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山,在海洋,在極地,在荒漠,在應急場景…”最近老是看到某電信運營商的廣告。核心意思就是一個:我很強大,用我就對了!
無疑,幾大運營商的“鈔能力”杠杠的,多的一天掙三個小目標,少的一年也掙大幾十、上百億。而且錢還掙得極容易,可謂躺賺,因為壟斷,除此之外,別無選擇。現在分成三家,若如當初是一家,就更嚇人了,與印鈔機無異。
賺錢能力強,事實上技術也是領先的,不然也沒底氣打這樣的廣告。但領先不代表普惠,就像它把網絡帶到高山、極地也罷,更多地是噱頭,有多少人在那里使用呢。當然,你也不能說用的人少,就沒必要,如果這樣,電網就通不到偏僻山村,公路也不必修到窮山僻壤了。
噱頭可以搞,因為有廣告、流量效應,當下流量為王,運營商自然不能免俗。在這之外,也要腳沾泥土。想想看,當你在電梯、在隧道、在車庫,你的網絡還正常嗎?對普通人來說,這是日常,然而多數情況下,5G變2G,通話被中斷,網頁會停滯…而這樣的場景何其多呢,不計其數。兩相對比,還一遍遍地打吹牛廣告實在臉皮不薄。
人們常說,多一點雪中送炭,少一點錦上添花。電梯里通個網雖談不上送碳的地步,可影響可不小,因為這是每天無數人受到困擾的場景。事情很小,但做起來可不容易。那么多電梯車庫,意味著巨大的投入,收益卻是肉眼可見的小,簡單說來,性價比不高,在追逐利潤的導向下,自然沒人有動力去做這樣的事了。于是,盡管不少電梯里貼著“網絡已覆蓋”,實際是個擺設。相反,明星演唱會倒是保障得很好,調集多輛信號車支持…
這樣的事不少。比如,銀行最喜歡給效益好的企業貸款,而對確有資金需求的中小企業、個體苛刻,從風險和效益的角度自然是可以理解,但與現實期望卻是背道而馳,許多效益好的企業恰是對貸款需求不高的一群人,有的甚至為了保持額度而被迫去貸點款…另一方面,若是發現客戶經濟出了狀況,銀行大概率會沖到前面抽貸款,拍賣什么的馬上安排。
有的部門忙于搞宣傳,公號啦、短視頻啦,換個路燈還要居民給拍照、發圈,生怕沒人知道,卻不知群眾提了幾年了才“爭取”到資金。有的地方喜歡翻修馬路牙子,一會換成磚,一會換成水泥地,但對小區門口的坑洼破路就是無人問津。有的村干部一年到頭坐在辦公室,老百姓卻能在大網站看到他寫的宣傳文章,就是在村里找不到他寫的地方。有的成天喊著為老百姓辦事,一下去調研就是打個卡、露個臉,下次再來…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普通人多是關心雞毛蒜皮的小事,菜場、公交、就醫、水電氣、垃圾處理、停車…辦成辦好了卻都是大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