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群里的家長不約而同地討論起補課的問題,我之前寫過一篇關于補課的文章,大家可以戳這個鏈接回去看看→→ 。
看著大家的討論,主要說的是補課效果的問題,我也參與了幾句,今天也發出來,算是一個補充。
如果態度不在線,就沒有什么好討論的了,老師在上面講得聲情并茂,你在下面游魂,左耳入右耳出,那都沒有必要說什么合適不合適,效果好不好了,神仙來了都沒救。
這種情況常見于家長逼著孩子去補課。所以遇到成績相對一般,或者感覺心不在焉的學生,我很直接首先問的是學生自己覺得需要在課外補補還是家長覺得要補的。
如果上述這種情況,我會婉言勸退,確實是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和金錢。但這只是前提,當然不是說學生想就能有效果。
有一類學生,上課的時候確實是很認真的,全神貫注,老師說什么就做什么,一絲不茍——但,效果依然不佳。
很有可能的一個原因,是學生平日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或者建議做。
這就不得不提補課的內核。補課,顧名思義,補充課業。補充,即不是主要的。但是,個別家長以及不少同學(主要是學生),內心里把補課當作救命稻草。
這里面具體下來又有兩種不同的表現。
其一,是學生因為各種原因平日在學校上課質量非常一般。
有的學生因為不喜歡學校老師,有的則是因為學校的難度和進度問題,有的可能被班上氛圍影響,有的甚至都說不清因為什么,反正周末充電兩天,平時摸魚五天。
有些學生還搭配上更一般的作業和晚上自我學習時間的質量,就會造成一周下來像洗腦一樣。
有的老師也很困惑,明明這個孩子上課比誰都認真,為什么一周不見像喝了孟婆湯一樣?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單靠每個周末那90分鐘或者120分鐘就能解決一周的問題,你說可能不可能?
這其實還是和態度,或者說是自制力,自驅力有關系。學生想自己更好,所以愿意花課外的時間補,但日復一日地堅持卻也是不易做到的。
而另外一種情況,其實才是更隱蔽的。這類學生屬于學習比較認真的類型,自制力多數較強,甚至有些還是非常勤奮那種。上學認真,作業一絲不茍,補課全神貫注,但依然無法突破成績上的瓶頸。
這種情況,有一種說法,是學習方法的問題,而據我觀察,也許可以挖得更深一些,這是源于性格里的一種固執。
前面說了補課的一個特性是補充而非主導,還有另外一個特性,那就是補課講究“快”和“準”,這是因為(相對學校教學來說)補課的時間很少,所以任務是很重的。
學校的學習過程是全方位的,而補課則是務求把書讀薄,把考點提煉,把題型羅列,把解題思路和方法的講透。
這就決定了,在短短90~120分鐘左右的時間內,學生要接受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課堂再認真的同學,也很可能無法完全消化,于是就會出現有些聽不懂,有些似懂非懂,有些懂了但又會忘記的情況。
因此,除了要求課后主動去消化吸收之外,還應當融會貫通,在日常的學習里記住并使用這些方法,日積月累之下,真正做到為我所用。然而,不少同學一直困在自己習慣了多年的圈圈里,在接觸一些新方法的時候,內心深處會有一種抵觸,不太會把它當一回事,平時自然就很難用起來。
補課就是為了吸取精華,取長補短。除了態度端正之外,還應該記住老師傳授的方法和思想,平日里多聽多試,才能發揮補課的最大功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