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又到了諾貝爾獎的年度評獎時間,這次又有中國作家被提名,但是可惜再次落選,網上我看就有人開始陰陽怪氣的說東大怎么連一個能拿得出手的作家都沒有,還天天好意思吹幾千年文化傳承。
由此我聯想起兩件事,都是與音樂創作有關的,其實還是蠻感慨的。
眾所周知,建國以來,國內音樂受政治環境及原蘇聯影響,多是偏革命類曲目居多,在一些特定應用場景領域,能被官方與民眾廣泛接受并喜愛的作品還是比較少的。
自從短視頻前些年在互聯網上開始火起來之后,以前網友制作有關我軍的視頻剪輯時,大多都會選擇一些聽起來很燃的國外配樂。時間久了,有人就諷刺說,某大國連一首原創的軍樂都拿不出來,天天就是解放軍進行曲,還在哪吹呢。
這種黑的方式,持續了很多年,但確實也沒辦法,大家制作視頻的時候還是主要以外國音樂為主。
結果國慶70周年大閱兵直播的時候,那首配樂直接就驚艷到我了,當時我就在想,這是什么曲子,我怎么從來都沒有聽過?
后來網上檢索了一下,才發現這首曲子原來叫《鋼鐵洪流進行曲》,是2019年新創作的,作者還是個90后,叫李旭昊。
特別難得的是,這首曲子,沒有美式或蘇式借鑒風格,而是非常明顯的中國自己的特色,聽起來大氣磅礴、熱血昂揚。
這首曲子出來之后,瞬間就成為大量視頻采用的剪輯配樂,大家都很喜歡這首曲子。我有時晚上加班悃了,也時不時會調出這首曲子,邊單曲循環邊工作,工作戰力瞬間飆升不少。
另外一個事就是在雅典奧運會時,央視在轉播時采用的一首女聲哼唱音樂,當時也讓我眼前一亮,那段時間,只要你關注央視的奧運直播頻道,就一定會注意到那首播放率奇高的主題音樂,伴隨著中國健兒奪冠的鏡頭,“嗨喲......啊依呀.....”的演唱充滿異域風情,高亢激情,回味悠長。
當時,這首奧運主題音樂在網絡上的下載點擊量短時間內飆升,以至于很多觀眾忘記了奧運會的真正主題曲是啥,以為這首音樂才是官方歌曲,而那野性華麗的嗓音也肯定是國外的某著名搖滾歌手所有。
就連當時的央視體育解說主持都一直以為自家電視臺采用的是奧組委提供的官方背景音樂,而事實上,它的創作團隊全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制作人是央視的音樂編輯陳吉浙,編曲是阿敏,主唱是出道近20年的黃琦姍。
我想說這兩件事情,其實只是想表達一個道理:
就是任何時候,都要以發展、動態的眼光看待客觀事實。
這個世界沒有什么是完美的,你要是只盯著壞處看,這日子就過不下去了。
即使有問題,有缺點,你也不能放棄,而是堅持著繼續下去,很多的缺點、不足,會隨著時間慢慢改進。
我覺得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是這個道理。
我遇到很多人,在工作學習中,消極被動。
你問他,他能說出一大堆借口和理由,反正就是他的放棄是對的。
但很多事情堅持下去,就有勝利的機會;放棄了,那就什么都沒有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