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前些年曾流傳過一個段子,一個創業團隊在咖啡廳里冥思苦想,尋找投資方向,領頭的人飄出來一句:快想想,人類到底還有什么弱點沒被挖掘出來。有時候看看手機上一個個讓人欲罷不能的App,不得不說,我們的弱點真被拿捏得透透的。
最近《保潔老媽無極歸來》這部劇,再次把“無腦短劇”這個話題帶火了。這部“神劇”講的是一個年輕帥氣的霸道總裁,死心塌地愛上了一位保潔大媽,非她不娶。但其實這個大媽是男主爸爸的初戀,父子二人同追一女,大媽因此遭到“上流社會”的排擠,但其實她才是全球頂級富豪,擁有三分鐘之內讓財閥破產的能力。但大媽與霸總的愛情之路并不順利,另一個大財閥要追她,還有人要加害她,但關鍵時刻大媽一招制敵,其實她還是一位隱藏的絕世高手。
我用了很多“但”,但仍然無法描述出這部劇的層層反轉?!胺崔D”是這類劇的永恒主題,劇情大概都是主角遭遇了上位者的欺壓,這時會有一個更上位者幫她出頭,或者她本身就是更上位者的身份。為什么人們看到這樣的劇情就會覺得“爽”呢?
這其實這很值得分析,因為廣大普通人在生活中往往都會受到這樣那樣的委屈,而無法回擊,人們刷劇時自我代入,便獲得情緒發泄。所以扇巴掌這個最能發泄的行為成了無腦劇標配,有一部劇中,甚至幾分鐘的情節都是在互相甩耳光。
我們管它們叫“無腦短劇”,其實它們并不無腦,反而精通人性 ,非常知道受眾的痛點在哪里,需要些什么樣的按摩。我刷過一部劇,劇情設定是全世界的財富縮水了十萬倍,只有女主的錢沒受影響,于是原本的灰姑娘成了大富豪。這個劇情映射出很多人的“白日夢”:我不需要奮斗,只要讓別人原地倒退,我就變成有錢人了。這些劇里那些看似毫無邏輯的反轉,其實每一次都在替觀眾實現內心深處某種求而不得的渴望。
但這些劇的制作方可不是為普通人進行公益按摩的,他們用資本的力量聚集了一批行家,不但琢磨透了人們的痛點,也琢磨透了人性的軟肋。他們想方設法讓人上癮,通過各種誘導手段讓人往里充值。
比如和以往的編劇酬勞方式不同,這些劇往往把編劇的收益和觀眾的充值掛鉤,用金錢的力量驅動編劇放棄藝術原則,把心思全用到讓人沉迷上。這些劇每一集的費用并不高,以此降低充值時的痛感,或者開通充值就默認自動續費,讓你不知不覺就花費不菲,有的劇上線當日充值收益就達2000多萬。
這些毫無營養的東西收割人們的金錢,浪費時間,只帶來一點點可憐的情緒發泄作用,看多了還可能讓一些人認假為真,價值觀被帶偏。尤其過分的是,這些劇其實專門瞄準底層最普通人群,利用他們辨識能力較弱,賺取他們來之不易的辛苦錢。看充值收費標準,就知道其目標客戶是哪些人群了。最近有媒體就報道,無腦短劇中有一類專門針對老年人,有老人在這上面已經花費近萬元。其實這和專門坑老年人的保健品陷阱,本質上并無二致。
人在社會飄,難免都會有些情緒,會有精神空虛的時候。整個社會需要提供更多有價值的精神消費品,而有時候自我尋求一些疏解方式也無可厚非,比如抽煙喝酒其實都帶有這種功能。
但像網絡游戲、影視劇,都是人類文化工業的產品,它們的吸引力遠非煙酒可比。尤其是如果這些產品在設計之時就是沖著讓你沉迷去的,那么一些人一旦陷入確實很難自拔,這就需要從外部加以限制。比如可以考慮對短劇播放設置防沉迷規則,對于會員充值設置撤回機制,以及嚴把審核備案關等。煙酒解壓,終是傷身。爽劇刺激,更是傷神。而如何讓人們心中那些真正的痛點得到撫慰,則是一個更深刻的命題。
(文/于永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