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桅桿(微信公眾號:走進歷史的深處)
10月25日,是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紀念日。之所以把這一天確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是因為志愿軍第40軍118師于1950年10月25日在北鎮地區的兩水洞,全殲南朝鮮軍第6師第2團前衛營及一個炮兵中隊。志愿軍出國僅6天就首戰獲勝。中央在1951年決定將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說起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戰,還有一段有意義的故事。
一、敵人進展太快,預計的防御線無法構筑
中央在決策志愿軍出國時,曾預想美軍在仁川登陸得手后,進抵三八線附近會停頓一段時間(估計至少半年時間)。所以,志愿軍入朝最初確定的作戰計劃是:先在平壤、元山以北至德川、寧遠以南的地區(上圖中的綠色區域),構起兩至三道防御線,保住朝鮮部分國土,建立穩固的基地。如果聯合國軍進攻,則利用既有陣地殲滅敵人;如其不來攻,志愿軍則就地換裝和訓練,待空中和地面形成優勢條件以后,再考慮進攻問題。
這一設想,與林彪“屯而不打,出而不戰”的意見,非常吻合。但由于北朝鮮軍隊已經失去抵抗能力,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后迅速推進,于10月19日(志愿國入朝的當天)即占領平壤及以北地區。因此,在平壤—德川之間建立防線的作戰計劃落空。
針對這一情況,志愿軍對上述作戰計劃做了調整:即把原計劃在平壤—德川之間建立兩三道防御線,調整為后退至清川江沿岸的寧邊、球場、寧遠地區構筑防御線(上圖中藍色線條),掩護人民軍北撤整頓,同時也保障志愿軍后續入朝部隊集結展開。
10月1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和司令麥克阿瑟在威克島會晤,隨后宣布要在11月23日(感恩節)之前占領全朝鮮,結束朝鮮戰爭。因此,聯合國軍加速向北推進,其目的很明確:先控制中朝邊境各要點,堵住北朝鮮軍隊退路,并防止中國軍隊介入。
由于形勢異常嚴峻,再不出兵,聯合國軍就將占領整個北朝鮮,進抵鴨綠江邊。于是,軍委下令志愿軍于10月19日緊急入朝鮮。
后因戰局變化太快,調整后的這一作戰計劃也未能實現,沒等志愿軍趕到清川江,聯合國軍已經越清川江北進。
二、部隊聯絡不上,彭總成了“光桿司令”
10月24日,入朝已經5天的40軍軍長溫玉成接到志愿軍司令部的電報:要40軍立即派出一個師,趕到志愿軍司令部駐地大榆洞附近。
此時的40軍,正按調整后的作戰計劃,準備趕往清川江沿岸地區組織防御。溫玉成軍長當即回電報告:我軍左翼先頭部隊118師今晚即可抵達志愿軍司令部駐地附近的北鎮地區。而此時作為40軍先鋒的118師,經過5個晚上的連續急行軍,已經接近北鎮地區。
由于實施無線電靜默,行軍途中的118師師長鄧岳對敵軍的進展情況一無所知,對我后續部隊的進展情況也不清楚。作為一個指揮員,不了解敵情、我情,又是第一次出國作戰,其焦慮程度可想而知。
月光下,鄧岳看到公路邊有座房子里透出燈光,便讓司機靠近停車,準備進去看看地圖。等走近一看,發現房子周圍戒備森嚴,全是裝備精良、軍容整齊的人民軍官兵,與之前在路上遇到往北撤退、個個衣衫襤褸的人民軍大不相同。
鄧岳通過翻譯問他們是哪一部分的,對方竟不予理睬。無奈之下,鄧岳自我介紹說:我們是中國人民志愿軍40軍118師的師長和政委,想借房子看看地圖。一個人民軍軍官得知他是志愿軍的師長,立馬解釋說他們是金日成首相的衛隊。原來,鄧岳他們在不經意間,闖進了北朝鮮人民軍的總部。鄧岳馬上提出要見金日成首相。
衛隊馬上派人給鄧岳一行帶路。大約走了不到1公里,到了北朝鮮人民軍總部駐地。一個人民軍副官聽了他們介紹之后說:中國的指揮部就在這旁邊。當即把他們帶到旁邊的一座日式房子里。鄧岳驚奇地看見彭德懷司令員正在室內踱步。
聽到鄧岳和政委張玉華的報告聲,彭總趕忙迎上來,一邊握住鄧岳和張玉華的手一邊說:好啊!總算把你們盼來了!
