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毛主席與蔣介石的實力與地位對比大致經歷過這么幾個階段的變化: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上,毛主席以正式代表的身份當選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春風得意;而蔣介石連正式代表的資格都沒有,只能列席大會,落落寡歡。
1925年9月,蔣介石迅速崛起,成為在國民黨內地位僅次于汪精衛的實權人物;而毛主席僅只是代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實力和地位遠不如蔣介石。
1927年10月毛主席率領秋收起義余部上井岡山開辟革命根據地,一直到1937年7月都遭到蔣介石軍隊的“圍剿”,蔣介石是當時國民政府的最高領袖,而毛主席是他一直追剿的“共匪”。
1949年10月,毛主席解放了大半個中國,建立了新中國,而蔣介石的結局是敗退臺灣。
當年,實力和地位遠弱于蔣介石的毛主席,為什么最終能打敗蔣介石?答案只有6個字!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就最能證明這6個字有多精準!
抗日戰爭期間的毛主席
在中共努力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這促使蔣介石極不情愿地在抗日問題上的態度慢慢開始發生轉變,嘗試著與中共接觸、談判。但這個時候的蔣介石,依然把取締或消滅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軍看得比抗日更為重要,所以,他在這種接觸和談判中顯得極其沒有誠意。
比如,1937年3月,蔣介石約見周恩來面談,周恩來把以毛主席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擬定的15條意見交給蔣介石,蔣介石在談話中,核心卻是要中共維護他的領袖地位,甚至要中共將9萬多人的紅軍人數削減為2萬人。蔣介石這種漫天要價的談話,明顯毫無談判的誠意。
4月,蔣介石又致電約周恩來去西安與他面談。周恩來趕到西安后,蔣介石又約他去洛陽見面。5月23日,周恩來和林伯渠趕到洛陽面見蔣介石。蔣介石又說洛陽談話不方便,再次約周恩來去廬山談判,因為他不久要在廬山召集一次全國各界人士的救國談話會!
周恩來當晚把這一消息電告毛主席,毛主席第二天晚上就發來電報,提出周恩來如果去廬山與蔣介石見面,應該主要談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關于抗日綱領、紅軍、經費、防地等問題;一個是對日、對英、對蘇外交,國防軍事、政治犯等問題。
5月25日,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再次致電周恩來,提出與蔣介石談判的具體條件。與此同時,毛主席向國民黨敞開胸懷,展現他的大格局,他代表中共中央歡迎國民黨當局派人組團赴延安考察訪問,事實上毛主席對來訪的國民黨中央考察團也的確給予了熱誠的歡迎和接待。
6月,周恩來前往廬山與早就住在“美廬”的蔣介石面談,為了此次談判,毛主席拿出了足夠的誠意,耗費心血特意起草好了多達52條的《關于御侮救亡、復興中國的民族統一綱領(草案)》,要周恩來面交給蔣介石。誰知道蔣介石一開口竟然說,這次不討論綱領!
蔣介石約周恩來面談,會談地點都一改再改,先西安,再洛陽,又廬山。連談判的地點都這樣一改再改,這本身就是對周恩來代表的中共的極端不尊重,甚至充滿了戲耍的味道。而這次蔣介石輕易一句話就把毛主席精心準備的綱領變成了一堆廢紙,更是毫無談判的誠意!
抗戰時期的周恩來
當時的形勢是外有日寇入侵中國,滅亡我中國之心昭然若揭;對內而言,蔣介石的國民黨的力量比毛主席的中共的力量強大得多,為顧全大局,周恩來不得不強壓內心的怒火,遷就蔣介石的這種反復無常的小人格局和作派。
蔣介石在此次廬山會談故意又拋出個新概念——要成立一個所謂的“國民革命同盟會”,周恩來不得不耐著性子跟蔣介石討論這個新概念。可是,周恩來在和蔣介石討論期間,把反復和毛主席溝通的結果拿來和蔣介石談,蔣介石卻再次把中共精心準備的東西變成了一堆廢紙。
蔣介石所提出的所謂的國共談判,其實就是毫無誠意地消遣和戲耍以毛主席為代表的中共,所以他才會今天搞一個花樣,明天又換一個花樣。甚至又突然對周恩來提出,不要毛主席和朱德坐鎮延安,而是去南京混個一官半職,到他的手下謀個差事,甚至要朱毛出國考察。
熟悉蔣介石套路的人都知道,但凡那些有實力的人物被蔣介石安排了“出國考察”,首先就會被蔣介石剝奪了手里的實權,再接下來,甚至都會被蔣介石害掉了性命!如今,蔣介石又拿這個套路來對付中共, 無非就是想把毛主席和朱德驅逐出境罷了!
