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長期以來,江南地區尤其是蘇州一帶,人煙阜盛,經濟發達。同時由于地處長江下游、瀕臨太湖,水陸交通發達,因而在這一地區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文化。
不過,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這些民俗文化當中也存在一些“惡俗”,留心史料的朋友不難發現大量記載“吳俗崇奢”、“吳俗尚鬼”、“吳俗信巫祝,崇鬼神”、“吳俗奢靡為天下最”等等這樣的詞句。
今天,就和朋友聊聊吳俗當中崇拜五圣邪神這種淫祀。
所謂“淫祀”,據《禮記·曲禮下》記載:“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淫祀。”也就是不合禮制的祭祀,沒有被封建統治者所允許的祭祀。
我們知道,民間祭祀的對象有好多位,比如孔子、關公、佛教的各神、道教的真君、財神、土地公公等等都是被允許的。
而祭祀五圣,也有叫五顯、五通神的,在宋朝就已經很興盛了。相傳五通神喜歡低矮的廟宇,有的長、寬、高不超過三四尺。這些廟宇一般都設置在偏僻的小巷子里,大樹底下。
如果有農村生活經歷的朋友,會經常在田間地頭看到,有的很簡陋,就幾塊磚頭搭建而成。
這五位五通神,他們共處一廟,有的人還在廟中給他們配了五位夫人。杭州以前的五通廟多在西湖邊的西泠橋邊。
而根據明代陸璨在《庚巳編卷》記載:五圣又稱“五顯靈公”。鄉村百姓稱呼為“五郎神”,大概類似于深山老鬼、精怪之類的東西。五魅都稱侯封王,雌性地稱為夫人,母親稱為太夫人,也叫“太媽”。
百姓非常敬畏五顯靈公。每家每戶都鄭重其事地建廟,給五位裝備王者的冠冕服飾,夫人配置以后、妃的裝扮。
貧寒之家,沒錢建廟,就讓人在木板上畫上五位的像,這塊木板被尊為“圣板”。
百姓祭祀五通神的時候,也把觀音、城隍、土地放在一起祭拜。每舉行一次這樣的儀式,還要宰殺牲畜,安排鼓樂,邀請巫師唱詞,這種儀式被稱為“茶筵”。特別隆重的儀式叫做“燒紙”。
那么問題來了,老百姓為什么會祭拜這種不被官府允許的,甚至連姓名、封號都無從可考的神怪呢?
筆者認為第一個原因是敬畏。
清代王士禛在《分甘余話》中說道:“余常不解吳俗好尚有三:斗馬吊牌、吃河豚魚、敬畏五通邪神,雖士大夫不能免。”
太湖風光
封建社會,百姓一方面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容易受到大眾傳言、謠言影響,產生從眾心理。
有些傳言荒誕不經,但受其蠱惑之人卻篤信不疑。
陸璨在《庚巳編》寫道:蘇州城西楞伽山是五魅的巢穴。山里人說,有時候會看見太湖當中有火炬出現。還有人看見五名男子帶著隨從以及姬妾走進過去為守墓修建的屋子里,在那鼓樂設宴一晚上,把出現的人直接摔倒,直到天明離去。
五魅還常常趁著常人生病、體力衰退時,出來作祟。所到之處,床鋪移動、門窗損壞,財物丟失,以至于燒毀百姓房屋。
此外,五魅又喜好奸淫婦女,遭邪以及年當夭折之人常常受到五魅襲擾,襲擾后往往昏倒在地,就像喝醉了一樣。等到醒來,自己說看見貴人都戴著高高的帽子,華麗的衣服,有很多隨從和侍衛,他們住在王宮之中,婦女以及旁邊的侍者也都上百人,全都盛裝艷麗,至于鼓樂之聲,更是喧鬧異常,所用器物極盡奢侈。
還有很多不可描述的細節。
總之,百姓口頭相傳的這些記載無非就是說五通神破壞力極強,能左右平民百姓的禍福。
第二個原因,筆者認為處于封建社會的底層百姓,無力改變生存狀態,轉而寄希望于幽冥之中,希圖用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價值的回報。
像前文所說的那樣,為什么要在祭祀五通神的同時,還要祭拜觀音、城隍、土地公公呢?按我們老家的俗話說,無非就是多添一雙筷子。也就是說祭拜的時候,全都祭拜,至于哪個神靈精怪能奏效,那是他們的事。
此外,還抱有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
所以才會出現“一切事必禱,禱則許茶筵,以祈陰佑,偶獲佑則歸功于神。”
特別是商賈市民,更注重現實利益,不乏偶爾靈驗一次的,說“稱貨于神,可以致富。借直還債,祈報必豐。”
正因為基層百姓這種心態,再加上從中漁利的商販,巫婆、神棍等推波助瀾,所以蘇州地區普遍祭拜“五通神”,以至于江蘇幾任巡撫都想著發布禁令,嚴禁淫祠邪說。
康熙年間,江蘇巡撫湯斌有感于淫祀既耗費百姓財力,又敗壞風俗,奏請康熙禁毀。
那么當時是什么一種現狀呢?
