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請:湖北發改委重視竹房三縣“手無寸鐵”的發展瓶頸
文|清哲木
前段時間,筆者看到新聞;湖北竹溪“國芯一號”智算中心在竹溪縣上線。據報道,“國芯一號”智算中心是一座全棧自主創新算力底座,由科大訊飛攜手華為助力建設,總體規劃200P算力,一期建設50P,將在數字經濟發展、區域協同、綠色可持續和技術創新等方面為竹溪注入發展動能。
眾所周知,在數字時代,數據就是“石油”,更是各方爭奪的資源。掌握數據,就等于掌握了新時代發展的先機。相信竹溪未來將在智算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構建智能化中國貢獻竹溪力量。隨著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推進,城市算力中心成為了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為經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上,還在于能夠提升城市的競爭力,并幫助城市緊跟技術前沿。
這是山區科技層面的躍升!在文旅市場上,竹溪縣、竹山縣、房縣在湖北省整個文旅市場來說同樣表現不俗,一大批優質文旅產品脫穎而出,我看了一下數據,竹溪縣武陵不夜城自2024年元旦開街以來旅游人數達到上千萬人次,房縣在今年51期間創下近50萬的接待量,而竹山縣2024年前三季度接待量游客超過600萬人次。竹房三縣豐富的旅游資源必將為今后的文旅產品進一步做大做強奠定堅實的硬件基礎,也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最生動的詮釋。可以說,竹房三縣這些年相對保守的發展為湖北省厚積薄發孕育了神秘多彩的秦巴秘境,也是湖北文旅資源和宜居宜業的一塊珍貴沃土。
長期以來制約竹房三縣最大的瓶頸就是十堰南部三縣高速公路不通,但現在這個問題已經解決。所以竹房三縣在這10多年的發展中,正是享受了省政府、省發改委帶來的政策紅利為山區人民帶來的巨大嬗變,一組組鮮活生動的數字背后,無不說明“要想富,先修路”這句樸素話語,既是對修路致富實踐的認可,也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發展先行是交通”,竹房三縣的交通出行,依然是竹房三縣的心頭之痛,也是眾多旅居在外的竹房三縣的游子的一塊心病。一直以來竹房三縣“手無寸鐵”無鐵路,無動車、無高鐵。“手無寸鐵”的現狀依然制約著竹房三縣的社會經濟發展,它就像飛鳥失去了翅膀,僅靠雙腳行走,竹房三縣何時能告別“手無寸鐵”的歷史,竹房三縣何時能夠融入國家鐵路建設規劃中?為竹房三縣的發展“加速度”這是竹房三縣老百姓共同的期待,也是筆者思索再三,持筆行文呼吁湖北省省委省政府、省發改委切實考慮竹房三縣鐵路建設規劃問題,能夠早日為竹房三縣解決“行”的問題。
如今,竹房三縣通過自身城市IP建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縣域文旅景觀,三個縣域在全國文旅市場來說大放異彩,已經成為蜚聲國內外的文旅新地標,投資新熱土,三縣投資項目屢創新高,這些賦予竹房三縣“文化芯片”的發展引擎,為山區創新發展注入無限動力。
曾經,十堰2016年錯失鄭萬高鐵,目前僅有漢十(西武高鐵)這一條斷頭高鐵(十堰西安段仍在修建)。十堰的南三縣竹山、竹溪、房縣,目前尚未通火車,高鐵規劃遙遙無期(僅限個人信息認知)。十堰南部三縣,不能再等了,也不能再久久觀望,只能向湖北省發改委呈情匯報,建設竹房三縣的鐵路規劃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在不投入規劃建設又要影響N多年的發展。
最近,筆者注意到網上合康高鐵的規劃,合康高鐵是連接安徽合肥和陜西安康之間的一條高速鐵路,而這條鐵路恰恰可以把竹房三縣連接起來,而這個線路最大的優勢在于通過連接房縣和武當山西,可以為未來十堰至宜昌高鐵奠定良好的基礎。走十堰南三縣并且連接武當山和房縣,不僅解決了竹房三縣竹房不通高鐵的歷史,更是拉近了十堰和南三縣的時間距離,武當山與竹房三縣相連,竹房三縣將會乘上高鐵走向全球,竹房三縣優質的生態資源將會產生巨大的人流、物流的虹吸效應。
當然,竹房三縣能不能搭上快速發展的火車頭,還需要湖北省發改委對山區人民傾注更多的心血,算好民心和發展這本賬。山海通途,一寸鐵路關乎幾縣老百姓的現在和未來。竹房三縣正以“等不起”的緊迫感誠邀湖北省發改委實地調研竹房三縣“手無寸鐵”的現狀。民之所望,心之所向!改變竹房三縣無鐵路的歷史對竹房三縣老百姓來說,就是滿足的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呼吁湖北省發改委加快規劃建設連接竹房三縣的鐵路,讓十堰南部山區的經濟快速發展起來,讓更多的人能夠進得來、出得去、行得通、走得暢。不能讓無鐵路成為制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