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著名餐館鼎泰豐發出公告,宣布在今年10月底之前,將陸續關閉全國14家門店,這個數量已經接近鼎泰豐在大陸門店總數的一半。
消息突然發布,很多網友卻并不感到意外,他們紛紛留言說“活該倒閉”“又貴有難吃”“性價比極低”,雖然也有一部分人表示惋惜,但這種評價上的兩級分化,也跟鼎泰豐剛剛登陸大陸時,收獲的一面倒的追捧相差甚遠。
作為米其林推薦餐廳,鼎泰豐一直都被認為是中餐高端化的標桿,它能把小籠包賣到10塊錢一個,一百多塊錢一籠,那是多少包子店老板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
結果想不到,現在標桿自己先折了一半。
鼎泰豐公告中,把大面積關店的原因歸咎于董事會的分歧,但其實這背后所反映的,是整個高端餐飲行業的集體落寞。
米其林餐廳怎么也割不到韭菜了?
其實在鼎泰豐之前,高端餐飲的關店潮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在上海,現在人均消費500元以上餐飲店的數量占比僅為0.59%,對比去年,已經減少了超過1400家,相當于直接腰斬。
做西餐的KOR Shanghai,意餐的Osteria,法餐的L‘Atelier 18都在今年突然倒閉。
北京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當地做高端泰餐的TIAGO,高端意餐的Opera BOMBANA,也是在4月份無預警關門。
以上這些餐館,不乏米其林指南上榜的名店,但它們跑路的時候,卻有不少被曝出來欠下上百萬元的店租、貨款、會費和工資的,上門要債和員工維權的事件此起彼伏。
生前富麗堂皇,死后一地雞毛,高端餐飲這種強烈反差,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高端餐飲做不下去,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商務宴請減少,二是居民消費意愿下降。
先說商務宴請,這個很好理解,一般來講,就算是富裕階層,也很少有人會把高檔餐館當作日常食堂。
價格什么的都放一邊,主要原因還是它們不飽肚子。
網友早就總結了,米其林餐廳的特色就是“盤子大東西少,空的地方放根草。”
高端餐飲主流應用場景還是商務,主人花大價錢展示誠意和實力,來為現在和將來的合作掃清道路。
那在這里,高端餐飲吃的壓根不是食物,而是一種態度。
餐廳本身對這一點心知肚明,所以從不擔心高昂的價格會把潛在的客戶拒之門外,反正商務宴請嘛,大部分走的都是公賬。
但走公賬也有前提,那就是你得先有“公務”。
過去高端餐飲兩大客源支柱,一個房地產,一個金融業,在2023年以后都面臨大規模的轉型陣痛期。
地產這幾年一直有壓力,以前乙方把甲方當義父,現在則巴不得做呂布,上門沒動手,那都是因為法治社會建設卓著。
至于金融行業,在兩年前就已經收到了主管部門要求過“緊日子”的命令。
財政部的原話是“金融企業開展商務宴請嚴禁講排場、杜絕奢侈浪費,嚴格按規定執行招待標準,嚴禁購買提供高檔酒水”。
之前喝酒唱K洗浴城一條龍服務里,刷卡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大佬們,現在看著新的報銷制度,也只能含淚選擇公司食堂,三菜一湯。
商務宴請斷流后,高端餐飲的日子就非常難過了,于是很多從業者寄希望于兩三人規模的散臺客流,和年輕消費群體。
但這就面臨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整個社會消費心理的改變。
過去,高端餐飲的頂點就是米其林三星,甚至不要說三星,就是能夠獲得一星或者不含星的推薦,那對餐館和廚師來說,都是一件值得奔走相告的大喜事。
對消費者來說也是一樣,2016年米其林指南正式進入大陸市場,首次登陸上海,當時雖然很多人質疑西方人不懂中餐,沒有資格對中國餐廳指手畫腳,但米其林評完之后,引流效果卻是極其明顯。
當年唯一一家三星餐館唐閣的電話立刻被打爆,其他二三星和推薦餐館也全被抬咖,“去米其林打卡”風靡一時,新興中產們那都是排著隊來送錢。
老實講,這些上榜餐廳并沒有新店,但被米其林推薦后,顧客的體驗感卻完全不一樣了。再來消費就仿佛是在舌頭上加了電極,能直接對味蕾放電,餐廳里彌漫的都不只是香料和酒味,還有一種從鼻孔直沖天靈蓋的精致生活氣息。
高速增長帶來的財富聚積,給了許多人嘗試新鮮生活的動力和底氣,富足生活的前景現在也觸手可及。要體現階級躍升,財富自由,除了豪車別墅,不還得來點生活上的證據?
之后幾年里,米其林相繼進入北京廣州成都,雖然無一例外地都收獲“米其林不懂行”的評價,可這邊罵,那邊逛,以米其林為代表的高檔餐廳還是越開越多,越來越旺。
但現在不一樣了,消費者吃過看過后,就發現高檔餐廳就跟奢侈品一樣,品牌溢價遠遠大于實際價值,而且買個LV、香奈兒,起碼還有物件在那,食物進了肚子,那可是什么也留不下。
加上宏觀環境波動,消費者信心、能力都在向負半軸前進,高檔餐廳的號召力大不如前,以至于普遍要用降價來維護客源。
比如均消1000,米其林三星的新榮記,被迫推出了398的午間工作餐解困,還被戲稱為“窮鬼套餐”。
人均近2000元的萊美露滋,在降價促銷的同時,再送近200元的咖啡氣泡水。均價4400元的EHB也將經典套餐的價格下調了近三分之一。
當然,這種幅度的降價,對一般人也沒啥意義,但對高檔餐廳,卻近乎竭盡全力。
北京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年營收達千萬以上的餐飲業營業總額同比下降了2.9%,但利潤總額卻暴跌了88.8%。
因為食材房租人力成本高昂,降價下來的高檔餐廳也是半口氣來吊著,整個行業都陷入了不降價就倒閉,降價就虧本的怪圈。
目前來看,高端餐飲想要突破困境,還找不到合適的方向,除了咬牙堅持硬頂下去,似乎也沒有別的辦法。
你對高端餐飲是怎么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里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