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15年春,齊僖公在鄭、宋、衛三國之間開展外交斡旋,期希促成三國共同和解。在齊僖公的努力下,三國原則上同意會談,獲得鄭莊公授權的齊僖公全權代表鄭國與宋衛兩國約定和談會期。
對鄭宋目前狀態有清醒認識的宋殤公多了個心眼,先期派人向衛宣公贈送禮物,提出在正式會期之前雙方先行會晤,構建宋衛戰略同盟、協調兩國對鄭關系,以應對鄭莊公可能采取的后續手段。得到衛宣公回應之后,雙方在衛國犬丘先期進行了會前非正式會晤,商討與鄭國和談事宜。
中原地區成片的農田
當年秋季,會盟發起人、鄭莊公全權代表齊僖公與宋殤公、衛宣公在位于王幾的溫地開展正式會談。一番激烈的討價還價后,七月三日,三人改換地點在瓦屋歃血為盟,表示因四年前鄭國東門之役而引發的鄭、宋、衛三國大亂戰這一頁翻篇了,以后見面還是好兄弟。
作為瓦屋之盟的回報,八月,鄭莊公親自陪同齊僖公到王城朝見周桓王。鄭莊公這份不計前嫌,再赴王庭的守禮氣度,獲得了包括魯國在內的諸國稱贊。
齊僖公不辭辛勞地四處奔走,化解三國矛盾,有欲擴大齊國對中原事務影響力的因素在內,可以看做是“齊僖小霸”的典型動作。卻在客觀上為鄭莊公的下一步動作掃清了障礙。
鄭莊公與宋、衛媾和的意圖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交好魯國。
齊僖公全權代表鄭國開展斡旋行動,宋衛兩國同意和談的消息一出,籠罩在中原諸國頭上的烏云為之一散。鄭莊公抓住這一有利形勢立即向魯國施展外交攻勢。
三月,鄭莊公派大夫宛赴魯協商鄭魯兩國飛地置換問題。鄭國在泰山山腳有一塊名為祊田的飛地,而魯國在許國邊上有一塊采地,稱為許田。祊田近魯,許田近鄭,兩塊飛地各有其不凡的來歷。
先說祊田。
西周時,周天子有“巡狩”制度,即每隔數年需要巡視各諸侯國鎮守疆土的情況。天子巡狩時,要祭祀名山大川。
在各大名山大川中,有一個必祭的地點——泰山。
泰山“五岳獨尊”石刻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雄起于華北平原之東,凌駕于齊魯平原之上,東臨大海,西靠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長”、“天下第一山”之稱。
與周邊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的節奏感和“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山脈綿亙100余公里,盤臥426平方公里,其基礎寬大產生安穩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生厚重感,大有“鎮坤維而不搖”之威儀。
這些氣質使泰山漸漸地與一種華夏傳統典儀——封禪扯上了關系。
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緣起已不可考,但三代之前就已有封禪儀式。
古人認為群山中泰山最高,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間的帝王應到最高的泰山去祭過天帝,才算受命于天。而泰山封禪指的是在泰山上筑土為壇祭天,報天之功,稱封;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場祭地,報地之功,稱禪。這是古代帝王舉行的最高大典,周天子也不例外。
泰山云海奇觀
周天子巡狩途徑泰山即使不舉行封禪儀式,也必祭祀泰山。
鄭國的開國君主鄭桓公是周宣王異母弟,自有陪同周天子駕臨泰山的資格,因此周天子將泰山下一個叫祊的城邑賜給鄭國,以其田地的產出供鄭國國君助祭泰山所用。
再說許田。
周成王在雒邑營建完成后,一度有遷都的打算,之后沒有成行,而將成周交由周公旦打理。為此周公需要奔波于成周、魯國兩地,路途遙遠,故特意將位于成周與魯國之間許田賜予周公,供其歇腳。周公辭世之后魯國在許田立廟祭祀周公。
西周時由于其各種功用,諸國多有飛地,如衛國就有“有閻之土”和“相土之東都”兩塊飛地。
周王室東遷后,國力日衰,對諸侯國的控制力日益下降,巡狩制度也隨之廢止。祊田遠離鄭國本土,管理困難,隨即成為鄭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洛陽周公廟
從管理成本來說,許田近鄭,和魯國換地之后能與鄭國本土連成一片,能夠更好的開發利用,祊田之于魯國亦然。
魯國在許田立有周公之廟。唯恐魯國以此為由拒絕交換,鄭莊公明確表示,鄭國從今往后只會到許田去祭祀周公,不會再參與泰山祭祀了,可謂是對魯國體貼入微。
可是你以為這樣就完了?鄭莊公還有更大的殺招,在魯國還沒有就此事表態時,鄭國使節大夫宛奉鄭莊公之命直接向魯國移交了祊田的治權,三月二十一日交接完成,魯國入主祊田。
鄭莊公之所以如此主動,出自鄭國需合縱連橫改變對己不利的政治勢態,瓦解以宋、衛為首的反鄭聯盟,構建對實施宋、衛反包圍的同盟。而與三國同為中原四強的魯國,正是雙方爭取的焦點。
所以相較于鄭國,處于主動地位的魯國表現的比較矜持,收下祊田后,對許田的處置沒有給出確定意見,許田交割就此擱置。然此事之后鄭魯兩國關系急速升溫,鄭莊公結好魯國,分化反鄭諸侯聯盟的目的得以實現。
其后鄭國聯合魯國、齊國等對宋國發起多次討伐性戰爭,奪得的郜邑和防邑也被鄭莊公轉送給魯國。
曲阜古城墻
前712年十一月,魯國發生流血政變。當政11年的魯隱公被自己一心扶持的弟弟太子允伙同公子翚刺殺于大夫蒍氏家中。隨后兩人嫁禍于蒍氏,將其全家滅口。太子允即位,是為魯桓公。
魯桓公即位后亟需國際社會支持,以穩定大局。
前711年三月,鄭莊公與魯桓公在衛國犬丘會晤。鄭莊公不失時機地再次提出“祊易許田”。這次終于在鄭國添加一塊玉壁之后完成了這樁交易,了了鄭莊公一樁多年未結的心愿。
諸侯不經過王室批準擅自交換得自王室的田地,可以說是將周天子的臉面踩到了泥里。可以說鄭魯易田標志著周室王權衰落,社會結構劇烈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