從蔣介石此次廬山上會談的表現來看,他哪里有什么誠意真的建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呢?他完全就是想要把中共玩弄于股掌之間,對于他的這種倒退的、無理的要求,周恩來當然毫不客氣地斷然拒絕了!
6月18日,周恩來回到延安,就蔣介石提出的問題與毛主席商討,僅過了8天,蔣介石再次致電中共,要周恩來再上廬山和他面談。周恩來只好又帶好在延安剛擬好的新文件,帶著博古和林伯渠一起趕往廬山。還在途中時,爆發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變——盧溝橋事變!
“七七盧溝橋事變”是日本侵略者全面侵略中國的強烈信號,7月8日一大早,北平市長秦德純急電蔣介石,報告了日寇發動的盧溝橋事變。蔣介石致電第29軍軍長宋哲元,指出要全體動員,以防事態擴大。這個態度,比當初對待九一八事變時有了明顯進步。
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宣示抗日決心
毛主席對“盧溝橋事變”的反應更是迅速而又激烈,當即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的警示,并號召實行全民族抗戰,要立刻給進攻的日寇以堅決的反攻,并立刻準備應付新的大事變!還指出,全國上下都應放棄任何與日寇和平茍安的希望與估計!
毫無疑問,毛主席對日寇發動“盧溝橋事變”的認識是一針見血的,極為深刻的,奈何此時毛主席所代表的中共的力量過于弱小,蔣介石才是當時中國政府的合法領袖,在抗日這個問題上,蔣介石的影響力和實力才是更關鍵的,更重要的。
無奈之下,毛主席不得不摒棄國共內戰10年的恩怨,放下身段主動致電蔣介石,提出國共兩黨聯合抗日的主張,并態度鮮明地向蔣介石提出,紅軍愿意改名為國民革命軍,請蔣介石授命為抗日前驅,與日寇決一死戰!毛主席所代表的中共的胸懷與格局,令人欽佩!
8月,周恩來帶著博古、林伯渠再次來到廬山,而此時,正在進行蔣介石安排的所謂“廬山談話會”,沒有中共的份,周恩來等3人都是秘密來到廬山的。蔣介石認識到,此次日寇的進攻,已經嚴重威脅到他的統治了,這才發表抗戰談話,表明抗日決心。
但實際上,周恩來一行此次在廬山與蔣介石等人的談判仍然進行得極為艱難,蔣介石的用意仍然在于要打壓中共及其領導的紅軍,甚至有意提出“以周恩來為正、毛主席為副”來指揮紅軍,其用心何其歹毒!周恩來氣極,毛主席馬上致電周恩來,要他們一行索性回延安!
見周恩來等人氣走了,蔣介石忽然又致電毛主席,邀請毛主席攜朱德、周恩來赴南京與他面談。毛主席作出的反應是,派朱德、周恩來和葉劍英去南京出席蔣介石召開的國防會議。就在這時,日寇于8月13日大舉進攻上海,直接威脅南京,這才迫使蔣介石迅速轉變態度。蔣介石這才終于痛下決心同意與中共聯合抗日,于是,同意把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國共合作抗日自此開始!
從這個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來看,毛主席想的都是抗日的大局,而蔣介石心心念念的都是打壓甚至消滅中共,蔣介石的格局比毛主席差太遠了,自古以來都是“格局決定結局”,這6個字也就是毛主席為什么最終能打敗蔣介石的根本原因!
參考資料:
《毛澤東與蔣介石》:葉永烈著 廣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