蘇州府城西十里。有楞伽山。俗名上方山。為五通所踞。幾數百年。遠近之人。奔走如騖。牲牢酒醴之饗。歌舞笙簧之聲。晝夜喧闐。男女雜遝。經年無時間歇。歲費金錢。何止數十百萬。
商賈市肆之人。謂稱貨于神。可以致富。借直還債。祈報必豐。里諺謂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耗民財蕩民志。此為最甚。
更可恨者。凡少年婦女。有殊色者。偶有寒熱之癥。必曰五通將娶為婦。而其婦女亦恍惚夢與神遇。往往羸瘵而死。每歲常至數十家。視河伯娶婦之說更甚矣。夫蕩民志耗民財又敗壞風俗如此。
從上面文字可以看出,湯斌認為巫婆神棍蠱惑人心,借五通神之說,耽誤了病人的病情,以致于病死之后,“家人不以為哀,反艷稱之。”比“河伯娶婦之說”更荒唐可怕。
江蘇巡撫湯斌在奏請之后,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毀淫祠,禁邪說運動。
臣遂收取妖像。木偶者付之烈炬。土偶者投之深淵。檄行有司。凡如此類。盡數查毀。撤其材木。備修學宮葺城垣之用。
在江蘇地方最高長官的帶動下,禁止祭祀五通神活動一度取得較好的效果。
湯斌在奏折中還提到:老百姓最初是害怕,接著懷疑這種舉動是否有效。認為之前也曾經有地方長官下力氣根除這種祭祀活動,后來五通神馬上降禍下來。老百姓都在替我擔憂神怪會降禍于我。幾個月之后,老百姓發現并沒有什么異常,才覺悟到之前自己的行為是錯誤荒謬的。
但我們知道,祭祀五通神這種淫祠,從宋代就早已有之,是有一定生存土壤的,而巫師、神棍長期借此為業,必不肯輕易退出歷史舞臺。
否則的話,蘇州就不會在乾隆年間又出現巡撫陳文恭移風易俗的種種舉動。當然陳文恭主要針對的是蘇州城北的北禪寺僧人,假借佛祖升天斂財,愚弄善男信女等行為。
其實,對于這種惡俗的根除,還在于提高百姓的文化素質。所以清末民初康有為的弟子韓文舉就提出觀點:“吳中自昔盛行五通,而左道惑眾之事則各省均不能免。”
但當時的西方人由于文化素質較高以及見識廣博,“不惟男子確為不為所惑,即女子亦笑其無稽而不之信,豈非教化普遍讀書明理之明效大驗哉?”
這也就是為什么新中國成立后,這些邪魔外道,淫祠淫祀漸次消失得無影無蹤。
因為隨著百姓科學文化素質的普遍提高,巫師神婆這類從業者失去了生存土壤,再加上政府的有效宣傳,“幸福的生活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五通神”祭祀惡俗也就不復存在了。
聊聊清初吳地(蘇州)的祭祀“五通神”民俗
大清朝的垂簾聽政是如何開啟的?
一文讓你分清吳中、吳下、吳縣、吳江與吳山、東吳與三吳
晚清悍將鮑超鮑春霆小池驛之戰逸事
晚清悍將鮑超成名第一戰——毀太平軍浮橋
從清人筆記中解讀湘軍大佬彭玉麟
跟隨屈大均了解明清時期廣東地區方言
狗兒李衛當官,清朝浙江總督李衛逸事清嘉慶朝剿滅海盜蔡牽始末傳奇女子巴寡婦清留給我們的思考晚清名將多隆阿在安慶戰役之后去了哪里?最后的結局是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