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千里 編輯|周長賢
很顯然,特斯拉Cybercab的發布,沒有兩天后SpaceX的“筷子夾火箭”,來得火爆和震撼。
事實上,并不是筷子“夾住了”火箭,而是把火箭停在筷子中間,然后掛住,做到“精準懸?!?。
這兩件事,外行看來不太相干,在筆者看來,都扣題“精準”的題眼,都是高科技點燃新商業模式,都是夢想照亮現實。
相比探索太空,Cybercab代表的Robotaxi要面對更復雜的人類社會現實和業態。
Robotaxi,被稱為自動駕駛“皇冠(參數丨圖片)上的明珠”,也是L4主要目標。作為一個確定的終局出行目標,過去幾年,L4在行業的視野里,忽遠忽近。
而特斯拉Cybercab“雖遲但到”,說明可能有早晚,該來的遲早會來。
商業化拐點前夜
10月11日,多次跳票的特斯拉終于發布了Robotaxi,馬斯克將其命名為Cybercab,沒有方向盤和踏板。
馬斯克宣布,車輛成本預計將低于30000美元,交通成本約為0.2美元/英里,2026年投入生產,2027年擴大生產規模。
看似沒有爽點的發布會背后,是至少8年的謀篇布局。
2016年,特斯拉就在“宏圖”中闡述了Robotaxi理念,“讓車輛閑置的時候,通過分享幫車主賺錢”。
特斯拉雖一貫跳票,但是從未停止前行。
2019年,馬斯克宣稱,2020年特斯拉將擁有100萬輛Robotaxi。2022年,馬斯克又將特斯拉Robotaxi的量產時間推遲至2024年。
雖然此次發布會,量產時間再次推到2026年。但Cybercab實車亮相,FSD在端到端賦能下的大發展,都在昭示:Robotaxi商業拐點即將出現。
根據Frost&Sullivan預測,Robotaxi將于2026年左右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或許將是量產元年。
小鵬汽車CEO何小鵬也看好2026。他認為,Robotaxi在加速,大概兩年后會開始進入轉折點。
國內海通證券、中泰證券等機構測算,到2026年,國內全行業Robotaxi的保有量將提升至10萬輛左右;從2027-2030年,保有量從10萬臺增加至300萬臺左右。
另一佐證是把武漢頂上熱搜的“蘿卜快跑”。
根據百度最新財報,2024年第二季度,百度的自動駕駛服務蘿卜快跑供應的自動駕駛訂單約89.9萬單,同比增長26%,總服務量已超700萬單。百度此前預計,在武漢區域有望在2025年全面進入盈利期。
業務展開,離不開監管放開。
截至2024年6月,有 51個城市出臺自動駕駛試點示范政策,其中,武漢、北京、重慶、深圳、廣州、杭州、上海等七座城市向多家企業發放了無人車資質,進入商業化試點階段。
技術提升、業務擴大、成本下降是商業化的底層邏輯。資本面上也有新氣象。
今年7月,Waymo獲得母公司Alphabet 50億美元加持,還挖來了特斯拉產品項目總監Daniel Ho。
就在特斯拉發布會之后,小馬智行正式赴美IPO,擬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PONY”),沖擊“全球Robotaxi第一股”。
而在小馬智行遞交招股書當天,文遠知行再次獲得IPO備案??梢妼濣c的把握,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漫長的燒錢過程,只會讓對手越來越少,尤其是2022年-2023年的資本寒冬,讓Robotaxi彼時稍遠的商業化前景備受拷打。數據顯示,自動駕駛領域披露的融資額,2021年為1592億元,而2023年已經銳減至182億元,縮水了90%。
東邊日出,西邊雨。相比之下,彼時,高階智駕正開城開得歡。歡呼之余,不少人忽視了:高階智能輔助駕駛和L4其實殊途同歸,互相印證。
如今在直達L4這條道路上,只剩下不到一只手的公司,如果從最實在的現金流看,未來在中國做L4 Robotaxi,理應有小馬智行的名字。
