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觀(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全文2995字,閱讀時間8分鐘
先關注,記得“點贊”和“在看”
最近三個月,新能源汽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連續突破50%,9月份更是達到了53.3%。也就是說,現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成為主流,購買燃油車的人則是少數派。
而三年前的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只有不足15%的市場份額。這一飛躍式的增長標志著新能源汽車已經從市場的邊緣走向了中心。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4年,傳統燃油車在各個細分市場的銷量普遍下降。例如,A級市場的銷量下降了12.2%,B級市場下降了4.2%。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還在不斷高漲,繼豪華燃油車市場備受沖擊后,曾經一度讓燃油車車企引以為傲的主流家庭用車市場,也遭到了重創。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近日更是表示,2.5萬美元(約合17.8萬元)的普通汽車“毫無意義”和“愚蠢”。他認為,在未來,駕駛非自動駕駛的燃油車就好像是騎馬或者使用翻蓋手機一樣“不尋常”。
或許,全球汽車市場的格局將被徹底重塑。
1電車全面攻入15萬元市場
近兩年,“爆款車型”如同雨后春筍般不斷涌出。
不管是讓理想L7瑟瑟發抖的問界M7,還是引發整個車圈轟動的小米SU7……不夸張地說,當下的國內新能源市場,“爆款車”似乎已經成為了常態。
如果你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爆款車型層出不窮的同時,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趨勢也隨之而來:即這些車型不再盲目追求高端,而是在不失品牌背書的前提下,具備了足夠“美麗”的價格,劍指合資燃油車的腹地。
當然,這也幫國內新造車品牌們收獲了不錯的銷量。
10萬元級的小鵬MONA M03就是代表之一,上市 48 小時大定單量突破 3 萬、上市首月交付量突破萬輛,甚至小鵬汽車的銷售已經開始對外稱 M03 目前單量已達 10 萬。
圖/小鵬MONA M03
來源/新能源觀拍攝
憑借著小鵬MONA M03的強勁表現,9 月,小鵬汽車實現了月交付突破 2 萬輛的成績,環比同比均大幅增長,創下有史以來的交付新高。
小鵬MONA M03發布不足一個月,蔚來旗下第二品牌樂道推出的首款產品樂道L60也正式上市。
支持換電且可以租賃電池購買的樂道L60,起售價僅有14.99萬。這也使得“爆單”就成為了樂道L60上市后,蔚來創始人李斌和樂道品牌總裁艾鐵成的“口頭禪”。
樂道L60發布會上,艾鐵成就透露“已經爆單了”。次日的媒體見面會上,李斌再次強調,“爆單了,訂單量擴容5倍,我之前特別叮囑過服務器要擴容5倍,不過5倍還是有一點小卡。”
不過,蔚來向來不公布月交付之外的數據,因此,關于樂道L60爆單的具體數字也就不得而知。但有市場數據統計,樂道L60上市72小時的大定數量已經超過了3萬臺。
圖/樂道L60
來源/樂道官網新能源觀截圖
除了小鵬和蔚來這兩位車企“好兄弟”扔出的重磅產品之外,在10-15萬元價格區間的新玩家還有吉利銀河E5和深藍S05。前者11.28萬的起售價,成為A級純電SUV歷史上,第一款上市當月銷量就破萬的車型。
新玩家不斷發力,老玩家也不甘示弱。
懂車帝數據,比亞迪旗下的秦L-DM、海鷗06、秦Plus-DM、元Plus、宋Pro-DM等車型,長期霸榜10-15萬主流轎車和SUV市場TOP20的名單前列。
2被逼退的油車
在新能源汽車正以迅猛的勢頭改變著行業的格局時,燃油車市場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汽協)的數據顯示,2024年1-8月,我國傳統燃料乘用車在各個細分市場均出現了不同程度地下滑。具體來看,A00級市場下滑了63.7%,A0級市場下滑了3.5%,A級市場下滑了12.2%,B級市場下滑了4.2%,C級市場下滑了17.7%,而D級市場更是下滑了39.6%。
不難看出,燃油車在各個細分市場的份額都在減少。
具體到價格區間,盡管10-15萬元的傳統燃料乘用車仍然占據著較大的市場份額,但其銷量已經出現了明顯地下降。今年前八個月,這一價格區間的傳統燃料乘用車累計銷量為319.3萬輛,同比下降了11.4%。
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乘聯會)的數據,10-15萬元的價格區間一直是中國乘用車市場的主流,今年前8個月,這一價格區間的市場占比高達33%,遠超其他價格區間。
然而,在這個曾經由燃油車主導的市場中,新能源汽車正在逐漸占據優勢,燃油車的市場地位正在逐步被削弱。
