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港股又一個科技巨頭
港股二級市場,又迎來一頭“獨角獸”。
10月24日,地平線(地平線機器人,09660.HK)正式登陸港交所掛牌上市。
此次IPO,發行價3.99港元/股,開盤高漲超33%,市值一度超700億港元,是今年到目前為止港股規模最大的科技IPO。
并且募集資金大幅超出預期,成為近三年來港股市場最火爆的 IPO 之一。
打新成功的股民,在當天人均收獲33CM比科創板漲停還夸張的資產增值。
具體到公司業務,這是一家乘用車高級輔助駕駛(ADAS)和高階自動駕駛(AD)解決方案供應商,擁有智駕全棧開發能力,是業內首個提出并率先踐行軟硬結合技術路徑的智駕科技公司。
說得簡單點,就是做輔助駕駛、智能駕駛計算方案軟硬件的。
自2019年起,地平線陸續發布了車規級計算方案征程2、征程3、征程5及征程6。
其中,征程2作為國內首款車規級智能計算方案,以其低功耗和高性能的特點,特別適合ADAS和智能座艙等應用場景。
目前,地平線已經交付了超600萬套的輔助駕駛、智能駕駛計算方案,獲超285款車型前裝量產項目定點,成功量產130多款車型。
地平線背后,是一位低調的掌舵者——余凱。他本碩畢業于南京大學,后來在慕尼黑大學讀博,科研生涯歷經多家巨頭,最終從科學家變成創業者,于2015年創辦地平線,闖入智駕芯片賽道。
而在余凱的背后,則是一堆資本大佬——
在IPO之前,地平線已完成數十輪融資。
投資方包括大眾集團、上汽集團、廣汽資本、長城汽車、奇瑞汽車、一汽集團、比亞迪、寧德時代等眾多車企資本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還有五源資本、高瓴資本、云鋒基金、嘉實投資等知名財務機構。
算得上是“全明星陣容”了。
0 2
智能駕駛開始造富?
智能駕駛的概念現在已經到了集中造富的階段了。
5月份那會兒,蘿卜快跑的爆紅已經預示了這個趨勢。
當大家以為無人駕駛這玩意還停留在測試階段的時候,蘿卜快跑在武漢市的無人駕駛訂單量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態勢。
如果你在武漢馬路上,看見駕駛位空無一人的車輛前行著,千萬不要害怕。它就是武漢人口中的“苕蘿卜”——蘿卜快跑。
雖然是無人駕駛,但蘿卜快跑的網約車,并非“人工智障”。
有人反饋,現在它已經學會加塞了。
還有人分享視頻,在逼停一臺貨拉拉后,讓前方的行人先行通過,這操作多少有點暖心。
此后僅僅幾個月,特斯拉便發布了頗具未來感的無人車引發全球關注,智能駕駛行業情緒高漲。
車企們既競爭價格戰,也搶占智能技術高地,砸入巨量資源部署“端到端”等前沿技術,探索更高的智駕天花板。
智駕開始邁入商業化階段,是一件確定性極高的事件。
其實在地平線上市前,就已經有同行廠商搶先一步登陸港股,落得地平線明明募資規模最大,市值最高,但只能屈居“智能駕駛第二股”。
2024年8月8日,黑芝麻智能登陸港股。
上市當天,除黑芝麻智能的創始人外,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都參與了敲鐘儀式,顯示出對這家自動駕駛芯片企業的重視。
這個成立8年、造芯6年的公司,已經推出華山和武當兩大系列產品。
其中,華山系列支持L3級智駕場景,到今年一季度,出貨量超過15.6萬片;武當系列是具備自動駕駛、智能座艙、車身控制和其他計算功能跨域融合的產品,預計2025年上車量產。
當我們以為智能駕駛還是PPT概念的汽車廠商畫的大餅的時候,智能化的浪潮已然到來。
0 3
地平線能保住現在的地位?
