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
關注讀書狗子
晚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屈辱的時期,自鴉片戰爭以來,泱泱大國被西方列強當作了一塊肥肉。開始尚且還小心翼翼地蠶食,到后來就演變為鯨吞式的瓜分。
割東北與沙俄、割山東與德國、割香港與英國、割臺灣與日本等等,國家主權、經濟主權盡皆喪失。其中尤以割讓臺灣最為屈辱,甲午海戰一敗,清政府簽下《馬關條約》,將偌大個臺灣寶島割讓與日本,造成了臺灣和大陸難以彌補的隔閡,遺患至今!
清政府懦弱無能,放棄臺灣,但臺灣百姓和兵官將士們卻是拼死抵抗日本侵略者。晚清愛國詩人丘逢甲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李鴻章簽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消息傳至臺灣,丘逢甲悲憤交加,當即刺血上書,抗議李鴻章的賣國行徑。他寫血書"拒倭守土"四字,率全臺兵民上書反對割臺,卻被朝廷嚴拒。
丘逢甲無奈只得與臺灣巡撫唐景崧聯合一批愛國志士,與日軍展開抗戰。他率義軍與日本侵略軍血戰多次,進行了大小二十余場場戰斗,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可惜勢單力薄,臺灣最終還是淪陷。
臺灣淪陷后,丘逢甲也退回大陸,來往于廣東福建。離臺之際,寫下一組《離臺詩六首》痛罵李鴻章,抒發內心悲憤。且來欣賞其中一首:
離臺詩·其一
清·丘逢甲
宰相有權能割地,
孤臣無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鴟夷子,
回首河山意黯然。
一句“宰相有權能割地”包含了多少對清政府和李鴻章的痛恨,權相為所欲為,喪權辱國,恨不能痛罵一場!而“孤臣無力可回天”則言己之無奈和臺灣軍民的無奈!而今大勢已去,扁舟江湖,從此失去家園,唯有黯然回首再多看一眼故土寶島!
丘逢甲離臺后無時無刻不在奔走聯絡仁人志士,以期他日趕走日本人,收復臺灣。
送頌臣之臺灣二首·其一
親友如相間,吾廬榜念臺。
全輸非定局,已溺有燃灰。
棄地原非策,呼天儻見哀。
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來。
一句“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來”可見其矢志不渝,在丘逢甲內心中,其后半生將以卷土重來收復臺灣為己業,為之奮斗終生。后來還參加過同盟會的反清起義,民國成立時,成為參議院議員。然而收復之志終究到死都沒能實現,丘逢甲臨死前大呼:“葬須南向,吾不忘臺灣也”!
在臺則抗日不屈,離臺則為收復臺灣奔波奮斗,至死都心念臺灣。丘逢甲不僅僅是一位抗日英雄,也代表著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對臺灣的眷戀。其《春愁》一詩就表達出了兩岸人民對臺灣和情感和心聲:
春愁
春愁難遣強看山,
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臺灣。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讀來真個令人為之潸然淚下。雖然如今已將日本人趕出臺灣,但昔日割臺卻使陸島分裂遺患至今。讀罷丘逢甲的三首念臺小詩,唯有心中祝愿國家早日統一,臺灣早日和平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更多唐風宋韻,關注讀書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