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太好玩但好吃啊。
九州旅行,從別府回福岡的路上,順道經停了一下中津。
以游客角度來看,中津遠不如同在大分縣的由布、別府和日田有名氣。由布和別府有溫泉,日田有進擊的巨人圣地巡禮,中津只有一萬元日幣上印著的近代思想家福澤諭吉的故居,而且作為財富統計單位的地位已被新紙幣上的澀澤榮一所代替。
另一和中津相關的歷史人物是戰國名軍師黑田官兵衛。九州征伐戰后,官兵衛受封豐前國六郡,并在此地興建中津城。隨后,官兵衛以鴻門宴之計除去當地勢力城井鎮房一家,又從中津搬去了如今的福岡,在這里留下的名聲也算不上光彩。
中津有一處古寺名為合元寺,外墻漆成血紅色,在日本來說十分少見。據說官兵衛設計誅殺鎮房后,鎮房的家臣曾在寺中殊死抵抗,力戰而亡,寺廟墻壁上濺滿血跡。而后不管如何粉刷涂抹,殷紅色的血痕仍然不斷在墻上涌現,只得把整座寺廟的外墻都漆成了紅色。
要是以食客角度來看,中津又頗為值得短暫停留一陣。中津有兩大美食名物,一是炸雞,二是海鰻。炸雞的部分我們直接跳過,中津產海鰻的時節從盛夏一直延續到冬季,其中最有名的一家海鰻料理店便是筑紫亭。
這家料亭創立于明治時期,至今歷史已逾百年。如今的料理長為第四代,曾在滋賀名店招福樓修業,帶領餐廳摘下米其林一星榮譽。午市會席套餐之中包括海鰻壽司、海鰻涮涮鍋等,只不過對我來說,在作為歷史建筑的料亭用餐的體驗意義更大于味道帶來的愉悅。
這次來中津,主要是為了下面這家餐廳——在tabelog大分縣餐廳中排名第三的味あら井。下次如果再來九州覓食,即使繞遠路也會想再來一次這里。
主廚荒井寬義自小因受經營魚屋的祖母影響,漸漸走上成為料理人的道路。從福岡的飲食專門學校畢業后,荒井并沒有在知名餐廳修業的經歷。在福岡一家居酒屋工作了八年多后,荒井在離故鄉不遠的中津開了這家味あら井。我也是仔細看了地圖才發現,中津市離隔壁的福岡縣僅隔著一條河流的距離,跨過橋便是主廚的老家吉富町。
這天中津下雨,空氣中都是濕冷的味道。荒井并沒有使用常見的鰹節,而是以金槍魚節烹制椀物。出汁中盛著新鮮松茸,復合的鮮味和香氣十分誘人。
以割烹來說,這套菜單的刺身數量未免多了些。青花魚、石鯛、東海鱸、鰹魚……但每一道的味覺記憶點都足夠明顯。尤其是腌漬過的鰹魚配上些許柚子皮,在保留本身血味的同時又有清新感。
之所以在前面提了一句這家是大分第三,是因為這頓飯吃到一半時,荒井問我:這次來九州還去了其他哪些餐廳嗎?
我:昨天去了別府廣門……
鄰座客人接話:哎呀,那家可是大分縣第一呢。
我:雖然配備了會說英文的店員,很受海外客人喜歡,但論味道來說的話,我還是更喜歡這里。
荒井狡黠一笑,麻利地捏了一貫金槍魚壽司遞給我:來,這是特別贈送的。
在割烹料理中穿插兩貫壽司,據說也是因為荒井祖母的魚屋兼賣壽司的緣故。雖然調味不錯,但醋飯捏得散了一些。
店里有不少食材來自大分本地,如本地車蝦和北海道紫海膽一起做成茶碗蒸,本地赤海膽和障泥烏賊捏成小份的海苔卷。中津亦產野生鰻魚,炸酥脆后配上山椒粉,和炸南瓜、蒟蒻配一起,也是道不錯的下酒小菜。
一道看似簡單的涼拌菜,肥美的蛤蜊、磨至細滑的山藥泥、清香的青海苔和咸鮮的鮭魚籽拌在一起,調味上恰到好處。
看某些點評說荒井燒肉的功夫不錯,這次無緣得見,主菜換成了野生舞茸和和牛里脊的涮涮鍋,打些蛋液進去,就成了一碗有些奢侈的鮮味蛋花湯。
回頭看這些的菜品照片,似乎只是正常水準的一頓飯。味覺的愉悅感只能停留在當時,過后便已難以捕捉,只剩下回憶的余味。
前一天剛去過“大分第一”的別府廣門,再來這家一對比,調味上真是高下立判。與是否對游客友好、能不能聊英文相比,味道的好壞才是更重要的評判標準。
配上當時發的一條朋友圈:
筑紫亭
電話:0979-22-3441
地址:大分県中津市枝町1692
Tabelog分數:3.79
味あら井
電話:0979-23-5550
地址:大分県中津市上博多町2001
Tabelog分數:4.23
-End-
往期推薦-日本九州
-End-
旅行美食專欄作者,不定期寫些旅行覓食日記和酒后胡言亂語。半路癡,在拉丁美洲不會迷路在廣州卻會迷路。喜美食,吃過一百多家米其林餐廳但(基本)不長胖。
原創文章分類標簽
| |
所有文章索引鏈接(不定期更新)
祝胃口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