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大家周四好呀~
我從9月底開始接連跑了五個城市,連續(xù)19天沒休息,上周末終于回到家中“塵埃落定”之后,第二天就開始發(fā)燒。高燒了三天,退燒后又開始轉(zhuǎn)成腸胃疼,然后就到今天了。
用一個詞來形容我的心情,那應(yīng)該是——意料之中。
我去年不是領(lǐng)了一個“身體的功課”嘛,剛好也借這個機會分享一些相關(guān)的心得。
沒有埋怨,只有感恩。身邊的朋友都知道,往常出差一趟3天,我需要出門前醞釀一周,結(jié)束后回家休養(yǎng)一周。像這種19天超長待機,放在去年簡直是做夢都不敢想象的強度,完全超過預(yù)期的“超常發(fā)揮”。
因為19天中包含兩個大行程,禪修和五臺山,都屬于不是我能改變時間的,只能選擇參加或者放棄。還有一些原本就安排好的常規(guī)行程。怪我貪心,哪個都不想放棄,于是咬牙堅持下來了,同時做好了隨時放棄“下一個行程”的準備,沒想到竟然全部堅持下來了。所以我現(xiàn)在是在默默接納“自食其果”。
哈哈哈哈所以心態(tài)總的來說還可以的。果然滿意度與絕對值無關(guān),只與預(yù)期有關(guān)。
這一串行程我得到了非常非常大的收獲:巨大的喜悅,道心更加堅定,還結(jié)識了跟我聊得特別投緣的新的同修,甚至得到了一些未來事業(yè)轉(zhuǎn)機方向的提示。就是身體辛苦了一些,這個代價我覺得還是可以承擔(dān)的。
今天有一個我特別想要跟大家分享的點:不要對抗,要把身體和想法當作伙伴。
還記得去年星辰二班第一課,丁老師問過我們?nèi)M問題:
你的車子、房子、錢是你嗎?
你的身體是你嗎?你的胳膊、腿、眼睛是你嗎?
你的想法是你嗎?你的念頭是你嗎?
第一個問題,大部分同學(xué)會說不是。第二組問題,有同學(xué)說是,老師又問,“如果你的胳膊斷了,你還在嗎?”。第三組問題,大家產(chǎn)生了巨大的分歧,說是和說不是的都非常多。老師又問,“你能控制你的想法嗎?還是被你的想法控制?當你沒有想法的時候你還在嗎?”
當然這三個問題是開啟一段探索的初始,直到畢業(yè)老師也沒有給參考答案。哈哈哈哈這是他的老套路了,老師經(jīng)常拋問題不給回答,讓我們自己去探索答案。
不過,過去一年,我以這三個問題展開探索,的確找到了不同經(jīng)典在不同階段下的參考答案。今天就不展開了,挺有趣的,同時也很深奧。不管怎么說,因為找到了“參考答案”并且認同了,讓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還是產(chǎn)生了挺大變化的。
具體到生活中。比如以前最早的時候,我覺得身體不好很連累我“辦正事”,我就對它很是埋怨,覺得“為什么我的身體會是這樣?總是在給大腦拖后腿。為啥大部分人既不高敏也不是身弱?”
后來這兩年慢慢轉(zhuǎn)念,會勸慰自己,“你看,你能做現(xiàn)在的工作,能精準且深度地看到客戶的需求,對別人富有同理心,也是因為敏感才能做到呀”。一直到去年被老師留了“研究身體功課”,前后說了七八遍我才開動。總之,就一直在“有時接納,有時不接納”的過程中反復(fù)橫跳。
我這次出門,我用了另外一種方式,把我的身體當成一個獨立的、平等的“人”來看待,理解它、照顧它的感受。以前是把身體當牛馬,我就像個黑心老板壓榨“員工”,讓人家996,吃不消了還埋怨它沒有干更多。
這次出門前,我會提前跟它溝通:“你看,我接下來這段行程特別特別重要,如果錯過的話,不知道下次什么時候才能遇見這樣的機緣。這段時間你可不可以幫幫我?我也會努力照顧好你的感受的。”
然后絕不逞強,能歇則歇。比如說去五臺山的行程,當時和大部隊在太原機場匯合,我因為出發(fā)地跟大家不一樣,比他們早到2小時。這2小時如果待在機場呢,就會特別累。我靈機一動,在機場附近找了個全季開了個鐘點房睡了一覺,等吃午飯再和大家碰面。到臨走的那一天,我又比大部隊晚走2小時,然后拉上了跟我一個城市落地的學(xué)妹,我倆一起又去躺了2小時才去坐飛機。
因為有這段躺平時間,一天的長旅途奔波就被切割了。原本是“早上大巴,中午飛機,下午高鐵,晚上地鐵”連軸轉(zhuǎn),因為短暫的休息相當于快速充了一點電,到家/目的地就沒有那么難熬。
