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爛漫時》連載9,陳四海不容易,終于有部劇,討論男人怎么平衡庭和事業的話題。
城市悲歡,人性成長
劇評/生活/寫作,多平臺同名創作
文/王小怡
二刷《山花爛漫時》,發現了新視角。
華坪女高的辦公室主任陳四海,面臨的人生選擇,不就是很多女人在結婚后面臨的問題嗎?
當我們同情陳四海不能繼續熱愛的女高事業,只要把性別換成女性,似乎就容易理解了。
當一個事業發展機會放在眼前,該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知名讀書主持人李蕾曾提過,為什么只有女性會面臨這個問題,你在生活中該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劇中,陳四海曾面臨三次事業和家庭兩難選擇。
前兩次,他帶著愧疚選擇了事業,最后一次,他終于選擇回家。
就算家庭地位不高,倒插門的陳四海,都要用八年做出回歸家庭的選擇。
除了他的妻子,很少有人指責他不顧家庭。
為什么面臨事業和家庭的平衡,很少有人指責男性不顧家?
1 畫面一,陳四海背著娃,接受女高工作
那天張桂梅打電話給陳四海時,他正背著娃在門口忙碌。老婆呢,坐在沙發上休息。
這個畫面熟悉不熟悉?
反轉過來,就是女人忙著帶孩子,丈夫在家閑著了。
張桂梅的電話是邀請陳四海做辦公室主任。
機會難得,孩子還小,到底應不應該去距離挺遠的華坪工作?
妻子不同意,陳四海試圖說服妻子,這次邀請他的華坪女高省里很重視,做主任對自己發展有利。
鏡頭一轉,陳四海熱血沸騰來到了華坪女高。
如果換作一個媽媽試試看?
孩子嗷嗷待哺,到一個離家比較遠的地方上班,
就算孩子斷奶,忙著上班的媽媽也會被指責不顧家只知道賺錢。
可放在陳四海,這個倒插門的女婿身上,似乎還覺得他能和妻子溫和爭取,想法說服,就算做的不錯了。
陳四海,第一次面臨事業和家庭的兩難選擇。他選擇了女高事業。
這背后藏著他妻子的隱形付出,妻子看起來強硬,其實還是為丈夫的事業妥協了。
2 第二個畫面,妻子家族興師問罪
華坪女高的八年,辦公室主任陳四海就是張桂梅的最佳“賢內助”。
他坐鎮女高大后方,用自己的專業水平,和高度的責任感,幫張桂梅度過一個個難關。
印象最深的,恐怕是那次張桂梅校長和陳四海激動地又哭又笑。
因為省里要批860萬元給華坪女高辦校。
張桂梅表揚陳四海,若不是他認真接待,說明學校實際情況,拿出井井有條的用款記錄。省里領導快速決定批款。
可是,換個視角,陳四海常不著家,他的妻子一個人帶兩個孩子,還要面臨家族的質疑。
在妻子的家族里,男人就該在家帶孩子做家務,女人負責掙錢養家。
可是,陳四海脫離既定軌跡,天天在外忙碌。
這天,妻子和自己媽媽還有家族女人,一起來華坪女高興師問罪。
“陳四海,你還回不回家?這幾年,你答應每周回家,結果人也看不到。”
張桂梅可以為女高事業無私奉獻,但陳四海這樣的老師確實需要家庭的更多支持。
張桂梅請陳四海家人吃飯,飯桌上把話說開,女高離不開陳四海,再留他一段時間,放假一定讓他回家。
表面看,陳四海的妻子態度牽引,有家族支撐,有族里規矩。
可是聽了張桂梅校長的真誠挽留,她最后還是放手,讓丈夫留下。
看,聲勢浩大的家族支持,當面臨家庭和事業的兩難選擇,陳四海還是選擇了事業。
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陳四海選擇事業為重。
因為相比大多數女人選擇事業,會遭遇來自社會家庭,甚至自己內心的譴責,還是要容易一些。
3 第三個畫面,八年了,陳四海終于為家庭讓步
陳四海在華坪女高八年,終于要選擇離開,回歸家庭。
這一次,張桂梅雖然舍不得這個戰友,也沒有挽留。
為什么?
因為,她深知陳四海,心無旁騖在華坪女高戰斗八年,陪著她從一無所有,到現在成為麗江市乃至全國有名的女子高中。
幫助近2000個大山女孩改變命運。
這些離不開陳四海妻子的支持。
陳四海說,自己的孩子都上初中了,妻子太不容易,被家族里看不起。
女人更懂女人的難處,為女人走出大山的張桂梅校長怎么會不懂女人不容易呢?
她沒有挽留,也沒送別,就怕陳四海又一次留下。
陳四海也舍不得這個戰斗過的地方,但這一次,在家庭和事業中,他終于選擇了家庭。
當男人面臨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時,就算有不同的家族習慣。
社會上,依然理解男人應該有自己的事業。
陳四海,這樣為妻子考慮的男人,還會花八年,才選擇回歸家庭。
這個回歸,并不是不工作,照顧家里幾年后,立即在家附近找一個工作繼續發展。
這也是為什么,很少有人會問男人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
因為在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就算再提男女平等,依然會有很多人認為男人應該忙事業。
有人同情放棄事業的倒插門女婿,卻很少有人理解被迫全職主婦的媳婦。
寫在后面
不管怎樣,《山花爛漫時》這部劇,終于出現陳四海這樣一個人物,探討男人面臨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的問題。
這就是一個大大的進步。
當越來越多的男人被問,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不再理所當然認為女人放棄事業回歸家庭,
女人開始在人生中,開始擁有和男人平等的話語權,選擇權。
這是張桂梅校長讓更多女孩讀書改變命運的一個重要意義。
本文原創,圖片為網絡精選。
想要看更多山花爛漫時精選劇評,請關注《怡小城》,點開文末山花合集。
TIPS:《怡小城》城市悲歡,人生成長。
多平臺同名創作,專欄:劇評/生活/寫作。
主創王小怡,行走半生依舊愛探城的75后,曾任三甲護士,做過房產記者,城市文化編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