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提煉:
《華爾街日報》指出,當年輕人進行需要“長時間專注”的活動時,比如閱讀,他們會使用“定向注意力”,這是一種從前額葉皮層開始的功能,前額葉皮層是大腦負責決策和控制沖動的部分。
克利夫蘭診所兒童注意力與學習中心的臨床主任邁克爾·馬諾斯對媒體表示:“定向注意力是抑制干擾、保持專注并適當地轉移注意力的能力,它需要更高階的技能,比如規劃和優先排序。”
孩子們通常很難使用定向注意力,因為前額葉皮層在25歲之前并未完全發育。而像抖音這樣不斷變化的環境并不需要這種持續的專注力。“如果孩子們的大腦習慣于不斷的變化,他們的大腦會難以適應那些變化不那么快的非數字活動,”馬諾斯說道。
《注意力廣度:一種恢復平衡、幸福和生產力的突破性方法》一書的作者格洛麗亞·馬克告訴《連線》雜志,年輕人經歷了一種“文化灌輸”,這種文化使他們“習慣甚至偏愛這種高度刺激、快速場景切換的形式”。結果是,他們越來越難以專注于那些無法立即滿足的事物。馬克補充道:“有太多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尤其是對年輕人,強化他們短暫的注意力。”
當代年輕人熱衷于刷短視頻
全文如下:
TikTok 的短視頻為我們快節奏的生活提供了無窮的樂趣,只需輕輕一劃,就能享受到。但隨著該應用的用戶群(尤其是青少年)數量不斷增長,其對人們心理健康的影響也在不斷增加。因此,“TikTok 大腦”一詞應運而生,用來描述長時間觀看這些短視頻的潛在影響。
據神經科學家稱,該平臺的獨特設計影響用戶的身心健康,并讓他們長時間保持參與。由于觀看視頻會影響記憶力和注意力,因此了解用戶觀看視頻時大腦中發生的事情至關重要。
理解TikTok大腦術語
短視頻提供極易上癮的內容
與其他社交媒體網絡不同,TikTok 提供極易上癮的內容,可立即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因此,“TikTok 大腦”一詞指的是長時間接觸 TikTok 的不良影響,包括焦慮、抑郁和注意力下降。Patrick Porter 博士將其描述為經常使用 TikTok 的人的大腦神經變化。
根據2021年針對3036名高中生進行的一項中國研究,TikTok 是在中國最受歡迎的應用程序,活躍用戶占81%,其中大多數是年輕人。研究發現,“TikTok 使用障礙”(TTUD)對記憶力減退有直接影響,并有利于緩解壓力、焦慮和悲傷。
TikTok 大腦可以影響任何人,無論年齡大小。因此,TikTok 如此令人上癮的原因在于,24到31秒的短視頻對年輕一代的影響更大,尤其是18-24歲的用戶。
2023年, Paul Tchounwou 進行了另一項在線調查,描述了青少年在觀看這些短視頻時注意力如何進入心流狀態,即所謂的“進入狀態”。當處于心流狀態時,用戶會更加專注并全神貫注于自己的行為。因此,TikTok Brain 描述了觀看者在長時間使用該平臺后神經系統的變化。
當你使用 TikTok 時你的大腦內部會發生什么?
