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詐騙套路層出不窮,出現了很多針對老年群體不同花樣的非法集資詐騙。老年人群體獲得信息的渠道較為單一,對各種騙術了解不多,容易上當受騙,因此常常成為詐騙分子的“下手對象”。
為什么老年人容易上當受騙?
● 網絡安全知識薄弱:對現今環境中復雜的信息內容不能正確的判斷,導致于一些鼓吹“高科技”產品的功效容易獲得老年人的青睞。
● 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現今很多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或者關愛老人較少,導致老人內在心理體驗到孤獨、寂寞、無用等消極情感,被關愛的需求沒有得到看見與滿足,讓很多“暖心銷售”有了可乘之機。
● 老年人認知功能的衰退:對身體狀況出現擔憂、恐慌,內在心理的波蕩對外呈現出安全感不足,所以對于保養身體的“神藥”容易失去客觀的判斷而輕信。
老年群體常見的非法集資套路:
常見一:“養老服務”
個別養老服務機構缺乏實體基地,或雖有養老實體但明顯超過床位供給能力,以辦理“貴賓卡”“會員卡”“預付卡”等名義,向會員收取高額會員費、保證金或者為會員卡充值,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常見二:高返利”——虛假投資理財
打著投資、加盟、入股養生養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項目名義,以返本銷售、售后返租、約定回購、承諾高額回報、“有限合伙”“私募基金”等形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常見三:養老公寓騙局
以銷售虛構的養老公寓或者長期出租養老床位、銷售養老公寓使用權等名義,聲稱入住即給予優惠折扣、不入住也可給予高額分紅,收取高額房款、租金、押金等,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常見四:“以銷售保健品為目的
個別機構采取商品回購、寄存代售、消費返利、免費體檢、免費體驗、免費旅游、贈送禮品、養生講座等欺騙、誘導方式,以銷售養老產品、“保健品”、提供養老服務的名義或者以高額利息為誘惑,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常見五:以房養老
個別機構以“以房養老”、每月坐享高息收益等名義進行虛假宣傳,誘騙老年人通過房產抵押借款理財,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溫馨提醒:老年人的防騙意識比較薄弱,作為子女我們要經常回家陪伴父母,時不時對他們進行一些騙局的知識科普。平常多與父母做一些溝通和交流,多關心關心他們的身體狀況,同時也讓父母平常多關注新聞及相關政策,不要被不法分子的小恩小惠所誘惑,了解當前多發的各種詐騙手段,提高對騙局的識別能力,有效反詐防詐!
部分素材及圖片摘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