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英屬印度在英國殖民者撤出后,按照宗教信仰劃分為印度本土和巴基斯坦(印度教徒與穆斯林分開)。這不僅導致了巨大的傷亡和難民,而且還導致巴基斯坦本身被分為西部和東部,被敵對的印度領土隔開。位于恒河三角洲的東巴基斯坦,三面被印度領土包圍,只有南部可以出海,將其與印度半島(也就是同一個印度)周圍的西巴基斯坦連接起來。
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不僅在領土上,而且在種族上也是分裂的。所有行政、立法和司法權力都集中在西巴基斯坦。在東巴基斯坦使用的孟加拉語沒有被定為官方語言(只有烏爾都語是官方語言)。東巴基斯坦的資金是在剩余的基礎上提供的。東巴議員在議會中的席位遠遠少于西巴議員,盡管到1970年代初東巴的人口甚至超過了西巴。
印巴分治示意圖
東部地區人厭倦了做二等公民,這是很自然的。人民聯盟黨出現了,主張全國部分地區的平等權利。1970年,他在東巴基斯坦的地方選舉中獲勝,并立即要求在一個國家內實現自治。當然,伊斯蘭堡拒絕了。東巴基斯坦爆發了全國性的罷工。作為回應,1971年3月,伊斯蘭堡解散了人民聯盟,并向東巴基斯坦派遣了軍隊(除了已經存在的軍隊之外)。這導致了內戰-實際上是一場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之間的戰爭。700萬孟加拉人逃到了印度,這對他們來說是一份禮物。
8月,德里與莫斯科簽署了互助條約,此后,德里對未來充滿信心,開始在其境內訓練孟加拉游擊隊(mukti-bahini)。游擊隊開始給巴基斯坦軍隊造成重大傷亡。然而,德里意識到,孟加拉游擊隊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取得勝利(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這樣做),因此有必要給予他們 "一切可能的幫助",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971年在東巴基斯坦手持武器的孟加拉自由戰士(Mukti Bahini)
1971年11月21日,印度部隊開始在東巴基斯坦境內作戰。然而,印度不想成為一個公開的侵略者,它需要一個戰爭的借口,而巴基斯坦在目前的情況下盡量不給一個借口,因為勝利的機會很少。
12月3日上午,巴基斯坦空軍襲擊了位于Amritsar阿姆利則、Srinagar斯利那加、Panzakot潘扎科特的印度空軍基地。據說,巴基斯坦指揮官決定重復以色列1967年的經驗。不過很奇怪的是,巴基斯坦人沒有摧毀任何一架印度飛機。
正如 1965 年戰爭的經驗所表明的那樣,巴基斯坦飛行員的戰斗訓練水平非常好,因此這個突如其來的一擊,竟然表現如此平庸。這使得人們強烈懷疑并沒有發生空襲,它完全是德里策劃的,目的是為戰爭制造借口。而且,在這次“空襲”之后,不是巴基斯坦人,而是印度人立即在西方和東方發動了地面攻勢。換句話說,他們已經為敵對行動的開始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主要的進攻當然是在東部,七個印度師和兩個旅向巴基斯坦軍隊的三個師挺進。
印度海軍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主要搭載海鷹戰斗轟炸機、貿易風反潛機和海王直升機
在戰爭的第一天,印度驅逐艦 Rajput拉杰普特號(英國建造)在孟加拉灣擊沉了巴基斯坦潛艇 Ghazi加齊號(美國在二戰期間建造)。印度飛機在地面和空中摧毀了駐扎在東巴基斯坦的所有10架巴基斯坦F-86佩刀戰斗機。因此,在東線,印度人立即獲得了空中和海上的絕對優勢。因此,印度唯一的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部署在孟加拉灣,艦載機是英國“海鷹”攻擊機,由三艘護衛艦護衛。航母不懼空中和海上打擊,在其攻擊機的幫助下,在整個戰爭期間肆無忌憚地摧毀了巴基斯坦的河流和商船隊以及沿海基礎設施,確保了東巴基斯坦與該國西部的完全隔離。然而,巴基斯坦海軍(幾乎完全駐扎在卡拉奇)無論如何都無法通過海上向東部地區供應物資。
12月4日至5日晚,三艘印度導彈艇(蘇聯205型)在兩艘護衛艦(蘇聯159型護衛艦)襲擊卡拉奇,擊沉開伯爾號驅逐艦和穆哈菲茲號掃雷艦,以及一艘為巴基斯坦軍隊運送美國彈藥的利比里亞運輸船。驅逐艦“沙賈汗”號嚴重受損,戰后立即被送去報廢。在船只如此成功運行后,護衛艦向港口開火,損壞了另一艘掃雷艦。因此,巴基斯坦只剩下4艘可以作戰的水面戰艦(1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和2艘護衛艦)對抗印度的 21 艘(不包括孟加拉灣的航空母艦編隊)和另外8艘導彈艇。自然,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考慮從海上對東巴基斯坦進行任何供應。巴基斯坦海軍水面艦艇根本不允許離開卡拉奇。因此,東巴基斯坦處于絕對的孤立狀態,這使得它的處境毫無希望。