聽到鄧岳他們想看地圖和了解軍情,彭總立刻招呼參謀人員拿出作戰地圖和幾封軍情電報給鄧岳他們看。當時,彭總只帶了少數幾個參謀人員先行到達大榆洞,改成志愿軍司令部的13兵團機關還未趕到,入朝部隊還都在開進途中。此時的彭總真的成了“光桿司令”,部隊聯絡不上,敵情也不明,也非常焦急。見到自己的部隊終于趕到了,自然格外興奮。
由于情況緊急,形勢嚴峻,彭總對118師的下一步行動做了如下交代:敵人攻占平壤以后,齊頭并進,部隊很可能趕不到預定的清川江地域進行防御,過了北鎮就有可能隨時與敵人遭遇;40軍是先頭部隊,出國第一仗一定要打好,打出威風,打開局面,打掉敵人的瘋狂氣焰,掩護后續部隊集結和展開;118師還是要按原定計劃,爭取趕到預定的地區進行防御,如果情況有變,你們要獨立自主,果斷處置,用阻擊、襲擊、伏擊的各種手段,不失時機地殲滅敵人。
聽完彭總的交代,鄧岳和張玉華請彭總放心,一定打好出國第一仗,隨即向彭總敬禮告別。從彭總房子里出來,鄧岳內心的焦慮全消。
三、118師改變計劃,做好隨時遭遇敵軍的戰斗準備
離開志愿軍總部,鄧岳和張玉華驅車追趕自己的隊伍。此時,已經能清晰地聽到南方傳來的隆隆炮聲。炮響四十里,敵人很可能已經越過清川紅一線,很快就要接敵了。
鄧岳對張玉華說:軍里命令我師25日拂曉前到達溫井,這很可能與敵人在途中遭遇;敵人是晝行夜宿,充分休息;而我軍連夜行軍,人困馬乏,非常不利;彭總指示我們,如果情況有變,要果斷處置;今晚要縮短行軍距離,讓部隊提前宿營休息,養精蓄銳,準備戰斗。
回到師部后,師部首長一致同意提前宿營的意見,并當即研究決定:前衛354團在溫井以北的豐下洞和富興洞地區占據有利地形,構筑簡便工事,做好戰斗準備,之后隱蔽休息;師主力集結于兩水洞和北鎮地區,視情況投入戰斗。如果敵人不來,明晚再繼續向溫井前進。
(鄧岳后被授予少將軍銜)
師部當即派通信員將命令送交各團,并報告軍里。為保密起見,當時各級指揮機構之間不允許溝通電臺聯系。
當晚10:30左右,前衛354團到達宿營地地域。他們從溫井撤下來的人民軍口中了解到,溫井已經被敵人占領,但具體情況不明。
溫井是位于清川江以北的一個公路交匯點。聯合國軍從溫井出發向鴨綠江邊進攻,正好要經過354團的宿營地域。這里的地形非常有利于打伏擊:通往北鎮的公路,在這一段位于山谷之中,我軍先行占領兩邊的山頭后,可以居高臨下,發揮火力,山上樹林還便于部隊防空。
(褚傳禹)
354團褚傳禹團長和陳耶政委在路邊召集營以上干部碰頭會,根據敵情和地形,計劃在此地伏擊敵軍。要求前衛2營展開兩個連,向溫井方向警戒;后衛3營也展開兩個連,守衛公路;展開的部隊要占據有利陣地,構筑簡易工事,隨時準備戰斗。同時確定,次日早上提前開飯,抓緊休息,隱蔽防空,注意保密。
布置完畢,褚團長便下連巡回檢查工作去了,由參謀長劉玉珠具體落實作戰部署,明確各營任務。
四、戰斗即將打響,團長卻“找不到”了
10月25日上午9時左右,溫井村頭蕩起了煙塵,敵人開始出動了。先是步兵,兩路縱隊沿公路兩側行進;隨后是車隊,從中間超越步兵向前開進。
不出所料,敵人沿著溫井通往北鎮的公路,向354團布置的“口袋”,大搖大擺地行進。354團各營進入伏擊陣地,嚴陣以待。戰斗即將打響!
