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不易。如果您對本人的作品感興趣,歡迎點擊關注按鈕,您的鼓勵和支持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
公元588年,隋文帝楊堅渡過了一衣帶水的長江,消滅了南方的陳朝,分裂了一百多年的華夏大地終于又重歸一統。此時還雄心勃勃的楊堅并沒有想到,他建立的這個新的大一統王朝并不能重振大漢雄風,倒是頗有些大秦特色——短命。他更沒想到,他的很多努力并沒有使大隋這個強大的中原王朝走上正軌,反而還給它的滅亡埋了些大雷。
愛崗敬業好皇帝
在伐陳之前,楊堅打的旗號就是“拯救當地老百姓”,而在天下全都被他收入囊中后,他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誓言。他以天下人的福祉為己任,要用舉國之力讓大隋王朝的子民們過上好日子。
為了讓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楊堅做的一項重要的舉措就是加強中央集權。他在篡位后周之前,就把后周各地分封的藩王以謀反的罪名給殺掉了。清除這些地方勢力,不僅為楊堅的上位清除了絆腳石,更為他登基后加強自己的權力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在削弱了地方勢力以及各級部門的權力后,楊堅得到了更大的權力,相應的,更大的責任也就落在了他身上。
他夜以繼日地工作,朝中大小事務都要躬親處理,勤政程度堪稱諸葛亮再世。
為了加強中央權力,他徹底改變了過去的九品中正制,創立了五省六曹制。將行政權力明確地分配在幾個特定的部門中,方便他直接管理。在地方上,他撤銷了一大堆冗余的崗位,精兵簡政,所有的地方官都要由中央直接任免。這種做法簡化了地方行政體制,減少了中央控制地方的層層阻礙,大大地提升了行政效率。唯一的缺點,似乎只有楊堅本人的工作壓力更大了點。
而他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力做出的影響最深遠的一個改變,莫過于創立科舉制了。在他創立這項制度的那一天起,廣大貧苦的老百姓終于看到了翻身的希望。盡管科舉制的錄取率遠不如今日的公務員考試,競爭之激烈有如千軍萬馬走鋼絲,但至少已經給眾多寒門學子擬定了一條明確的出路。這種制度不僅提高了民間的識字率,使眾多布衣為了改變命運脫離了愚昧,為社會進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當然,楊堅搞這個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己的皇權。這些從民間選拔出來的人才比起世家大族那些嬌生慣養的迂腐秀才要優質好幾倍,而這些在朝中毫無勢力、毫無背景的新貴,唯一的靠山也只有皇帝本人了。通過這樣的舉措,楊堅也進一步加強了自己對朝政的掌控力度。
然而,盡管楊堅這樣不辭辛勞地為國鞠躬盡瘁,似乎事無巨細都考慮到了。但他沒有意識到的是,他在大隋王朝營造的一片繁榮昌盛最終卻成了點燃這一短命王朝的火藥桶。
人血為瓦骨作磚
公元593年,越國公楊素接到了皇帝楊堅的一項任務,命他在岐州建造一座仁壽宮。
既然是皇帝親自下的命令,楊素自然也不敢怠慢,他趕緊調集人力物力,開始了這項大工程。
岐州位處群山之中,想要建一座大型宮殿很不容易。為了建好這座宮殿,楊素不得不平山填谷,人工制造一個較為平坦的地勢出來。而在那時自然沒有現在這樣的挖山技術,想要效率比愚公移山高的話,就得通過堆人力來把工效發揮到極致。
或許是因為在早年打天下的過程中見到了太多兇殘奇葩的敵人,這使得楊素自己也逐漸形成了一些不良習性。為了足夠的人力,他強征了不少的民夫,甚至只要數量不要質量,很多老弱之輩也被他抓了去,只要有點力氣的都會成為他施工隊的一員。
楊素伺候這些民工的沒有蘿卜,只有大棒,干活稍微有點怠慢就是一頓鞭子。在他的“領導”下,每天都有工人餓死、累死、病死或被打死,而這些死人還被他用來“發揮余熱”,尸體都成了填溝的建筑材料。
公元595年,仁壽宮建成。一般人很難想象,這座華麗雄偉的大殿,是建筑在尸山之上的。
楊素在完工后,迫不及待地向楊堅交差。他相信,這座屹立在群山間的宮殿會給自己增添不少的政績。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楊堅在看到這座堪稱完美的行宮時,不僅沒有些許稱贊的意思,反而臉上還出現了些許惱怒之色。
“越國公,我交待的任務你完成的很準時啊!”楊堅的語氣中似乎帶了點譏諷的意思。
“陛下的意思,臣自然不敢怠慢。”楊素不知道楊堅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只能順從地附和。
“我想,我大隋現在正在發展初期,天下的一切都百廢待興。修個這么宏偉的宮殿卻只用了兩年不到的時間,這有點不符合常理吧?”
“陛下交待的事,臣豈敢延誤?”楊素還沒聽出楊堅話里有話,“為了陛下的龍體,即使有天大的困難,在臣眼里都是小事。”
“在你眼里是小事,在那些累死的民工眼里呢?”楊堅的語氣變得嚴厲起來,“我早就派了探子去你那兒,了解到你濫用人力修建宮殿的事,還聽說有幾萬人死在修建的過程中。這宮殿現在怕是到處都有陰氣,你讓朕怎么住得安心啊!”
楊素想起來,之前在建造宮殿的過程中有一個民工出逃,他派出好幾個人前去阻攔,結果因其武功高強連近身都近不了。現在想來,這沒準就是皇上派去打探情報的大內高手。
楊素頓時惶恐不安,趕緊跪倒在地,磕頭如搗蒜:“臣罪該萬死!望陛下念臣以往的功勞,饒臣一命!”
“為了一個破宮殿,讓朕獲罪于天下。這是你昔日的功勞能抵得了的嗎?”楊堅丟下這句話便揚長而去了。
手足無措的楊素后來又找到獨孤皇后說情,最后終于免了死罪,還得到了一點賞賜。盡管如此,這件事還是在楊素的內心種下了不滿的種子。
“讓我建宮的是你,指責我勞民傷財的還是你,把自己的責任倒是甩得干干凈凈了。皇上這么做,也是太薄情寡義了。”
公元604年,楊堅離奇駕崩,楊素支持的太子楊廣登基稱帝,這便是臭名昭著的隋煬帝。
結語
楊素應該是楊堅最為信任的大臣之一了,盡管如此,晚年的楊堅還是對他充滿了猜忌,而其他的一些臣子更是經常因為一些小錯而招來殺身之禍。對老百姓,楊堅也沒有執政初年那么體貼了,楊廣時期的很多嚴刑峻法,其實就是沿用的他晚年的“政治遺產”。他想要做一位完美的君主,將天下大小事全都一手包攬本身就違背了人體生理的極限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長期處于深宮中的他自然不可能比一些基層官員更了解實際情況,但權力又在他自己手中,最后就導致他對天下的管理逐漸變得不切實際。而他的兒子繼承了他貪戀權力的缺點,卻又沒他早年那樣認真負責,最后將大隋帝國帶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創作。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