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照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女子纏足的現象,這一從南宋開始興起的“惡習”讓無數中國女子的足部遭受了滅頂之災。由于長期用裹腳布纏住雙腳,導致雙腳的腳趾擠壓在了一起,時間一長整個腳趾骨開始出現斷裂,進而形成一塊肉餅,畫面慘不忍睹。然而古代女子的足部以小為美,清代文人更是以三寸金蓮來形容小腳的美麗。
封建社會是男權社會,女性裹腳始于男性對女性的一種畸形審美需求,也有人認為女性裹腳是為了滿足男人的性欲。這種在古代形成的裹腳習俗讓無數女性成為了男性的審美犧牲品。直到辛亥革命之后,孫中山才下令禁止纏足,中國女性才逐漸從封建思想的禁錮下逐步走了出來,解放了雙腳。
古代女性之所以裹腳和社會風氣有很大關系。民間會有類似足部選美的活動,經過纏足后的腳,尺寸非常小,更有人將裹腳分為了三六九等,以此作為評選標準。這種社會風氣無疑是鼓勵女性纏足,也禁錮了女性的思想。纏足風氣發展到清代最為興盛,以至于晚清時期,我們還能夠看到一些年齡較大的女性,纏足讓足部變形非常嚴重,走路不穩,不能長期站立或行走,給生產生活帶來了非常多的不便。
清代維新變法的領導者梁啟超的女兒就果斷拒絕纏足,可能是受變法思想的影響,她堅決杜絕纏足,父親梁啟超也大力支持。他們認為纏足是封建時代的陋習,應該堅決抵制。纏足只是封建社會為了貶低女性造出來的畸形玩具,應該堅決去破除。
新中國的女性早已沒有了纏足的習慣,從歷史的角度看,這是觀念的進步,也是自由和反封建革命的勝利。長期備受壓迫的封建女性因纏足喪失了不少機會,她們長年只能呆在家中,無法出門。一些女子從小就開始要纏足,因為足部骨骼隨著身體的成長,骨骼會越來越硬,纏足會越來越難。一些家長為了保持女孩子足部形態的嬌小,狠心從孩子幾歲的時候就給她們裹腳。不管孩子的哭聲如何大,如何不情愿,家長們都會義無反顧的給孩子裹腳。這種近乎變態的審美讓中國女性長達千年來飽受精神和肉體的折磨。
被纏足后的腳并沒有像古代文人中描寫的那樣小而美,而是布滿了傷痕和丑陋。用現代醫學的理論來講,就是通過人為的干預足部的生長,去讓其變成一種畸形小腳,不但不美,反而有害健康。我們常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當裹住了雙腳,中國女性該如何前行呢?女性的美不僅僅是美麗的容貌,還要有獨立的思考和被人尊重的人格尊嚴,而古代女性恰恰喪失了這一點,以至于裹腳之風盛行,卻依然流傳了千百年。
新時代的女性摒棄了裹腳的陋習,她們不再簡單的去依附男人去生活,不再是男人的附屬品,而是擁有自己的獨立生活,用自己的智慧和審美生活在這個世界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