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道雷震的朋友大概不會很多;
我想,肯定是不會比知道雷佳音的多。
但是在臺灣,他卻是一個差不多家喻戶曉的人物。
其中原因比較復雜,本篇也是不宜細說。
否則,大家會連這幾個小故事都沒得看。
雷震,字儆寰,1897 年6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長興縣小溪口鎮。
他年輕時就是一個有政治理想的人。
19歲留學日本。
1917年就在日本加入了中華革命黨(就是國民黨前身)。
雷震在日本是見過孫中山的。
他的入黨介紹人是誰呢?
戴季陶和張繼。
這兩個人可是國民黨的元老。
雷震
雖然有這樣的過硬關系,但是雷震在國民黨內部卻被稱為"各黨各派"。
這是說他不和黨內任何派別有交集,只認王世杰,只認蔣介石。
蔣介石也很欣賞這位同鄉,但凡由蔣介石掛名為"主任"的機構、副主任大都是雷震。
1949年8月初,潰逃臺灣后,國民黨總裁辦公室在臺灣成立,雷震任設計委員會委員。后是"總統府"國策顧問。
20世紀50年代,他與胡適、王世杰、杭立武在臺灣辦了一份半月刊。
刊物的名字我就不說了,大家知道文學編輯有聶華苓、投稿作者有郭衣洞,哦,就是柏楊即可。
雜志社編委郊游,前排左一為雷震,后排左一為聶華苓,左三為殷海光
【一】陳布雷的調侃
雷震認識胡適是在教育部時期。
后來雷震出任國民政府政務委員,每次行政院開會遇到北大經費問題,雷震都是絕對支持的。
支持到什么程度呢?
到了以至于陳布雷都表示不理解的程度。
陳布雷調侃說:"你又不是北大出身,你是從日本回來的,為何北大一要錢你就那么支持?"
雷震笑著不答。
實際上,他對胡適有著非常的敬意,他和胡適在很多問題上的認識是一致的。
雷震(左)夫婦在寓所歡迎胡適
【二】周恩來的調侃
蔣介石本人與民主黨派人士溝通時最可靠的管道就是通過雷震去辦,可見蔣對他的信任。
他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就是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
1946年1月,國民政府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舊政協),雷震擔任秘書長,負責協調各黨派意見。
那時他是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委員,他和當時的民社黨、青年黨、共產黨都有著密切的關系,當然他是代表國民黨的。
會議中,為了一名國府委員的名額,國共兩黨爭執不下,雷震為此多次犯顏直諫,希望最高當局同意中共推薦第二名無黨派人士,卻不被蔣介石接受。
1946年雷震(右)在南京機場,等候中共代表周恩來的到來
雷震本人是認同民主政治的,所以在國民參政會期間,作為副秘書長他結交了很多好朋友。
比如張君勱、左舜生、李璜、梁漱溟、黃培炎、周恩來、董必武、羅隆基等這些人。
一個人有政治理念是一回事,有行動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說羅隆基,就是被雷震救下來的。
當時上海警衛司令部已決定把羅隆基這樣的左翼人士裝到麻袋扔進黃浦江,硬是被雷震攔了下來,湯恩伯還有點不高興。
1946年雷震(右二)與白崇禧(右一)在南京合影
雷震確實有辦法。
在重慶時,周恩來每次見到雷震,都要戲稱"雷長官",可見彼此的關系。
中共代表周恩來搭機抵達重慶,政協秘書長雷震(左一)及國民黨代表孫科(右一)前往迎接
【三】吳國楨的調侃
牛人自然要做很牛的事情。
人家雷震那份刊物,早早地就看臺灣當局不順眼。
發生的第一次沖突是因為一篇社論。
社論題為《政府不可誘民入罪》,是編委夏道平寫的,是針對情治部門人員涉嫌貪污以及金融管制措施不當進行了批評。
臺灣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彭孟緝(鐵腕人物,心狠手辣,筆者認為,依現在看,他還應該更殘暴些,大家自行拓展閱讀)覺得雷震和這篇社論引起了民眾對情治部門的不滿,于是揚言要抓雜志社的編輯。
他還真的把憲兵派到雜志社的門口。
雷震不干了,打電話給吳國楨。
當時臺灣有著"武有孫立人、文有吳國楨"的說法。
吳當時是臺灣省主席,兼保安司令部司令,當提請逮捕編輯的文件送達他手中時,他打了一個大叉,沒有批。
雷震與家人
電話中,他對雷震說:"三哥,人可以不抓,他們送來的急件我退回去了,但是這個事情你們要好好處理,不要再有沖突"。
雷震因為頭發少,友人戲稱"三毛"。
結果,三毛又變成了三哥,所以,吳國楨叫雷震"三哥"。
【四】監獄長的調侃
給政府提意見還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后來,雷震就如《水滸傳》中吃了蒙汗藥的各位客官一樣,在"倒也、倒也"的聲音中倒下了。
聶華苓回憶起當年,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雷震的黨籍、官爵、人事關系,一層層像剝筍子一樣,全給剝掉了,只剩下光禿禿的筍心,孤立在寒濕的海島上。
真正的雷震挺出來了:誠、真、憨、厚,還加上個倔。"
為了辦刊,雷震不得不想方設法四處籌款,甚至變賣房產,每日擠坐公共汽車。
他的妻子宋英曾自嘲道:"自從辦(刊)以來,我們的房子越住越小,車子卻越坐越大了。"
雷震和家人
1960年9月4日,臺灣警備司令部以"煽動叛亂"等罪名逮捕雷震;
說他"包庇匪諜"、"知匪不報"。
不久他被軍事法庭判處有期徒刑10年、剝奪政治權利7年。
同時受他牽連被逮捕的還有編輯傅正、經理馬之嘯、前會計劉子英。
雜志也正式停刊了。
雷震出庭
雷震在獄中可以看報, 但他不愿閱讀官方刊物,要求訂閱一份英文的《聯合報》。
但是報紙中涉及"政治權利"的部分是被剝奪了,看守要事先檢查,抽出報中"違禁"部分。
所以報紙被看守們切割得厲害,很多帶有敏感新聞的地方都開成了天窗。
雷抗議,監獄負責人說:"有問題的新聞你沒權利看。"
雷震說:"就算你們說得對,可是你們一切割,背面那一塊沒問題的也給切掉了,那一塊我有權利看啊!"
監獄方面沒辦法,就改用油墨來涂,不再切割了。
但這種做法只是掩耳盜鈴,重要的新聞,還是可以"補"上。
雷震舉例說:
"1965年,李宗仁回國的新聞給切割了,可是過幾天看到白崇禧責備李的新聞,就可以推斷出那天被切割的新聞是什么了。"
夫人宋英探視
1970年,雷震刑滿出獄。
出獄后,雷震一直病魔纏身,1978 年經醫院檢查患有腦瘤;
1979年3月7日病逝于榮總醫院,享年83歲。
此時,那位與他"糾葛一生"的"蔣總統"也已辭世4年。
生前,雷震就在臺北南港找好一小塊安息之地,命名為"自由墓園",火化后他就安葬于此。
今天就說這幾段吧,如果能夠過審,改日再講講雷震為"總統"蔣介石即將到來的70歲壽辰,準備了一份"別出心裁"的壽禮——出版《祝壽專號》的故事。
雷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