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chengyi
今天在微博看到一條熱搜:#微信內測查刪單向好友功能#
據悉,這個新功能上線之后,就可以查看誰單方面刪除了你,而你也可以進行篩選和刪除。
刷到這個熱搜的時候,我正跟朋友聊著天。我問她有沒有要查看的人,她說沒有。因為在她好友列表里,一般都是她先刪別人。
每當她嗅到跟這個人的關系快要走至盡頭,行將結束時,她總能搶先一步把對方推出自己的世界。
等對方回味過來,想終止往來時,會發現已經被她刪掉了。
我問她,她是怎么嗅到的一段關系即將結束的信號的?或者說,是怎么判斷跟對方可能要走不下去了的。
我一直都很想擁有這一項「特異功能」。
因為在我的人際社交網中,每當情分枯朽,關系面臨破滅時,都是對方先一步做出抉擇,而我總是等待抉擇和被通知的一方。
很多時候,對方已經主動掐斷了我們之間的鏈接點,走出我的生活好遠,我才后知后覺原來人家早就起了要離開的念頭,而且真的一個人起身趕路了。
我永遠是被留下的那個人。
朋友說其實很簡單的。比如一個人在一段時間內頻繁聯絡你,同你事無巨細地分享他的日常,給你一種你們很親近要好的感覺。
你慢慢地習慣了他的存在,還無意識地開始依賴他,也學著他那樣向他鋪陳開自己的內心,把所有的脆弱和角落都展示給他看。
甚至還無端暢想,要是能跟他一直這樣下去就好了。可是在某一日,原本每天都出現在綠色對話框里的人,突然就沒再現身,從此隱遁在屏幕的另一邊。
你的消息他不再回復,你的動態他不再評論,你的電話也一直占線打不通。那時候你就知道,他不會再回來了。
已是男女朋友的戀人也好,正在曖昧熱聊期的心動嘉賓也好,哪怕只是普通朋友,只要對方突然變冷淡,或者敷衍你、無視你,開始輪回你的消息。
這些征兆都表明,他的心思不在你身上了,你們之間或早或晚都會迎來這場相遇的最終章。要么當無事發生,好聚好散。要么撕破臉,互相難堪。
一生追求體面的成年人,大多都會選擇前者。
02chengyi
我又問朋友,如果發現對自己而言很重要,你特別珍視的人,單刪了你,你會再加回來嗎?
她猶豫了一會兒,說她前不久才試過。
她二次加那個人,對方幾乎是當時就通過了她的好友申請。她開門見山問他,為什么無緣無故刪她,之前不是聊得挺好的嗎?
對方沒有答復。
她又問,既然不喜歡我,為什么要跟我聊那么久。就算對我沒意思,想刪我,也可以當面告訴我,不必今天剛見完面,回頭私下就把我刪了吧。
對方還是不作聲。
她點進去他的朋友圈,看到他在兩天前發了一條婚禮日期的電子請帖。這才知道,他快要結婚了。
她一時不知該作何感想。是該慶幸他及時剎車,沒陪她繼續演下去。還是該氣憤,他明明有女朋友還來撩撥她,跟她風花雪月聊不停。
經過這件事,她仿佛一夜之間頓悟了。從今往后,但凡是單方面刪去她好友的人,不管是誰,不管以前積攢了多深的情誼,她都絕不會回頭再續前緣。
他們為什么刪她,這個答案,她不追究了。身為被留下的一方,知道得太多,只會影響接下來你要走的路。
對方在按下刪除鍵的那一刻,明顯就做出了最終決斷。那就是在他看來,往后沒有你,他的人生也不會發生任何波折與動搖。
我也想起過去,每次別人刪掉我被我發現之后,我都會再加回來,固執地必須要問出個所以然。好像覺得問到了答案,就可以改變什么一樣。
其實什么都沒變。而結果是注定的,就在那里。
于是現在我也學乖了,被刪了好友就當跟這個人過去所有的交情都翻篇了。我也要刪掉他,把他徹底移除出我的通訊列表,還有我的生活。
如果說遺憾的話,唯一可惜的只有,刪去他的時候,我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過。
我似乎比自己預想的還決絕和果斷。
03chengyi
跟朋友聊到最后,我們都大笑起來,說現在就算這個新功能上線了,我們也沒有要查看的人了。
因為在被刪之前,我們已經先下手為強,讓對方滾蛋了。
原來自己掌握主動權,決定一段感情的生死是這種感覺。好爽。仿佛人生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
再也不用擔心對方什么時候會走。再也不用因為對方的不辭而別,而在凌晨兩三點的不眠之夜自我懷疑,暗暗垂淚了。
你不是想走嗎?那我推你一把。這一次,換我先走,你留下。
別回頭看,別原地徘徊,我很好。
少了跟你的拉扯糾纏,我如獲新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