平時我是作息規(guī)律、生物鐘很準時的,去五臺山第二天要3:50起床上早課,按理說,頭一天晚上9點我是睡不著的。我平時睡眠很輕,而且換床很容易失眠,更何況還在一個日常非入睡時間。于是我就跟身體商量“今天能不能早點入睡呢?不然我們明天會很辛苦喔。”竟然這樣溝通完躺下沒一會兒就睡著了。
還有,旅途中一個最大的能量損耗在于乘坐交通工具。每次感覺坐完交通工具,人都巨累。因為這一年在禪修的時候我學(xué)了一些呼吸的方法,也攢了些許功夫。而打坐本身是可以給身體補充能量的嘛。所以這次在乘交通工具的時候,無論是飛機、大巴、小車還是高鐵,只要坐著,爭分奪秒,我都按照打坐的竅訣來呼吸。長途奔波的疲累感一下子就好了很多。
因為有去年出行生病之后,還得專門有同學(xué)照顧我的經(jīng)歷,所以我現(xiàn)在只要跟很多人一起出門,都堅持一個原則:只要我照顧好自己,不給大家拖后腿,就是對團隊最大的貢獻。
出門這么多天,期間有朋友想要請我吃飯、拉我夜聊,我都表示接受大家的熱情和好心,同時委婉地拒絕了吃飯/夜聊。為了保存體力,節(jié)省能耗,在低能耗狀態(tài)下待機時間才能更久。
每換一座城市,溫度、濕度都會發(fā)生非常大的變化,真的能撐下來19天,我自己都覺得是個奇跡。等到所有行程結(jié)束,到家第二天開始發(fā)燒的時候,我是由衷地感恩我的身體,幫了我巨大的忙。于是我對它說:“謝謝你,這些天真的辛苦你了。接下來一段時間我會好好休息,我們今年都不會再這樣折騰了。”
而且旅途中估計身體已經(jīng)很疲憊了,竟然一直堅持到家里才倒下,簡直了,也太敬業(yè)了。
這19天中我很多深層的困惑都得到了解答,還有一些新的種子種下,不知道未來會長出什么樣的果實。后續(xù)會慢慢跟大家分享。
高燒第一天,燒得人很難受,吃了布洛芬又睡了一覺,4小時過去了還是39度。醫(yī)院是要去的,但好病有過程,這個過程中身體的難受的覺知總是得自己面對的。
我想到自己之前打坐的時候,打到特別深的狀態(tài),會有一段完全覺知不到身體的存在;還有睡覺的時候,人在睡眠中很多疼痛也是感知不到的。我又開始嘗試用呼吸的竅訣,把意識關(guān)閉掉,真的有一半疼痛就立刻緩解了。
到第三天的時候,工作中發(fā)生了一些不順心的事。平常我心里能量足的時候,這些都會被輕松化解,現(xiàn)在對抗疼痛就要耗費很多能量來凝聚心神,沒有足夠多的能量流向工作中的煩惱了。沒忍住發(fā)了脾氣。但是也沒有之后陷入自責(zé)之類的,過后就是“我現(xiàn)在在生病,能量很低,能夠在高燒的情況下維持48小時的情緒穩(wěn)定已經(jīng)很不錯了。我又被慣性拉回去了一下,沒事拉回去就拉回去吧,等我好了會繼續(xù)穩(wěn)定的。”
產(chǎn)生了一個想法,也不去看為什么、怎么會這樣。就“哦,好的,有一個這樣的想法”,然后放在一邊不管它就行了。
這次行程中還有一個收獲,是我一個同學(xué),非常誠懇且詳細地演繹了“我是怎么被各種各樣小事耗散掉能量的”,他認為這有可能是我身體不好一個很大的原因。類似于中醫(yī)上講“思慮傷脾胃”,但在他說這么詳細之前,我從沒get到我“思慮多”的點在哪里。我覺得非常有道理(改天展開講講),所以我最近在有意識地練習(xí)“心無掛礙”,非要事都不上心了。
反正就是不要對抗。不要跟身體對抗,也不要跟想法對抗。對抗除了自己氣自己,沒有其他任何好處。我在這個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打開方式:原來“理解與溝通”不只是人與人之間有效,竟然對自己也有效!
原來我各種嫌棄身體掉鏈子的時候,它就更加高頻地掉鏈子。我埋怨它也沒有讓它變得更好,生病了去看病也是煩惱的、是一種“都賴你害我難受,我不得不去醫(yī)院,又花錢又耽誤時間”的心態(tài)。現(xiàn)在把它當成“另一個平等獨立的人”來對待,媽呀,超出預(yù)期的給力。
我現(xiàn)在欣然接受躺平養(yǎng)病這段時間。這一串行程差不多把我年底前的主要事情都辦完了,所以現(xiàn)在安心躺躺,哈哈,空了就看看書啥的。靜等康復(fù)。
我們下周四14:00見~
如果想圍觀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話想和喵說,可以加這個微信號哦(如果加過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復(fù)加啦)~
我的這些文章也值得你讀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