簡單來說,持續使用 TikTok 與多巴胺釋放(一種愉悅或獎勵系統)的傳遞直接相關。這種獎勵是大腦對娛樂視頻的反應,不斷產生的。它使血液中產生多巴胺激增,這是一種讓人感覺良好的激素,并形成一個循環,觀看更多視頻以獲得同樣的效果。
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閱讀與識字探索中心主任、兒科醫生約翰·赫頓博士將該平臺描述為“多巴胺機器”。神經心理學家薩納姆·哈菲茲博士進一步解釋了持續獎勵的必要性,他說:“當你滾動屏幕并碰到一些讓你發笑的東西時,你的大腦就會產生多巴胺。”
除了多巴胺之外,TikTok 還會觸發大腦釋放其他化學物質:
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觀看引起焦慮或刺激的視頻時,會產生戰斗或逃跑反應,精力充沛或警覺性增強。此外,這類內容還會觸發更多多巴胺的產生。正如薩納姆·哈菲茲博士所說,“當你看到不喜歡的東西時,你可以迅速轉向產生更多多巴胺的東西。”
催產素:催產素有助于建立社會聯系。一項研究表明,僅僅使用社交媒體10分鐘,體內的催產素水平就會增加13%。因此,觀看這些視頻會給人一種信任和社會聯系的感覺。
血清素:據羅伯特·科倫坡教授稱,觀看娛樂性視頻會導致大腦釋放血清素,從而增加幸福感和愉悅感。此外,觀看娛樂性或搞笑內容可以提升情緒,并增加血清素等讓人感覺良好的激素的產生。
帕特里克·波特博士稱,TikTok 可能會加速多任務處理,但會降低深度專注力
根據帕特里克·波特博士的說法,TikTok 短視頻可能會增強你的多任務處理能力,但會對你的注意力和專注力產生負面影響。他進一步表示,“青少年的大腦仍處于發育階段,更容易受到 TikTok 的影響。”因此,直到25歲,大腦都會適應連續不斷的視頻流,并提高在任務之間切換的能力。
帕特里克·波特博士認為,TikTok 正在改變年輕人接觸信息的方式,改變人們的體驗方式。他進一步指出,“與傾向于將特定信息存儲在記憶中的前幾代人不同,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地將他們的大腦視為搜索引擎,而不是傳統的事實檢索系統。”
這一重大變化源于“信息在網上隨時可得,并存儲在網絡上”。它導致人們的思維,特別是年輕一代,“更注重記住如何獲取信息”,而不是記住具體的細節。
科學證據支持這一點: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一項研究發現,經常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的人更難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而且很容易被周圍環境分散注意力。此外,在數字媒體時代,人們在一項任務上花費的平均時間為47秒,而在轉到另一項工作之前,這一時間已經大幅減少。
帕特里克·波特博士強調,雖然TikTok提高了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的能力,但它會讓人更專注于需要深度和不間斷專注的任務。因此,人們擔心TikTok對青少年認知能力的長期影響,因為他們仍在發展思考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克利夫蘭診所臨床主任邁克爾·馬諾斯表示,TikTok 可能會縮短兒童的注意力
圖為Dr. Michael Manos
在討論TikTok對兒童注意力下降的影響時,克利夫蘭診所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評估和治療中心主任邁克爾·馬諾斯提出了深切的擔憂。他表示,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每天接觸屏幕時間超過兩小時的兒童患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可能性是其他兒童的八倍。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年輕人會利用“定向注意力”來做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活動。馬諾斯博士進一步解釋說:“定向注意力是一種抑制干擾、維持注意力并適當轉移注意力的能力。”因此,在進行需要大量注意力的費力活動時,定向注意力是必不可少的。
他進一步指出,“自動注意力”是“大腦的默認模式網絡”。年輕人用它來輕松參與,比如在社交媒體和電視上。盡管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ADHD) 是一種遺傳疾病,但長期使用社交媒體平臺可能會降低注意力。
此外,精神病學家卡爾·馬西告訴《華爾街日報》:“年輕人的媒體消費、媒體多任務處理和高度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的趨勢日益增加,導致注意力集中時間縮短。”
格洛麗亞·馬克在她的著作《注意力跨度:恢復平衡、幸福和生產力的突破性方法》中指出,在互聯網時代長大的年輕人擁有更高的媒體消費能力。她稱之為“文化灌輸”,年輕人習慣并喜歡這種高度刺激的內容。因此,他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集中注意力于進展較慢的事物。
TikTok 可能對你的大腦產生什么影響?
