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我國發布了第一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并于2005年、2010年和2018年進行了更新,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血壓診斷評估、分級分層、預防干預、治療管理指南。20多年來,《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在臨床一線得到廣泛應用,并在我國高血壓和慢性疾病管理、基層指南撰寫、臨床路徑制訂、醫保政策實施等多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是在2018年版的基礎上,根據國內外高血壓及相關疾病領域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修訂完成的。本指南委員會由我國高血壓領域的多個學術團體及專家學者組成,指南兼具教育性和實用性原則,深入分析近年來發布的臨床研究證據,結合疾病的病理生理學,將研究證據與專家的智慧凝結,形成這部指導性文件。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是多方面的,防治策略是多維度的。本指南強調高血壓的防治應基于高血壓的分級、分期和分型的原則進行。近年來,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仍呈逐漸上升趨勢,除了人口預期壽命延長和高鹽攝入等傳統高血壓發病危險因素外,代謝相關的危險因素(如超重與肥胖)、心理因素等危險因素在高血壓的發生和發展中起到越發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醫保支付能力的提升,更多的適宜技術可以在醫療機構推廣,基層防治管理水平逐漸提升,在更廣泛人群中進行高血壓的病因學篩查、心血管危險因素和高血壓介導的靶器官損害的檢測已經成為可能。在高血壓的診斷中,仍維持2018年版的血壓分級標準,特別是保留了3級高血壓,主要原因在于,與高血壓控制水平較高的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高血壓患者中8%以上為3級高血壓,且這部分人群的診斷和干預策略與風險較低的1、2級高血壓有顯著的不同。近年來陸續發表的幾項強化降壓的干預研究進一步確證了2018年版中關于血壓控制目標的推薦。新型降壓藥在高血壓治療中的證據不斷積累,本指南對獲得降壓治療適應證的新藥應用提出了推薦建議。器械治療高血壓的獲益證據日趨增加,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強高血壓管理的研究廣泛開展,因此指南也對上述內容進行了重要更新。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
2024年5月
更新要點羅列
關注“鐘書醫生”公眾號:專治腦血管病,科普醫學知識,追求文明生活!
來源:Clinic門診新視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