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興義市針對各類勞動爭議糾紛多發頻發等問題,市司法局依托勞動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探索接、化、包、訪“4字訣”工作法,通過“抓前端、治未病”的方式,推動全市勞動糾紛發生率下降63%,有效化解勞動爭議糾紛。
一、暢通“接”的渠道。興義市司法局依托勞動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抓好勞動報酬、勞務合同、工傷醫療等勞動爭議糾紛排查化解,暢通服務渠道,實現全天候、全方位為廣大勞動者服務。一是堅守窗口接,服務暖民心。工作日在窗口接待,落實一窗受理、分類處理、聯動處置、交辦回訪的工作機制,努力實現“一站式”解決訴求。同時,向社會公開調解員聯系方式,方便群眾在周末、節假日電話咨詢服務。2022年以來,窗口接待勞動糾紛達2096件,化解2011件;收到電話咨詢勞動爭議約12480次。二是深入企業接,服務零距離。組織調解員深入民營企業送政策、送法律、送案例,認真研判收集問題線索,跟進“移動調解室”,就地組織調解勞動爭議,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2022年以來,深入民營企業服務612次,現場化解勞動糾紛506件。
(處理勞動糾紛)
二、整合“化”的資源。整合調解資源,配強調解力量,徹底改變以往勞動糾紛調解、檢察、仲裁“單打獨斗”局面,推動大量勞動爭議糾紛化解在訴前。一是構建調解體系。實行“1+4+N”模式,“1”即勞動爭議化解主力軍--興義市勞動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4”即勞動爭議化解助力軍--司法局、人社局、法院、檢察院;“N”即勞動爭議化解生力軍——住建、交通、信訪、公安等部門以及各鄉鎮(街道)勞動糾紛調處力量。目前興義市勞動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配有調解員9名(專職調解員3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律師、心理服務等常駐調解員6名)。二是優化調解機制。充分運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司法調解“四位一體”機制,有效發揮基層調解左右互動、上下聯動,運用法治、就地解決。2022年5月至12月,受理勞動糾紛投訴986件,立案辦理55件,成功調解931件;2023年受理勞動糾紛投訴746件,其中立案辦理20件,成功調解726件;2024年至今受理勞動糾紛364件,立案辦理10件,成功調解354件。對比往年同期實現勞動爭議糾紛發生率下降63%。
(調解現場)
三、壓實“包”的責任。根據糾紛涉及人數、金額、化解難度研判預警,劃分為“藍色、黃色、紅色”3個風險等級,將糾紛化解責任包保到人,清單化管理、派單式調解。一是釋法明理巧引導。將化解時限內仍未化解的,列為藍色風險案件,由專職調解員向當事人釋法明理,引導當事人依法通過司法途徑維護合法權益。二是派單化解強包保。對涉及人數20人以上、金額50萬元上,化解存在一定困難的,列為黃色風險案件,由市勞調委推送到市級層面,再派單至涉及部門負責平安建設工作的同志包保、跟蹤化解,必要時可聯動執法部門介入處理。三是合力攻堅促穩定,將涉及人數50以上,涉及金額達100萬元以上,短期難以化解且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糾紛列為紅色風險案件,在專人包保的基礎上,協調相關部門研判,制定措施跟蹤化解。2022年以來,研判預警勞動糾紛1422件,納入藍色風險1381件、黃色風險31件、紅色風險10件的勞動爭議糾紛均已辦結。
四、用好“訪”的機制。將已調解的勞動爭議糾紛劃分為一般糾紛、疑難復雜糾紛,實行常規回訪一般糾紛、重點回訪疑難復雜糾紛的“兩回訪”制度。一是電話回訪一般糾紛。以電話或微信等方式回訪當事人,及時了解其對調解的滿意度、近期思想狀況、協議履行情況等事宜,力爭實現“事心雙解”。二是入戶走訪疑難糾紛。針對疑難復雜糾紛,采取入戶座談重點回訪,進一步做好普法宣傳,徹底消除潛在風險點,形成勞動爭議糾紛化解閉環。2022年以來,電話回訪2011次,入戶回訪548次,反饋滿意度達99%。
(興義市勞動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被司法部表彰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
興義市勞動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探索運用勞動爭議糾紛“接、化、包、訪”四字訣工作法,有效緩解了法院、信訪、人社等部門的工作壓力,助推法院勞動糾紛立案量下降36.12%、勞動執法大隊立案量下降96.16%。2023年10月,興義市勞動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被司法部表彰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