隨著該平臺越來越受歡迎,其對年輕一代心理健康的不利影響也越來越大。因此,對于大腦仍在發育的用戶來說,該平臺的快速內容吸收會帶來各種不利的健康影響。
因此,TikTok 用戶的注意力持續時間更短,更依賴該應用來獲得快速享受,這對認知功能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了解這些影響對于用戶就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屏幕時間做出明智的決定至關重要。
1、注意力和記憶力隨時間下降
頻繁切換任務:TikTok 的算法鼓勵用戶頻繁滾動和轉移注意力。這導致用戶注意力下降,無法排除干擾,從而對他們的工作效率和學習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與其他社交媒體網絡相比,TikTok 永無止境的24-31秒視頻流縮短了用戶的注意力持續時間。此外,青少年每天在 TikTok 上花費的時間幾乎為8小時,比在其他媒體上花費的時間還要多。
短期記憶:使用TikTok,你的記憶只能取決于你看過的最后一條內容。因此,它讓你依賴平臺來記住分享的經歷,從而削弱用戶的記憶。
該平臺進行了一項調查,其中50% 的用戶承認,超過一分鐘的視頻會讓人感到壓力。此外,他們無法集中注意力觀看10分鐘的視頻文件,而該平臺推出這些視頻文件是為了使營銷人員受益。因此,為了提高參與度,他們創建了最佳長度的內容,即24到31秒。
2、上癮
與其他社交媒體平臺不同,TikTok 的吸引力在于其獨特的設計。該平臺基于算法的推薦讓用戶沉浸于源源不斷的內容中。該算法是專門開發的,并根據用戶的興趣不斷更新,以盡可能長時間地留住用戶。
南加州大學 (USC) 數字社會學家朱莉·奧爾布賴特 (Julie Albright) 教授稱,TikTok 也采用了“數字強化”的理念。她說,令人上癮的無休止滾動屏幕讓用戶獲得獎勵(以大腦中少量多巴胺的形式)。
此外,為了分析這一情況,2023年5月對美國 TikTok 用戶進行了一項調查,其中77.7% 的人表示 TikTok 令人上癮。此外,另一項研究表明,網絡游戲成癮會減少與認知發展相關的大腦區域的灰質。
2018年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使用智能手機超過7小時的9至10歲兒童的大腦會出現明顯萎縮(或皺紋)。然而,最近的數據顯示,8至12歲的兒童每天花在屏幕上的時間是4至6小時,而青少年則長達9小時。
3、依賴該應用可以消除無聊
TikTok 算法經過精心設計,可通過提供吸引用戶的內容來消除無聊感。隨著時間的推移,用戶會發現自己高度依賴該應用來娛樂。此外,大腦會習慣于使用該應用尋找快速且高回報的內容。一項研究發現,更容易感到無聊的兒童和青少年隨著算法的普及,極有可能對它上癮。
4、慢慢閱讀技巧
學生刷短視頻后很難養成專注的閱讀習慣
由于大腦更擅長吸收視覺吸引人的信息,學生很難養成專注的閱讀習慣。TikTok 鼓勵用戶采用快速消費方式,而不是較慢的基于文本的閱讀方式。由于這種快節奏的學習行為,用戶很難培養和保持強大的閱讀技能。
此外,當人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時,他們會發現專注于閱讀等節奏較慢的活動會更加困難。雖然 TikTok 是這種延遲學習習慣的主要原因,但其他社交媒體平臺也調整了算法,以提供類似的簡短內容。
5、多巴胺增加
這些平臺的短片引人入勝,營造出永無止境的獎勵或愉悅循環,導致多巴胺不斷激增。多巴胺是一種與愉悅或享受直接相關的神經遞質,其頻繁釋放會導致上癮行為。它形成了一種成癮循環,用戶不斷被催促著下一次多巴胺的刺激。
此外,由于觀看這些令人上癮的視頻的兒童和青少年的大腦正在發育,接觸這些視頻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長期影響。
6、睡眠問題
深夜刷屏:屏幕曝光會擾亂睡眠周期。因此,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發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的產生,而褪黑激素是維持睡眠-覺醒周期所必需的。它會導致入睡延遲,并擾亂整體睡眠質量。一項研究表明,這些平臺的成癮性會導致睡眠困難和夜間清醒次數增加。
FOMO(害怕錯過):這種現象在屏幕使用時間較長的用戶中很普遍,他們擔心錯過更新,從而導致睡眠問題。此外,睡前繼續使用社交媒體會擾亂睡眠衛生習慣。
7、認知發展較弱
當 TikTok 用戶持續接觸快速變化的內容時,深度思考會受到限制。此外,頻繁接觸會減少花在批判性思考任務上的時間,削弱認知發展。一項研究表明,長時間觀看視頻會降低練習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等創造性技能的機會。
此外,有必要了解屏幕時間可以用于影響整體認知發展和個人學習成果的其他活動。
結論
TikTok 是消磨時間和保持專注的好方法,但它也引發了人們對心理健康的擔憂,尤其是年輕人。該平臺的算法旨在讓用戶留在平臺上,這會導致記憶力變短、注意力下降和認知發展遲緩。雖然 TikTok 可能會改善多任務處理能力,但帕特里克·波特博士和邁克爾·馬諾斯指出,它也會對心理和身體健康產生長期影響。
因此,在心理健康和屏幕時間之間取得平衡對于保持認知發展和利用數字媒體的優勢至關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