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快速衰老”
文|火羽
編輯|火羽
中國已經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很多人還沒意識到形勢有多嚴峻,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已經10多年了,還來不及察覺,中國就已經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了!
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是,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0%。
2022年,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8億人,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8.9%,逼近中度老齡化社會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20%的標準。
預計到2035年時(那時國家養老金也將耗盡),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30%,也就是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
猝不及防間,中國就老了。
遙想上一波“嬰兒潮”,62-75年共出生3.67億人,相當于生出一個歐洲。
而如今人口紅利早已消失,中國還沒進入發達國家之列,卻和意大利、德國、俄羅斯、美國一起,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
日本是這個地球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有3625萬人超過了65歲,占總人口29.3%,意大利緊隨其后,而中國,排在第10位。
我還記得高中時看過一篇文章,說老人是意大利的特產之一,在羅馬的街頭,隨處可見老年人,他們過著非常懶散的生活。
當時的我并不能理解這樣的場景,不到20年這已經是我們的現實。
養老成為剛剛退休的60后和他們的子女最大的問題。
80后作為最苦逼的一代,自顧不暇,獨生子女又趕上延遲退休,房貸、車貸、子女教育、中年失業、經濟下行,老了還要面對養老金不夠——
越來越多的老人已經認清現實:
養兒防老已經是老黃歷了,靠子女養老根本指望不上。
“懂事”的老人不忍拖累子女,又不想委屈自己,“養老院”依然是中國人老了之后最不愿意去的地方,于是“新型養老”突然流行。
這解決了不少人當下的難題,看看你最中意哪種。
獨立養老,不依賴也不拖累子女
從60后開始,養老越來越面臨著“靠自己”。
一是子女真靠不上,另一個看他們被壓得喘不過氣,真不忍心。
就說我自己,88年出生,父母都是60后,在農村有自建房。我還有個95年出生的妹妹,我倆都有不錯的職業,本來父母養老是比較有保障的。
但我妹意外沒了,我呢又成為單親媽媽,中年失業,我又要解決生計問題,又要撫養年幼的孩子,本身就焦頭爛額了,爸媽根本指望不上我。
今年我爸是徹底退休了,整天在家看電視,我媽呢做點小手工,倆人身體都還行,在農村自己種蔬菜瓜果,生活也極為節儉,消費很低。
他倆都買了農村養老保險,一個月將將1000塊錢,以現在的物價在寧波農村養老也夠嗆,能不能安度晚年完全看身體能否保持健康。
但凡其中一人生個病,我們這個家都得完蛋。
養老就靠兩個,一個是錢,一個是健康。
為了撫養姐妹倆上大學,父母一輩子也沒攢下什么積蓄,養老金又勉強度日,未來的風險只能靠健康來支撐了。
生活能自理比啥都強,我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我外婆是四人里年齡最小,卻走得最早,并且是最痛苦的。
她去世前中風,癱瘓了整整三年,不能說話,幾乎不能動,大小便失禁,吃飯喝水上廁所都離不開人,需要人24小時照顧。
她一輩子倔強,卻在這生命的最后三年里,活得毫無人的尊嚴。
她有三個子女,我舅,我媽,我姨。仨人都沒上過什么學,也沒什么錢,我姨還在另一個城市,于是我舅和我媽貼身照顧了外婆三年。
外婆脾氣不好,容易著急上火,年輕時也不注意健康,導致肥胖,得了高血壓,才落得這樣的下場。子女對她有怨氣,也深感疲憊,但養老送終的觀念,還是讓我舅和我媽無怨無悔地照顧她直到咽氣的那一刻。
天知道每天無數次把快200斤的外婆搬來搬去(要給她曬太陽),是一種什么樣的酷刑,但這三年我舅和我媽都默默地承受了。
說起外婆,村里人總是一聲嘆息:罪孽啊。
村里都是老人,老人們能夠感同身受,但說個殘酷的真相,其實所有人都在盼著她早點死。老人們也會背地里談論,這樣還不如死了。
我不知道外婆自己到底想不想活著,她的眼神總是空洞而沉默,而我媽和我舅沒得選,哪怕她這樣十年,他們也得照顧!