印軍導彈艇
在空中,印度也擁有非常顯著的優勢-超過600架飛機,而巴基斯坦空軍約有300架。印度空軍的主要戰斗機是英國獵人和蘇聯米格-21,而后者的數量與1965年戰爭相比顯著增加。空軍攻擊飛機是英國堪培拉轟炸機和蘇聯蘇-7攻擊機。
巴基斯坦空軍不僅數量較少,而且飛機更加老舊:老舊的F-86,轟-5轟炸機和殲-6戰斗機,以及美國的F-104戰斗機,絕對不適合機動空戰。巴基斯坦人的美國版B-57中也有堪培拉飛機。最先進的是法國幻影-3戰斗機,但只有24架。
激烈的坦克戰在西線展開。巴基斯坦美制M47和M48坦克和中國制造的59式坦克遭到印度蘇制T-54和T-55、Vijayantas維揚斯坦(英國百夫長許可生產),輕型坦克則是蘇制ПТ-76對抗法國AMX-13。但是這里印度的所有行動都是分散注意力的,主要是東部戰線。
1971年印軍英制百夫長坦克在東巴作戰中
印度軍隊從幾個方向襲擊了東巴基斯坦的首都達卡。巴基斯坦人進行了激烈的自衛,但他們的主要對手是地理環境。在廣闊的恒河三角洲,他們不得不不斷地渡過水障,大大減緩了前進的速度。印度人不斷使用C-47、C-119、安-12、米-4和米-8直升機進行空降攻擊。12月9日,發生了一場極不尋常的坦克和船只之間的戰斗:印度的ПТ-76型坦克擊沉了巴基斯坦的三艘內河炮艇。
12月8日晚上-9日凌晨,4艘印度導彈艇再次襲擊了卡拉奇。巴拿馬、利比里亞、英國和希臘的船只被擊沉,岸邊的12個儲油罐被點燃。一天后,巴基斯坦海軍進行了報復:Hangor 漢格爾號潛艇(當時是法國制造的最新Daphne海豚級)擊沉了印度 Khukri 庫克里號護衛艦(二戰英國14型Blackwood級)。
如今在博物館的漢格爾號潛艇
迄今為止,這是1945年后柴油潛艇的唯一勝利。然而,這一成功對巴基斯坦人來說純粹是鼓舞士氣的,因為它不能改變海上的力量平衡,也不能打破東、西巴基斯坦間的海軍封鎖。
12月14日印度空襲達卡政府大樓,東巴基斯坦政府辭職。12月16日,東部的巴基斯坦軍隊投降,戰爭結束。12月17日晚,雙方簽署了正式停戰協議。
1971年12月16日,巴基斯坦東部戰區指揮部Niazi中將(中)在印軍Aurora中將(左)的注視下簽署投降書
巴基斯坦損失約8000人(東巴投降后俘虜約8萬人),坦克約250輛(多達70輛美式M48,和差不多數量的中國59式,其余老式美制M24和謝爾曼),一艘潛艇,一艘驅逐艦(實際上是兩艘),一艘掃雷艇,16艘巡邏艇和內河炮艇。印度的損失總計3500人死亡和失蹤,超過70輛坦克(約30輛T-54/55和30輛Vijayanta,至少11輛PT-76 和至少1輛 AMX-13),一艘護衛艦和四艘巡邏艇。
飛機的損失數字是相當矛盾的。根據巴基斯坦自己的數字,它損失了5架B-57堪培拉,29架F-86,3架F-104,4架殲-6。根據印度的數字,多達10架B-57,54架F-86軍刀,F-104和殲-6各9架,以及多達8架幻影-3,巴基斯坦人根本不承認其損失。
根據自己的數據,印度損失了5架堪培拉、19架蘇-7、多達8架米格-21和21 架“獵人”。巴基斯坦聲稱摧毀了33架蘇-7和30架獵人。巴基斯坦老式F-86和J-6 戰斗機各自擊落了一架更現代的米格-21。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在空戰中的幾乎所有損失都在印度米格-21上-至少5架F-86,至少1架J-6,最多4架F-104。空戰中獵人與F-86、幻影和殲-6損失比分別是4:2、5:0和3:1。
在東巴作戰的印度空軍中隊
總的來說,和1965年一樣,巴基斯坦飛行員的空戰能力比印度飛行員強,但印度人通過他們的戰斗機在數量上,更重要的是在質量上的優勢,彌補了這一點。蘇-7盡管損失慘重,但在打擊地面目標方面異常有效,在很大程度上癱瘓了巴基斯坦在西線的部隊和后勤力量。
總的來說,印度在軍事上和政治上都贏得了明顯的勝利(在與巴基斯坦的對抗歷史上,印度唯一一次無條件的勝利)。1972年1月,東巴基斯坦成為獨立的孟加拉國,這正是新德里所尋求的。然而,巴基斯坦并沒有得到美國的任何幫助。另一方面,印度不需要蘇聯的幫助。
此后,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幾次有限的沖突,但沒有發生重大戰爭,盡管兩國仍然是死敵。印度在常規力量方面已經取得了對巴基斯坦的壓倒性優勢。但這兩個國家現在都擁有核武器。這要么阻止他們之間發生新的戰爭,要么將會變成一場全球災難。
1971年12月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后印軍士兵乘坐在蘇制ПТ-76水陸坦克上行駛在達卡街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