糧草先行 未來可期
雖然百度的蘿卜快跑在網上“很有名”,但是小馬智行自2022年底,在北京正式開啟全無人駕駛測試以來,其全無人駕駛出租車相繼在北上廣深鋪開。
相關資料顯示,小馬智行此次IPO募集資金主要用于三大方面:一是開展大規模商業化;二是持續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三是潛在戰略投資和收購,構建生態。
對于賬上并不缺現金的小馬智行來說,這次IPO更多是戰略前置需求。
搶占“第一股”,意味著在商業化元年之前占據先機,對于公司影響力、品牌、價值和競爭都有重要意義。
何小鵬曾說,小鵬并不介入Robotaxi運營??梢娨芡ㄉ虡I閉環,并不只有技術和產品課題。
用小馬智行的邏輯,技術、政策支持、量產能力、規?;\營和產業鏈合作,缺一不可。尤其是規模和技術都能形成門檻。
小馬智行是中國首個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獲得了無人駕駛出行服務許可的公司,車隊規模達到250多輛;并且已經在北京、廣州和深圳開始Robotaxi全無人商業收費。
在北京,在火車站和機場落地,進入“三環”時代;在廣州實現白云機場、南站和南沙港的聯通;在天津實現跨省貨運等。
目前,其自動駕駛路測總里程累計近4000萬公里;今年上半年,平均每輛小馬智行全無人Robotaxi日均訂單數超15個;預計2025至2026年,向一線城市投放超千臺Robotaxi。
小馬智行副總裁、Robotaxi自動駕駛出行業務負責人張寧曾對外表示,內部測算,在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中,當Robotaxi投放量在1000臺時,運營才會達到盈虧平衡點。
得益于自動駕駛技術能力,使得小馬智行可以在不到兩周內在新的城市落地測試。
新一代Robotaxi將搭載小馬智行研發的第七代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軟硬件系統。
在傳感器方面仍采用包含固態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車規級多傳感器方案,提高全無人駕駛的感知精度和安全性。
而在軟件系統上,小馬智行第七代系統的研發重點聚焦在全無人駕駛的城市級落地,通過推動系統方案BOM成本下探,為實現商業化做好成本準備。
小馬智行已經具備了量產千臺汽車的基礎。目前,小馬智行與豐田汽車、廣汽豐田合資建立“騅豐”,將加快千臺規模鉑智4X自動駕駛車輛的量產。
除此之外,小馬智行還和如祺出行、支付寶、高德出行等公司達成合作,擴大用戶渠道。同時,小馬智行還與英偉達、速騰聚創等自動駕駛核心零部件供應商達成合作,以降低成本。
屆時,自動駕駛公司將成為汽車產業鏈重要一環。其朋友圈,從芯片、傳感器、電子元器件等零部件商,到乘用車、卡車等各類車型OEM,再到面向自動駕駛的出行和物流服務商。
結語
Robotaxi的盈利確實等待已久,但還要稍等。
這是一個“贏家吃下大頭”的行業,和網約車一樣,Robotaxi也擁有強大的飛輪效應。一旦突破臨界點,進入規?;w輪,產品、盈利和盈利模式多樣化,都會釋放巨大潛力。
例如,運營Robotaxi可以得到實際駕駛數據,優化自動駕駛算法,跟其他整車企業展開技術合作。再比如,基于廣大人群的用戶運營和出行服務,反過來會擁有改變汽車行業生態的力量。
根據Frost&Sullivan預測,2030年Robotaxi在中國智慧出行的滲透率將達到31.8%,市場規模將達4888億元;2035年將達到69.3%。屆時,出行業態與當下一定有天壤之別。
—THE END—
出行百人會 | AutocarMax
追蹤汽?出行產業鏈進化,關注新產品、新科技、商業邏輯與商業人物,影響圈層中有影響力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