因為給爸媽養老送終,即是道德,也是他們這代人的信念。
但顯然,爸媽已經不指望我也能這樣對他們,因為時代變了,而我也確實沒有能力。以前我覺得還有妹妹,但現在重擔壓在我一個人身上。
外婆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陰影,我深怕父母這樣我沒有能力照顧該怎么辦。
所幸我的外公到現在都很獨立,他不要子女的錢,也不要他們照顧。
而我爺爺,90多歲了身體硬朗得很,清明節掃墓走山路還能走在前頭領路。
奶奶今年進了一次ICU差點沒了,但奶奶子女多,合力把她搶救回來了。
盡管有外婆的陰影,但這幾個老人都老有所依,外公和爺爺奶奶都獨立居住在各自的老房子里。外公年輕時在上海當會計,自己有養老錢。
我爺爺甚至有自己的小金庫,還能借錢給子女(他有在外邊放貸)。
而這樣的情況,我所在的東部農村,并不少見。
合伙養老,和好友抱團式取暖
俗話說,老伴老伴,老來伴。
人老了,才發現“伴”的重要,但單靠老伴風險太大。
老伴可能先你而去,更可能成為那個你需要去照顧的人。而子女是最沒法陪伴你的人,父母之愛就是用一生目送孩子離你而去。
那些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受的照顧還抵不上受的氣多呢。
兩代人總有數不清的矛盾,何況子女白天總得上班,平時也有自己的生活。
這個時候,三五好友就格外重要了,他們是你除了錢以外最重要的投資。
孤獨的老人是最慘的,老人在家跌倒無人發現、過世兩個星期才被人發現的新聞層出不窮,日本今年第一季度有2萬余人孤獨死。
這樣的殘酷場景,觸目驚心。
一個人真正的衰老,是從精神上的孤獨開始的,如果有三五好友經常聊天喝茶逛街釣魚搓麻將跳廣場舞,你就覺得自己還能再活500年。
這樣的老友可以是歲月的積累,也可以是志趣相投的臨時組團。
在英國第一個老年女性共居社區,里面住著來自五湖四海的老太太,有14歲就輟學的,也有念完博士的。
這里的老太太們住在種滿紫藤花的公寓里,早上喝咖啡,下午練瑜伽,還可以帶著男友,住進自己的公寓。
她們組建了好幾個興趣小組,還有個蔬果園自己種藍莓、番茄、西瓜,她們會定期聚餐、K歌,生活愜意充實。
連她們的兒子都感慨:“母親的生活很豐富,我反倒成了多余的那個,她都不需要我每周過來陪她玩牌了。”
類似的閨蜜團,在日本也有很多,在杭州的百丈鎮,也有這樣3位老太太。
湯大姐在城郊有一座大別墅,一個人住十分孤單。
逐漸萌生了招募老人和自己一起住的想法,很快就來了兩位同道中人。
70歲的虞阿姨是杭州本地人,孩子們都有工作,她不想給孩子增添照料負擔。養老院都是封閉式管理,她不喜歡。
有同樣感受的金阿姨,對“新家”很是滿意,她們有各自的房間,餐廳和客廳是公共的,有私人空間,又能每天見面。
湯大姐喜歡做菜,幾乎每餐飯都是她做。虞阿姨則愛好園藝,別墅的圍墻上,都被她種滿了玫紅的月季。
她們同吃同住,彼此有支持,閑時聚在一起聊聊八卦,忙時回到各自的房里獨處,每天都活得很自在。
這樣的養老模式,少了代際間的紛爭,多了老人們的相互支持。
多元化養老模式,未來新趨勢
1旅居養老
許多人到老了才發現,沒有一天為自己活過,更沒有好好看過這個世界。于是,有錢有閑的老年人,成為旅游團的主力軍。
逐漸地,就有人發現,旅居是個養老的好法子,尤其是云南、泰國這樣宜居又有充足且便宜勞動力供應的地方。
在杭州的天目山有一個小村子,因為聚集了很多老年人,幾乎成了老年社區。
