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雙流男子王某為追討5000元借款,將借款人李某某告上了法庭。發現李某某失聯后,王某竟然找前妻扮演被告,結果被法院當場識破,并罰款5000元,上演了一幕真實版的“偷雞不成蝕把米”。
圖據視覺中國
案件回顧:男子為追債串通前妻打假官司
在這起王某訴李某某民間借貸糾紛案中,雙流法院窮盡各種手段均無法向被告李某某送達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舉證通知書、開庭傳票等應訴材料,并依法告知原告王某法院擬通過公告方式進行送達。
此時,王某自稱可以聯系到李某某,并在法院再三詢問且告知利害關系的情況下,仍向法院提供了案外人黎某某的聯系方式,謊稱對方就是李某某。后來,王某又串通黎某某“扮演”李某某與法院聯系,企圖冒充被告領取應訴材料。但在核實身份信息環節中,被法院當場“識破”。在法院再三詢問下,王某最終承認了其虛假訴訟的行為,而黎某某是他的前妻。
雙流法院認為,應訴材料送達的真實性及有效性不僅關系到被告的訴訟權利,還將對案件的實體處理造成實質性影響。本案中,王某的行為險致李某某的訴訟權利受到損害,違反了民事訴訟誠信原則,嚴重妨害了司法秩序,應當予以司法懲戒。法院依法對王某作出罰款5000元的決定。目前,罰款已全部執行到位。
法官說法:個人打假官司最高罰款十萬元
本案承辦法官李騫介紹,民事送達是民事訴訟程序中的重要環節,事關當事人及訴訟參與人合法訴訟權利的保障與行使,影響著案件審判的公正與效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均對當事人遵循誠信原則、如實陳述義務等進行了明確規定。法院對違反法庭規則的人,可依法予以訓誡,責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罰款、拘留。對個人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十萬元以下。對單位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五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
(川網傳媒·四川手機報記者 劉瑞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