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憲法學》教材,出現了“騷操作”。教材中設置了46個付費二維碼,每個3元。要解鎖閱讀教材完整內容,須掃描全部二維碼,追加費用138元。出版社回應,此為防止盜版;首次使用正版者不需付費;盜版二維碼會失效;二次使用者須付費。
一問高教出版社,這種操作是否合理?教材與普通社會圖書的最大不同,前者學生必須接受,沒有選擇余地;后者消費者自由選購、可買可不買。學生每學期有多門課程,每門課程至少一本教材,如果每本教材都來四五十個二維碼,掃碼后才能線上閱讀,線上資源若要保存,或做閱讀筆記,或做標注旁注,這將有多麻煩!如果課堂上手機沒電了,流量不夠了,又如之奈何!為了防止盜版,把麻煩轉嫁給學生,合理嗎?
二問高教出版社,這種操作是否規范?教育乃國之大者,教材乃教之大者。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教育部所屬的出版全國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教材的出版社。在教材里設置幾十個二維碼,學生要一次一次掃碼,才能在線上得到完整的教材,這種做法是否得到教育部的批準同意?教育部既是管理部門也是服務部門,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實施這種操作,是否與廣大教師、學生溝通過?是否征求意見并得到廣泛認可?
三問高教出版社,這種操作是否合法?為了應對地球氣候極端變化趨勢,全人類都在倡導節約資源、減少碳排放,中國更是走在前列的積極行動者。教材盡量重復使用,顯然是應當倡導的綠色減碳行為。然而原價只要47.8元的《憲法學》,第二次使用時卻要付費138元!豈不明顯阻礙教材重復使用?另外,學生購買了教材,卻沒有得到全部使用價值的轉讓權,豈不涉嫌違反《民法典》?法學教材不合法,豈不有點諷刺?
教材,涉及作者、出版社、教師、學生四方利益。教育監管服務部門要高度重視,做好溝通協調工作,最終以教與學方便使用為落腳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