很多老頭老太太從市區組團來避暑,晚上到處是跳廣場舞、唱卡拉OK、打麻將、嘮嗑的老人們,熱鬧得跟集市似的。
他們有的帶著老伴,有的幾個小姐妹一起,組團住在村里,拎包入住,120塊一天,食宿全包,啥也不用操心,想的就是怎么玩。
村里的房子便宜,老人們的到來不僅盤活了落后地區的經濟,也給老人們一個三四千塊錢養老金也能消費得起的養老模式。
而且不用固定在一個地方,夏天去涼快的地方,冬天去暖和的地方。
也有老人住不慣北上廣,主動選擇不和子女居住,而是去惠州、大理等地租個房子,從此過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舒心生活。
有老人感嘆,放開捆綁后,連人生觀,都更開闊了。
2 寺廟養老
在福建資國寺里,有一家新奇的佛教養老院,最低200元就可以入住。
老人們一起參加早晚課念經誦佛,也有師父教他們打太極、八段錦,平時大家也會為寺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掃地、拔草、種菜等等。
最特別的是,寺院設立了“生命關懷助念團”,鼓勵大家給臨終的老人念經,陪他聊天,子女也圍繞在床前。
這樣的臨終關懷,醫院甚至都做不到,可謂生死兩安。
3青老互助
杭州有一位80歲的汪奶奶,邀請24歲的姑娘媛媛,住進自己家里。媛媛不用交房租,只要下班后陪汪奶奶說說話,照應彼此生活。
這樣一來,剛畢業的媛媛省下了高額的房租,汪奶奶也得到了陪伴和看顧。
這比請護工要更有人情味,成本也更低,不失為互補的好方法。
4 酒店養老
西安獨居老人蔡阿姨因為家里房子拆遷,臨時住進了酒店。
結果這一住,舍不得走了,住酒店不用打掃衛生,有自助早餐,午餐和晚餐叫外賣,什么家務都不用做,成本還低。
而且她想進就進,想出就出,酒店員工對她還格外熱情。
實際上這一方式啊上個世紀就有人在實踐了。
5 社區“托老所”
日本的托老所火了,它和幼兒園很像,一般都設在社區之中。
小的時候父母為了工作白天把我們送到幼兒園,晚上再接回來。現在父母老了,我們又把父母送到托老所,有專人照顧,晚上再接回來過家庭時光。
這樣子女減輕了照顧父母的壓力,可以安心工作,看護人員呢也不用提供24小時的全天候照顧,工作壓力大大減輕。
實際上,我們國家現在推行“9073”養老模式,即90%的人居家養老,7%的人社區養老,只有3%的人在機構養老。
這種社區養老的模式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養老選擇。
6 時間銀行
這是瑞士的一種養老模式。
就是在年輕的時候申請照顧老人,服務時間會存在社保系統里。
等你老了之后,就可以憑借時間銀行里的額度,領取自己的養老時間余額(還有利息),時間銀行會派義工上門照顧你。
這種模式和存養老金非常相似,未雨綢繆。
雖然老齡化的趨勢嚴峻,但養老不應該是個“問題”。
它是我們如何面對生命進入倒計時,如何在人生的尾聲,重拾夢想,回歸初衷,做回自己,而不是渾渾噩噩額,草草收尾。
老有所依,不是靠子女的成就,更不是靠鈔能力,而是多發掘自己的能量,依靠自己把老年生活過得有聲有色。
如果你已老,可以參考這些新型養老方式,想好自己想要如何展開老年生活。
如果你未老,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早日規劃自己的老年生活——
愿每個人都能優雅從容地老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