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21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在2024年的中國醫學發展大會上發布了《中國2023年度重要醫學進展》名單,北京協和醫學院直屬醫院的婦產科孫大為主任醫師、朱蘭主任醫師、任常副主任醫師等參與設計的蛇形臂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以其創新性和應用潛力成功入選。
《中國年度醫學進展》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發揮高端智庫作用的重要舉措之一,,研究團隊根據“大醫學”發展規律和醫學科技成果特點,構建了基于反映成果學術影響力、同行認可度、特殊關注度等的關鍵分析指標評價體系,遴選標準十分嚴格。由此,該榜單可以說有著極高的含金量。
回到該項目本身,近年來,婦科單孔腹腔鏡手術發展迅猛,臨床應用日益廣泛。但操作技術難度大、手術器械局限等問題限制了婦科單孔腹腔鏡手術的應用與推廣。而北京協和醫院項目研發出的蛇形臂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具有運動范圍廣、負載能力強和可靠性高等技術優勢,提高了術者操作的精細化水平。
在研發過程中,協和的婦產科團隊參與了該項目的早期研發和臨床應用。并且,北京協和醫院作為主PI,帶領全國五大分中心,開展了全球首項單孔蛇形臂手術機器人前瞻性、多中心、單臂婦科注冊臨床試驗。據悉,協和團隊5個月內就順利完成了全國多中心臨床試驗,以100%的成功率完成63例手術,所有手術均為經臍約3cm的單一切口,無輔助孔,實現了“幾乎無痕”的手術效果,造福了女性患者。榮登這一榜單也彰顯出協和在在推動醫療技術革新和專利產業化進程中作出的杰出貢獻。
北京協和醫學院作為我國現代醫學的里程碑,在100余年的輝煌歷史中,其婦產科一直都是最耀眼的科室之一。大名鼎鼎的“萬嬰之母”林巧稚便是協和婦產科室的一員。除她之外,從“絨癌克星”宋鴻釗,到“婦科內分泌學界的開拓者、奠基人”葛秦生;從“中國產前診斷事業開創者”孫念怙,到“不死之癥的中國方案提出者”郎景和……該校一代又一代婦產科人締造了協和婦產科的輝煌歷史。
回望過去,在上世紀20年代初,由于傳統觀念和醫療技術的落后,新生兒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非常高,協和婦產科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破除沿襲千年的生產舊觀念,開啟中國現代婦產醫學的全新篇章。
如今,該校的這一團隊人才濟濟,梯隊完善,專業齊全,學科發展平衡,實驗室裝備精良,已經連續十余年蟬聯中國醫院專科綜合榜第一。
北京協和醫學院婦產科站在歷史的榮耀與現代的成就之上,持續書寫輝煌。不止于此,無論是傳統醫學學科的傳承與創新,還是新興醫學領域的探索與突破,該校在每一個醫學細分領域內都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實力與擔當。未來,協和也依然會引領中國醫學不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