓏棋局的虛竹,見到了躲在小黑屋里的逍遙派掌門無崖子,并傲嬌的接受了師父七十年的功力,自此從一個岌岌無名的少林寺打雜和尚,一躍成為蕭殺江湖上的一品高手。換言之,以貌取人或者依賴經驗都是不對的,當初你能把虛竹打的找不著北,不代表你現在能接下他漫不經心的隨意一掌。
而這,亦是我在深入體驗ANANDA-BT三天后的真實感受。
縱觀藍牙耳機的發展史,你會發現傳統Hi-Fi品牌在這條路上走的并不順利。早期是音樂愛好者對于國際品牌的消費慣性使然,反正就那么幾個牌子,反正就那么幾個型號,隨便選個看對眼的就行;近期則是降噪算法的壁壘和藍牙傳輸編碼的限制,使得無論在功能還是音質方面,國內品牌都不具備破圈成為爆品的能力。不管怎么說,我相信每個有理想有追求的Hi-Fi發燒友,對于目前1-2K元快消品性質的藍牙耳機音質都不會滿意,內心都在期盼著有那么一款音質能夠無限接近藍牙耳機天花板、甚至匹敵有線耳機、專為發燒友量身定制的誠意良品。換言之,這個產品可以沒有降噪,但是音質必須要好。
為了滿足這一核心需求,官方售價4999元的ANANDA-BT,它來了。
OK,老規矩,先來簡單開個箱。
ANANDA-BT的包裝并不復雜,外層復古紙盒+內部耳機收納盒的設計,經典簡約,兼顧實用。
配件方面,附送了C to C連接線和C to A充電線,方便連接手機作為有線耳機使用。
ANANDA-BT的外觀設計延續了HIFIMAN有線耳機的家族式設計,百葉窗格柵、非對稱結構耳杯這些元素都是在的,不過千萬不要以為它是藍牙耳機就下意識的輕視音質表現,否則這位武功大成的虛竹師傅會讓你知道博大精深的含義。
此外,相比較5年前發布的老款,新款在小細節方面也進行了優化,比如內部集成了麥克風模組,無需額外連接獨立麥;轉軸處新增了R2R的金標,提升了美觀度等等。
作為最新發布的藍牙耳機,技術肯定是看齊供應鏈最前沿水準的:支持HWA、LDAC、aptX和aptX HD等幾乎所有高清藍牙編碼,USB模式最高可支持192kHz/24bit;同時在出色的人體工程學加持下,盡管ANANDA-BT的重量有約493g,但是佩戴格外的舒適,并沒有夾頭的問題。碩大的耳罩完整的包裹著耳朵,即便是長時間聆聽也不會覺得疲憊。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ANANDA-BT支持有線和無線兩種模式,因此在首次連接的時候可能會搞不清楚如何開啟配對模式,會跟我一樣,誤以為充電按鍵或者長按開關鍵是配對,其實正確的操作方法是開機后,快速雙擊開關鍵,再用手機藍牙搜索連接即可,需要注意。
聲音方面。大的框架上,ANANDA-BT是一款主打均衡純凈、豐富細節,偏明亮清脆、大氣有力的素質向藍牙耳機。第一感受,ANANDA-BT的聲音有著很強的沖擊力和表現力,層次清晰,分離度涇渭分明,優美的音色如同調皮的精靈,在遼闊的回放空間里肆意舞蹈,是兼具不遜色同價位有線耳機素質和細致入微級聽感的頂級藍牙產品,與千元級主流降噪頭戴耳機的音質拉開了統計學的差距,堪稱云泥之別。
ANANDA-BT打動我的地方,主要在于以下兩點:
其一是R2R與平板單元的完美結合。要說時下炙手可熱+沒那么容易駕馭的新技術,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倆。
HIFIMAN自研的喜馬拉雅R2R DAC獲得了“VGP 2022技術賞”大獎,內置高倍超采樣,相比較普通的DAC,R2R DAC在自然度和真實還原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更強調分離度和清晰感;獨特的聽感頗具模擬味,無法在低價位產品普及只是因為成本很高,是非常理想的解碼方式。
HIFIMAN是國內廣泛應用平板單元的代表品牌,豐富的研發經驗和多次迭代的設計,使得旗下平板耳機在具備失真低、高頻靚、細節足的前提下,還大大優化了對驅動力的要求,25Ω 103dB/mW的數據,內置的耳放即可輕松驅動全新升級的超納米振膜,在隱形磁體等黑科技的配合下,相比較老款的音質有了明顯的提升。
正是這樣兩個看似沒有交集的技術,在HIFIMAN的統籌和組織下,起到了相互疊加卻又互不干擾的效果。
具體來說,ANANDA-BT的三頻能量分布比較平衡,稍微偏中上盤,且處理打磨均十分考究。細品之下,你會發現其實每個頻段都如同經過精雕細琢般準確、中正、細膩,彼此交相輝映,共譜華章。
低頻量感適中,是傾向肌肉感和凝聚力的扎實風格,卻不過度厚重;在自然舒適的泛音和微微偏暖的聲底加持下,彈性速度適中,很有勁道,下潛亦是很深,很好的達成了Hi-Fi和大眾味道之間的平衡。中頻人聲距離適中,厚度略薄,有著原本在我記憶里不應該屬于藍牙耳機的致密密度;口型輪廓線條銳利,情感飽滿,適度的甜美音染很適合演繹活潑動感的唯美女聲。高頻亮度相當優秀,華麗有廳堂感,在聆聽電音歌曲時,能感知到紛繁復雜的細節如同雨點般襲來,每一個音符都仿佛是有獨特生命力的個體;初聽可能會稍微有些發緊,耳朵自適應后我覺得相比較大多數極致高頻延展向的耳機,ANANDA-BT還是要更寬松一些,至少連續聽個把小時是沒有問題的。
其二是兩種高度成熟且都可用的音色。前面是我用手機通過LDAC連接試聽的結論,別忘了ANANDA-BT還能有線連接。通過手機USB輸出給耳機內部R2R解碼再放大,我發現有線與藍牙還是有著比較明顯的音色差異的。
相比較之下,藍牙是更加纖毫畢現、輕盈靈動的那個,有線是更加沉穩內斂、寬松柔和的那個。低情商的說法是,藍牙居然達到了近乎有線的音質水準,拋開音色的這點差異,肯定是藍牙更方便呀;高情商的說法是,有線的聲音質感和高頻控制力還是要更好一些,出門藍牙,在家有線,似乎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總的來說,ANANDA-BT是一款打破了我對藍牙耳機固有刻板印象的優秀產品,以后再看到如同虛竹這般其貌不揚的藍牙耳機時,我還真得斟酌辨別一下,這到底是只會少林長拳的懵懂小和尚,還是掌握生死符的靈鷲宮宮主,以免鬧出笑話。同時,隨著藍牙技術日新月異的更新速度,我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ANANDA-BT這樣品質優秀的、具有良好音樂審美的耳機出現,更何況不到5000元的價格在如今的Hi-Fi并不算特別貴,體現了“直接一步到位才最省錢”的道理。
一句話總結我對ANANDA-BT的認可:做工扎實溢價少,藍牙音質也能好!
以上
By鐵西遲之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