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體經常性的思想穿越:不是活在過去(懊悔)就是活在未來(焦慮),而不是活在當下(不帶評價的體驗和對世界感到好奇)。
2.向外界過度投射敵意,幾乎把想象界和現實完全等同,從而把世界變得危機四伏。
3.抗拒世界會因個體和圈層差異導致世俗意義的不平等,例如金錢、權力、名利等。
4.全能控制信念即希望他人和事物按照我們的愿望發展,否則就自我批判或攻擊外界。
5.個體強烈的橫向競爭欲即和周圍人競爭和攀比,而不是和過去的自己和時代相比。
6.核心自我不穩固,經常需要別人定義我們,過度在意自己留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7.和他人(特別是至親)處在共生狀態,從而背負了原本不屬于自己的那部分責任,不是恐懼遇到外界的道德綁架,就是潛在地對自己進行道德綁架。
8.倫理價值觀的脆弱,人云亦云地模仿和適應這個世界,從而失去了自己的聲音。
9.為死亡焦慮所累,可能很恐懼和親人分離,感覺沒活夠,害怕生命突然中斷。
——袁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