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熱愛中國茶,傾心傳世品。本文為原創作品,歡迎轉載分享。本文包括:原詩 / 寫作背景/穎考叔舍肉典故/其他四典故/注釋及大意
原 詩
《新茶送簽判程朝奉,以饋其母,有詩相謝,次韻答之》
蘇軾(宋)
縫衣付與溧陽尉,舍肉懷歸潁谷封。1
聞道平反供一笑,會須難老待千鐘。2
火前試焙分新胯,雪里頭綱輟賜龍。3
從此升堂是兄弟,一甌林下記相逢。4
蘇軾畫像
寫作背景
本詩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蘇軾第二次杭州任上(1089-1091年)。
詩題中的“程朝奉”,據宋代施之元《施注蘇詩》:“程朝奉名遵彥,字之邵。舉進士,簽書杭州節度判官、文學吏事,皆有可觀。事母孝”。程朝奉在杭州為官時是蘇軾下屬,敦厚強干,事母純孝,深得蘇軾贊賞。在蘇軾的力薦下,1090年,程朝奉回京官升祠部郎官。
本詩應為送別程朝奉時,蘇軾將朝廷賜予的頭綱貢茶轉贈程朝奉的母親,并作本詩稱贊程家母慈子孝,既表達了兄弟之情,又是對中華傳統美德的歌頌。或許,還暗含了蘇軾恪守、忠君之意。
2017勐宋春韻(普洱生茶)
蘇軾還曾作《送程之邵簽判赴闕》,其中有“二年促膝語,一旦長揖辭。”道不盡依依惜別之情。
穎考叔舍肉典故
本詩詩句“舍肉懷歸潁谷封”,典出先秦左丘明《鄭伯克段于鄢》。鄭莊公平定其弟共叔段發動的叛亂,并將參與其事的母親武姜逐于城潁。
有一次,鄭莊公賜宴潁谷封人(穎考叔),但穎考叔把肉都挑出來。鄭莊公問原因,穎考叔答:我的母親都是吃我做的飯,但是從未嘗過您的肉羹。請賜我帶回去給母親吃吧。鄭莊公慨嘆其孝:你有母親孝敬,而我的母親卻被逐在外,不能相見啊!穎考叔說,既然驅逐之時誓言不能相見在地上,那就“掘地及泉,隧而相見”。莊公從之,后母子和好如初。
穎考叔繡像
潁考叔可謂純正孝子,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影響到鄭莊公和世風。后世尊稱其為純孝伯。
其他四典故
本詩詩句中還涉及其他四個典故。
縫衣付與溧陽尉:典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孟郊,唐代著名詩人,字東野。46歲進士及第后曾任溧陽縣尉。
聞道平反供一笑:典出《漢書·雋不疑傳》。雋不疑,漢武帝末年曾擔任京兆尹,每次到地方州縣巡視,審查囚徒罪狀返回京師后,其母親就會問:有沒有囚犯是無辜的而被平反?有多少人被你所救而免于牢獄之災?如果雋不疑說多有冤錯而無罪釋放了,他的母親就會興高采烈,飯量都會增加。否則就會郁郁寡歡,連飯也不想吃了。雋不疑威嚴但不殘忍,或與其母教育有關。
會須難老待千鐘:典出《莊子寓言篇》。曾子(參)第二次做官的時候說:父母在世時做官,雖然我的俸祿只有三釜米,但內心很快樂。現在父母去世,我再做官,俸祿縱有三千鐘,也無法奉養他們了。
曾子 畫像
從此升堂是兄弟:典出《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孫策與周瑜同年,獨相友善,于是升堂拜母,有無通共。
(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