正在這緊急關頭,354團卻出了一個大狀況:團長褚傳禹找不到了。本來是個慢性子的政委陳耶急得團團轉,他讓參謀們給三個營和可能的部隊打電話,可都沒有找到。出國首戰,事關重大,軍事主管卻怎么也找不到。陳耶也不管什么保密了,讓通信股開通電臺,向師部請示,可師部無線電靜默,呼叫不通。情急之下,陳政委一方面派人繼續尋找團長;一方面召集緊急黨委擴大會議,研究戰斗方案。
會上,陳耶政委提出兩個戰斗方案:一是就地阻擊,阻止敵人前進。這樣比較穩妥和有把握,可以保障后續部隊和指揮機關的安全,但很可能打成擊潰戰。二是放進來打,打一場殲滅戰。但這種打法要冒一定的風險,萬一哪個環節疏漏,會造成不良后果。與會人員大多同意并決定把敵人放進來打,由參謀長劉玉珠臨時負責戰場指揮,要求各個營、連統一行動,沒有命令不準開槍。
一切布置妥當后,敵人也越來越近了,前面是2輛中卡,載著探路尖兵,車頭上高高地架著機槍。準備殲敵:-切布置妥當后,敵人也越來越近了,前面是2輛中卡載著探路尖兵,車頭上高高地架著機槍。
這時,褚傳禹團長終于在1營3連被找到了。當時通訊手段落后,褚團長只說下連檢查工作,從這個連隊到那個連隊,整個團分布的地域很廣,所以一時找不到。
禇團長簡單了解情況后,褚團長完全同意把敵人放進來打,同時明確由他指揮1營和3營正面出擊,由政委和參謀長指揮2營斷敵退路并阻擊敵人后續部隊。
40軍118師前衛354團在開進途中遭遇敵情,根據敵情和地形,獨立自主地機斷處置。就這樣,逐步形成了具體的戰斗方案。
五、師部突然遇襲,出國第一仗有驚無險
此時,負責前進搜索的敵尖兵乘坐的2輛中卡已經闖入354團陣地下方河谷中的公路上。這些不可一世的家伙,違背軍事常識,既不下車進行搜索,也不做火力偵察。
美軍尖兵之后,是3輛滿載步兵的大卡車;再往后是由卡車牽引的榴彈炮,一共是12門;再往后又是20多輛汽車,載著輜重和步兵。整個隊伍趾高氣揚,驕橫無比,如入無人之境。
由于敵人步兵和汽車的行進速度快慢不一,隊伍的前后距離逐漸拉長到5、6公里。等到敵軍隊尾部全部進入伏擊圈,其先頭的幾輛汽車已經超越了354團設伏的范圍,直接闖到師指揮部的駐地附近。
118師知道隨時會遭遇敵人,但一來前面有前衛354團,二來沒有想到敵人來得這么快。師部指揮車就在路邊的樹下停著,師機關人員多在路邊的村子里休息。
這時,敵人的尖兵發現了師部的人員和車輛,立即開槍射擊,子彈打碎了指揮車的玻璃,正在車里睡覺的司機立即下車隱蔽。正在村里休息的師機關人員聽到槍聲,也立即從休息的屋里出來,往山上轉移。幸好師部偵察連住在村口,立刻占領陣地還擊。偵察連作戰經驗豐富,裝備精良,用機關槍和擲彈筒向敵人的尖兵車和運兵車掃射轟擊。車上的敵人頓時人仰馬翻,亂成一團,剎那之間就被機槍打倒一片。師部總算是有驚無險。
敵人的大部隊聽到前面的槍聲,略有猶豫后仍繼續前進。直到敵人的行進隊伍全部進入伏擊圈,劉玉珠參謀長一聲令下,2營的機槍、步槍和擲彈筒一齊開火。敵人頓時亂了套,人仰馬翻。1發迫擊炮彈正好打在敵人隊伍最后面的卡車上,一下子堵住敵人后退的道路。
褚傳禹團長在看準時機,一聲沖鋒號令,1營和3營同時發起正面沖擊,如虎入羊群,霎時把敵人割成了數段。前后約1個小時,這股敵人就被全殲。
下午2:30,118師命令353團等部隊協同354團,向進至兩水洞周邊的其他敵人發起攻擊,至3:30戰斗全部結束。
經打掃戰場清點核實,此次戰斗共斃敵325名,俘敵161名(包括1名美軍顧問)。據俘虜供述:他們是南朝鮮軍第6師第2團3營,作為師、團的先鋒,計劃當天開到鴨綠江邊的碧潼。結果是,這個營的建制和番號永遠消失了。
兩水洞戰斗是在敵進、我進、敵情不明的情況下打響的。354團機斷處置,預做準備,從而取得了勝利。
118師在兩水洞打響后,首批入朝鮮的志愿軍各部隊也隨即向當面之敵發起攻擊,聯合國軍措手不及,迅速被驅逐至清川江以南。
此戰是第一次戰役的第一仗,也是志愿軍出國的第一仗。初戰獲勝,打消了志愿軍能不能打的疑慮,摸清了聯合國軍的底牌,為后續作戰取得了寶貴的經驗。所以,此戰雖小,影響巨大。
戰后,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專門致電志愿軍司令部:慶祝你們的初戰勝利。
1951年8月28日,毛主席批示同意中國人民志愿軍政治部的提議,將10月25日這一天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的紀念日。
編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后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于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于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