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雙11”,京東輸得很慘。還沒有上戰場,就已經因為邀請脫口秀演員楊笠參加“雙11”營銷活動,馬失前蹄。
在這個關鍵節骨點,與其做錯了,還不如不做。
現在“雙11”已經逐漸失去了購物節所謂的折扣意義。商家的套路越來越多,客戶為了滿減湊單熬夜勞神?;ハ嚅_始玩心機了,游戲也就難以繼續。
隨著直播帶貨以及拼夕夕等低價平臺的攪局,傳統的電商平臺也很難受。好不容易攢了一個局,總不能說不玩就不玩了。因此在“雙11”真正到來之前,都開始使出各種營銷手段開始熱場子。
京東認錯很及時,態度也很好:割席自保,多給消費者一些好處。但是靠“罵男人”走紅的楊笠,到底做錯了什么?
楊笠學的是設計專業,畢業于北京服裝學院。學服裝設計,大概率真的可能就去踩縫紉機了。如果不是因為脫口秀,大家壓根就不知道她是誰。
2017年到2018年期間,她當過前臺,干過場務,也加入過一些俱樂部做編劇,拿著極少的演出費,但她依然堅持。
在那段時間里,她的租房費用和生活費都需要她母親的接濟。
有了前面的苦日子作為鋪墊,因此楊笠的走紅還有些勵志。
她從一個素人小白,到能夠與張柏芝、吳宣儀、沈夢辰等內娛明星平起平坐,參加《讓生活好看》真人秀,只用了一年的時間。
這都要得益于《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的登臺獻藝。楊笠本來只是節目的編劇,專門在幕后負責給臺前的演員寫稿子的。寫了兩年稿子,她也從幕后走到了臺前。在節目中,她用一句“他明明為什么看起來那么普通,但是他卻可以那么自信”使自己成為那一期節目的爆梗王。
那一期節目播出之后,一石激起千層浪。吐槽直男盲目自信的爭議話題,也讓楊笠迅速躥紅。嘗到了甜頭的楊笠,在后來的幾期節目中繼續火力全開。楊笠真的火了,廣告代言隨之而來。但是很快她就遭到了流量反噬,被貼上了“罵男人”“厭男”“挑動性別對立”等標簽。
在《姐妹們的茶話會》中,楊笠“反思”自己之前的發言造成的“腥風血雨”:“可能是因為平時和身邊的男生互相調侃習慣了,那些男演員聽完也沒什么反應,所以還是要和大眾多多接觸,融在小圈子里太危險了?!?/p>
諸如“男人都是垃圾”等言論,楊笠錯就錯在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小范圍內的調侃奚落沒有什么,大范圍的火力覆蓋必然得罪一些人。
有人為楊笠狡辯,脫口秀本身就是“冒犯的藝術”,男人就不能被冒犯了?這樣的狡辯顯得很雞賊。冒犯并不是嘲弄和奚落,粗暴地把男人和“垃圾”“沒底線”等詞匯劃等號而拋開事實論據不談,就是純粹故意惡心人了。
憑什么男人可以對女人評頭論足,女人就不能對男人指手畫腳?關于男女平權的爭議,從提倡男女平等以來就沒有停歇過。因此也有很多無腦力挺楊笠的人,她們覺得楊笠說得對,因為她們身邊的男的都那樣。
既普通又自信,既脆弱又敏感,是現在的男人開不起玩笑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楊笠”們其實成了輿論撕裂的符號。從她們站在女權主義的道德制高點,拋出一些攻擊男性的荒謬言論開始,其出發點就錯了。挑動性別對立成了她們的目標,而不是促成男女雙方的互相理解。
這個社會上,依然還是大多數男的出來掙錢養家。
除了坐辦公室之外,開網約車、送外賣、干工地……很多男人掙錢非常苦,苦到女性不能理解。特別是70后到90后這三代人,很多沒有受到高等教育的男人被迫從農村到了大城市打拼,為了掙錢離開老婆孩子,但是大城市并沒有那么多輕松自在又光鮮亮麗的工作。
不是每個人都出生在羅馬,有些人天生就是牛馬。男人的普通,很多時候是無依無靠的無奈。得不到理解也就罷了,反而要受到無端的攻擊。
感覺被惡意貶損的男人們,自然對楊笠等人的言論嗤之以鼻。而“楊笠”們的每一次出現,必然要引發男女雙方彼此不滿的情緒性互攻?;ハ嗔R累了,徒留下一地雞毛,沒有達成共識,也沒有化解情緒。
而楊笠往期攻擊男性的言論,也并非她自己的觀點。而是經過節目組的編劇們精心策劃,然后有的放失的結果。這些觀點通過楊笠的演繹被展示到公眾面前,再經過輿論的推波助瀾逐漸放大。
選擇一個當下社會的一個痛點、情緒點,通過制造觀點分化和對立,在短時間內博取巨大流量,也成為很多節目、媒體屢試不爽的套路。短期來看,楊笠收獲了無數的曝光和流量,火了,也紅了。
但是長期來講,楊笠也從此與這個“厭男”“罵男人”的人設綁定,難以切割,為自己的后來發展埋下了隱患。有了流量就有了商業價值,但是楊笠的商業變現之路,遠沒有節目操盤爆紅那么簡單。
很多以男性用戶為主的商業代言,都與楊笠的人設背道而馳。
看看楊笠被噴得最慘的幾個代言:京東、英特爾、奔馳、長城、小鵬、傳祺、舍得、海瀾之家……幾乎都是消息剛出來,就遭到主流消費群體的集體抵制,然后以商家的主動切割而告終。
楊笠們錯在故意跳動男女對立,而商家則錯在忽視了輿論背后的深層原因。商人都是逐利的,他們再蠢笨,也不會為了一個代言人得罪自己的基本盤。在事后亡羊補牢雖為時未晚,但一定遭受了損失。
根本上來講,男女對立是人為制造的偽命題。
女性對男權社會的反擊,不需要通過“厭男情緒”來體現,也不能通過“厭男情緒”來實現。而女性獨立,以及女性對話語權的掌控,也不應該通過對男性的貶低或排斥來體現。“厭男”“厭女”“厭老”“厭童”等情緒,都與主流價值觀相違背,不值得提倡和宣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