在地平線的創業初期,汽車AI芯片都還是一個“人煙稀少”的荒地。
一邊是,汽車智能化的全新需求,給了初創公司入局機會;
另一邊是,該領域完全未知,沒有可以直接參考的經驗。
然而,他們憑借著對技術的執著追求和對市場的敏銳洞察,逐步在自動駕駛芯片領域取得了突破。
從2017年底正式發布征程1.0處理器,到推出中國第一款車規級的汽車智能芯片征程2并實現規模化量產,再到征程3芯片與理想汽車等車企達成合作。
智能電動車的競爭在 2020 年悄然拉開序幕,地平線成為唯一一個做好準備、挖好戰壕并架起槍的公司。
結果就是到 2023 年,地平線已與中國汽車銷量排名前十的企業(集團)均達成量產合作。
2024 年上半年,征程系列計算方案的累計出貨量突破 500 萬套,使地平線成為市場份額僅次于英偉達的汽車計算平臺供應商。
從財務數據來看,地平線的商業化路線意外地順利。
近年來,地平線的毛利率水平較高且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根據招股書披露數據,地平線2021年到2023年的毛利分別為3.31億元、6.28億元以及10.94億元;2024年上半年,其毛利達到了7.39億元,同比增長226%。
過去三年的毛利率分別為70.9%、69.3%及70.5%;2024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有明顯增長,達到79%,都能和白酒股掰掰手腕了!
2021年到2023年,地平線全年營業收入分別為4.67億元、9.06億元、15.52億元;2024年上半年,地平線實現營收9.35億元,同比增長151.6%,可以說是業績爆發式增長。
但就是發展勢頭如此之好,市場空間如此廣闊的股,在港股上市第二天,超級智駕巨頭就盤中破發了。
10月25日,地平線走弱,盤中深跌12%,大幅跌破3.99港元的發行價,最終收跌2.68%,剛好回到3.99港元的資本市場起點,僅一天就被打回原形,著實有些尷尬。
這也意味著昨日開盤沖進去的股民,兩天最高損失可達27%。
地平線,跌回地平線。
股價代表資本市場和大資金的態度,這幫市場最狡猾、最聰明的人一定是看到了別人沒看到的隱憂。
這可能還是跟公司持續巨額的虧損有關。最近三年半,公司累計虧損超220億元,按照這個趨勢,募資凈額51.42億港元也不夠“燒”多久。
資金投入高、回報周期慢,虧損一直是產業鏈常態,但市場可能更擔憂的是公司還沒撐到穩定盈利那天,就先完蛋了。
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公司最大客戶是地平線和大眾合資的酷睿程,其產品主要用于在中國銷售的大眾汽車。期間,酷睿程帶來的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40.4%及37.6%。
如果剔除這家合資公司的貢獻,地平線的成長性就大打折扣。
再看列表里的其他客戶,蔚來、理想、吉利、比亞迪。
2024年7月27日下午,在NIO IN 2024蔚來創新科技日活動現場,蔚來汽車的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宣布了一項重大技術突破——蔚來自研的全球首顆5nm智能駕駛芯片“神璣NX9031”流片成功,并現場展示了該芯片,稱其性能遠超預期。
再看理想的最新消息:
市場消息稱,理想汽車計劃在香港建立芯片研發辦公室,并正在招募高級別AI芯片架構師。其自研智能駕駛芯片代號或定名為“舒馬赫”,設計制程5nm,臺積電代工,預計2024年內完成流片工作。
比亞迪和吉利兩家傳統新能源車企,在智駕芯片領域也是早有布局:
前者于今年年中放出了自研4nm制程、Armv9架構芯片的消息,騰勢Z9GT據稱就將首搭BYD9000定制芯片;后者吉利旗下的芯擎科技,十月份也傳出“成功開發出全球首款符合汽車級標準的7納米芯片‘龍鷹1號’,并且目前已正式進入批量生產階段”的風聲。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智駕已成為車企公認的勝負關鍵,那些新能源車廠商不可能放著這么大的一塊蛋糕給別人吃的。
如果曾經的客戶紛紛在智駕軟硬件取得突破,一個個變成了地平線的競爭對手,屆時他們還有這么高的成長性和估值嗎?
| 金投研好文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