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光伏大漲,禾邁下跌
10月23日是股市光伏板塊的“奇跡日”,在牛市暴動之后,第一次見如此大的漲幅——
光伏設備指數收漲5.44%,多只光伏個股大漲,這一現象也帶動了光伏主題ETF的大幅上漲。
其實這股熱潮已經預熱有兩天了。21日,A股光伏設備板塊突然大幅拉升,歐普泰、晶澳科技漲停,億晶光電、鈞達股份、東方日升等光伏企業紛紛大漲。
海優新材20%漲停,同享科技漲約18%,鈞達股份、通威股份、TCL中環漲停,隆基綠能、晶澳科技漲超6%。
本次光伏的行情最直接的起爆器就是“美國慫了”——
美國商務部擬部分撤銷對中國光伏電池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
這一消息雖僅涉及小型和低瓦數的電池,但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
美國市場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需求依然存在。
這意味著未來可能有更多光伏產品進入美國市場,提升整體行業活力。
另外還有一則消息是國內的——光伏行業可能出臺限制能耗的政策!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文表示:
光伏組件低于成本投標中標涉嫌違法,并呼吁制造企業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光伏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產能過剩,如果限制能耗政策能夠順利落地,將有助于加快產能出清,提升行業整體的盈利能力。這一消息增加了投資者對于光伏產業未來預期的信心。
國內國外同時出利好,按理來說搞光伏的企業應該都大漲一波才對。
獨獨禾邁股份這個曾經看做光伏龍頭股,上漲沒達到行業平均水平,下跌倒是跌前面去了。
10月21日,微漲2.4%;
10月22日,下跌1.42%;
10月23日,上漲3.25%;
10月24日,大跌5.66%。
股價一直來回震蕩,禾邁股份出什么問題了嗎?
0 2
挑戰茅臺失敗
禾邁股份還沒上市的時候就備受資本市場關注,妥妥的“明星股”。
2021年12月,禾邁股份以557.8元/股的價格在科創板上市,市盈率226倍,成功拿下了A股最貴新股的光榮稱號。
如此恐怖的高價,在新股破發已經成為普遍現象的時期,嚇退了很多中簽的投資者,結果是它的棄購金額同樣創紀錄。
而承銷商中信證券自然就是笑納了,各機構給出的報價中,除少數幾家給出百元以內的報價外,大部分機構的報價都高于400元/股,甚至有機構給出798元/股的高價。
待到上市當天,禾邁最高漲了近50%,當天收漲近30%,中一簽當天最多賺十幾萬。
之后一度沖至1338.88元的高位,使其成為股市中第二只超過千元的股票。
在當時被稱為“最希望挑戰茅臺”的股票。
可是A股長期以來有這樣一個幾乎屢試不爽的“魔咒”:
任何股價試圖挑戰股王茅臺,妄圖登頂A股股王的公司,最終都會很慘。
不論是2007年的中國船舶,還是2015年的全通教育、安碩科技,抑或是2021年的石頭科技,基本上它們都是一度股價僅次于茅臺,甚至超越茅臺,即將成為“股王”。
但最終都被茅臺斬下馬。
即便是彼時正處于新能源“黃金賽道”的禾邁股份同樣沒有幸免。
歐洲能源危機解除后,等待禾邁股份的就是無盡的股價下行。
截至10月24日收盤,禾邁股份報143.64元/股,總市值縮水至177.77億元,處于破發狀態。
按照后復權形式統計,禾邁股份最新股價已較最高點跌去80%!
當然,超高發行價破發的股票并不止禾邁這一只。
比如,萬潤新能,保薦機構是東海證券,本來計劃募集12.62億,東海證券直接一步到位把發行價定在了299.88元,發行2130.38萬股,實際募集63.89億,超募近51億元,東海證券拿走了2.5億左右的保薦費!
萬潤新能做夢都想不到上市居然能募集到60多億,這公司得做多少年,才能賺到這么多的?
不出意外地,上市當天就破發,直接讓大家一簽虧損七八萬。
一年多的時間內,股價從發行價299.88元跌到了28.88元。
真的是憑運氣中簽、憑運氣虧錢。
這些高價發行,上市后又快速破發的股都有一個特征——
業績支撐不起預期。
0 3
業績失速,風光不再
禾邁股份成立于2012年,主要從事光伏逆變器(微逆變器)相關產品、儲能相關產品的研發、制造與銷售業務,其中光伏逆變器及相關產品主要包括微型逆變器及監控設備、關斷器、光伏發電系統,儲能相關產品主要包括儲能逆變器、儲能系統。
逆變器按大小來分,主要分為集中式逆變器、組串式逆變器、微型逆變器。
隨著逆變器越變越小,對光伏發電系統的控制也越來越精細,最終能提升光伏電站效益。 光伏發電站對效益的追求決定了微型逆變器是行業大趨勢——
只要精細管理,多出來的收益可以覆蓋微逆多花費的成本。 尤其分布式光伏系統的發展以及戶用儲能市場的大爆發,微逆的市場有望快速增長。
這就是當年禾邁股份能頂著市盈率200多倍和“A股史上最高發行價”的帽子成功闖關IPO的根本原因。
資本市場彼時無限看好他們的前景,但禾邁的業績打了所有投資人的臉。
在2022年業績高速成長后,禾邁股份2023年明顯放緩。財報顯示:
2023年禾邁股份實現的營業收入約20.26億元,同比增長31.86%。
但歸母凈利潤約5.12億元,同比下降3.89%。
這是禾邁股份六年來首現增收不增利。
今年一季度,禾邁股份實現的營業收入約3.31億元,同比下降42.91%。
歸母凈利潤約6730.2萬元,同比下降61.83%;扣非后凈利潤同比下降61.72%。
業績前所未有的大幅度滑坡!
董事長楊波坦言,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減少主要受行業大環境的影響,銷售增長放緩所致;凈利潤減少主要系2024年第一季度銷售增長放緩。
但這個說辭不被大家所認可。因為對比一下同行陽光電源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6.14億元,同比增長0.26%;歸母凈利潤20.96億元,同比增長39.05%。
人家增收又增利,不可能這個所謂的“大環境”是禾邁一家的“大環境”吧?
其后幾個月,禾邁公布的上半年財報中,業績的下滑仍在持續,整個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08億元,同比下降14.78%。
歸母凈利潤1.88億元,同比下降46.16%!
業績的下滑并非全是大環境的因素。逆變器這玩意其實很賺錢,禾邁的毛利率在國內之前在30%左右,國外市場的毛利能到50%。
這么賺錢的市場,禾邁能做,別人也想做。
之前,禾邁股份是有技術優勢的,公司微型逆變器產品有一拖一至一拖六全系列產品,額定功率在 250W-2250W 之間,可滿足 182/210 大功率光伏組件應用需求。
轉化率從開始和全球龍頭ENPHASE 都達到96% 并列第一,到2018年共同做到96.5%,后面又做到96.7%,領先國內競爭對手。
不過由于繼續往上提升越來越困難,目前公司的轉化率還沒有更大的突破。
國內廠家也慢慢達到96.5%、96.7%了,禾邁的優勢就沒有那么明顯,所以全行業都開始內卷起來,瘋狂搶訂單、瘋狂打價格戰。
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光伏產業產能過剩。
要走出困境,禾邁只能寄托于兩方:
一是光伏有了新的增長點,需求回暖。
二是禾邁技術突破,攻克轉化率的瓶頸,繼續實現對其他廠商的“遙遙領先”。
如若不然,禾邁股份的股價,可能還要待在底部很長時間。
| 金投研好文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