乘聯會的數據,2024年9月,我國10-15萬元價格區間的乘用車銷量為1020871輛,占市場份額的24.55%。
在銷量排名前十的車型中,僅有三款為燃油車,其余七款均為新能源汽車。分別為宋PLUS新能源、秦L、秦PLUS、海豹06 DM-i、軒逸、朗逸、元PLUS、速騰、宋L DM-i和驅逐艦05。
圖/2024年9月10-15萬銷量排行榜
來源/乘聯分會新能源觀截圖
這一趨勢表明,新能源汽車正在逐漸成為消費者的首選。
一位開了20多年車的老司機在個人社交平臺賬號里寫道,換了三輛(燃油車),下一部車準備換純電的。
為何電車成為更好的選擇?該老司機表示,“市內上下班通勤開個電車,倒不是說多么的省錢,而是電車的智能駕駛可以緩解市內交通帶來的開車疲憊感。總而言之,智駕就是我選電車的核心需求。”
一位曾是油車死忠粉的網友,甚至一度嘲笑過第一批電車用戶是“純韭菜”。然而,現在的他,成為自己口中的“韭菜”。
該網友表示,選擇電車一是和指標有關,二是價格太香了。“此外,電車的各自補能體系也已經非常完善,順應時代的發展電車也已經成為主流成為了最優選。”
3.油車最后防線失守?
新能源汽車的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整個汽車市場,從豪車到中高端市場,電動車已經成為主導力量。
數據是最直觀的體現。2024年,一個原本設定在2035年才需達成的目標——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50%——被提前11年實現了。
圖/2024年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滲透率超50%
來源/乘聯分會新能源觀截圖
現在,隨著燃油車最后腹地遭受沖擊,可以預見的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還將大幅提升。為了進一步佐證這一預判,《新能源觀》咨詢了近百位消費者,發現有近70%左右參與調查的消費者都提到,下一輛車將會是電車。
以此不難推算,到2027年,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達到70%。
這背后,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提高報廢更新補貼標準、減免購置稅、免費上牌等,極大地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車成本,激發了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
根據最新置換政策,國家對符合條件的汽車報廢更新提高了補貼標準,燃油乘用車和新能源乘用車分別可獲得1.5萬和2萬元的補貼,盡管這一標準相比之前的7000元和1萬元均有了顯著提升,但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還是明顯高于燃油車。
利好政策自然對新能源汽車有利,但消費者“棄油車”擁抱電車更直接的因素還是,電車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首先,10-15萬價格區間的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還是省錢,因此便宜是最好的殺手锏。
這也是為什么樂道L60上市之時,李斌和艾鐵成一直不斷幫消費者計算,用車成本和“價格計算”。
艾鐵成不僅詳細計算了樂道L60的月租電池就是一箱油的錢,還直白地表示,樂道L60的保費很低,可以做到三年不回店,第三年只需要換一下剎車油就好了。
其次,消費者“既要又要”的心態,使得價格相同的情況下,擁有更好的駕駛體驗和智能化配置的電車,優勢明顯。尤其是在智能座艙和智能輔助駕駛配置方面,相較于電車來說,燃油車的差距就更為明顯。
畢竟現在,15萬級的純電車型都能配備L2+的智能駕駛,享受全國都能開的城市NOA。
再次,也是影響消費者購買尤為關鍵的因素——隨著電車的不斷完善,消費者關于充電、續航等方面的焦慮,正逐漸消失。
在早期,電動車的續航能力和充電便利性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消費者選擇電動車時最大的顧慮。如今,電池技術的提升和充電樁數量的增多,使得“600公里的NEDC續航里程”和“充電15分鐘,續航400公里”的速度,日漸成為越來越多車型的標配。
比如12.58萬元的吉利銀河E5續航為530公里;12.98萬元的小鵬MONA M03續航達到了620公里。
華為智能充電網絡領域總裁王志武提到,預計到2028年,高壓超充車型占比將超過60%。這意味著,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充電難、充電慢問題,即將得到解決。
圖/華為2024充電網絡產業十大趨勢發布會
來源/互聯網新能源觀截圖
這么看來,不管是價格還是性能,抑或是體驗感,燃油車的優勢幾乎殆盡,被取代指日可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