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曾經評價粟裕:“這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人,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結果,粟裕的能力超毛主席預期,巔峰時期指揮的部隊超過60萬,包打了國軍70%以上精銳重兵集團。
從某種程度說,粟裕幾乎憑一己之力,加速了解放戰爭的進程,他絕對是解放戰爭中最為亮眼的一顆將星。
正如1994年,在時任軍委主席江主席的批準下,軍委副主席張震和劉華清在權威官方媒體人民日報以及解放軍報上發表了《追憶粟裕同志》一文中說道:
“解放戰爭時期,是粟裕同志作為軍事家的輝煌時期。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和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對粟裕高度信任和器重,戰爭初期,就把他放在了華東戰區主將的位置上.......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的光輝戰績,在戰役指揮上,粟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上面這段話,對于粟裕有兩層評價,我們要領悟:
一是解放戰爭是粟裕的軍事輝煌時期;
二是粟裕是華東戰區主將位置,且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但粟裕一切輝煌成就的背后,其實離不開陳毅的高度信任和器重,因為粟裕的上級是陳毅。
粟裕是華東野戰軍(三野)副司令員、副政委,陳毅則是正職司令員兼政委。后續在淮海戰役,成立了“淮海戰役五前委”,統籌解決戰役指揮和后勤保障等問題,陳毅是前委常委、同時兼任軍事領導小組組長,可以說,陳毅是軍事第一責任人,是粟裕的上級,粟裕在軍事上要接受陳毅的領導。
陳毅的直接上級則是鄧小平,陳毅要接受鄧政委的指揮。1948年5月9日,中央軍委發出《華北、中原兩解放區轄區和人選》,指定“中原中央局以鄧小平為第一書記,陳毅為第二書記”“劉伯承為中原軍區及中原野戰軍司令員,鄧小平為政委,陳毅為軍區和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這里面的層次架構是,中原局領導中原軍區,中原軍區再領導野戰軍,簡言之,陳毅的直接上級是鄧小平。
即使最后成立的淮海作戰五人總前委,以鄧小平為總前委書記,劉伯承、陳毅、鄧政委三人為常委,粟裕、譚震林是委員,統一指揮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及部分地方武裝。從政治層面來說,鄧是前方最高書記,他指揮陳毅、粟裕都沒任何問題。
鄧政委的直接上級,則是毛主席了。中原中央局是中央派出機構,第一書記鄧政委的直系領導只能是毛主席了。而且,鄧政委深得毛主席信任,幾乎從來都是地方大局的第一書記。
比如:中共中央在華東地區的代表機關華東局,和中原局是一個級別,第一書記一直以來都是饒漱石,但在1949年3月,鄧政委調到華東后,鄧政委立馬被毛主席任命為第一書記,饒漱石則變成第二書記,陳毅是第三書記,足見鄧政委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