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網上刷到一條視頻:一位上二年級的小男孩,把在食堂打的飯,讓給了自己的媽媽吃。
他在學校,他的媽媽則在校門口蹲著;他給媽媽吃正餐,自己吃的,是些剩菜。
這一幕被老師用鏡頭記錄下來,問及原因后,在網上傳播。
男孩的爸爸去世了,媽媽有精神問題,男孩上學挨餓給媽媽看病。
我把這條視頻,放進了素材庫。之后,一位讀者(之前加上的),也刷到了這條視頻,就轉發了給了我。
然后,就自己寫寫。
1.一頓正餐,一點剩菜,一個故事
視頻的評論區,有網友留言說:這個孩子,想到的是把在食堂免費打的飯,給自己媽媽吃。也沒想著去食堂再打一份,而是吃別人的剩菜。
在他的觀念中,就沒想著多拿一份有規定的正餐。這很難得。因此,當視頻在網上傳播開來后,后續也很快跟上:
如果你身邊,不曾發生過這樣的故事,我想,很難想象到類似的艱難。
就說孩子的困境這件事。
很久之前,初中,一位校友,成績不錯,后來考上了湖南一所985。
我和她不熟,但從別的同學、校友那里聽說過她。快畢業的時候,機緣巧合下和她在一個教室上過課,還是考過試來著,我還湊上前要她給我寫了一句話,算同學錄留言。她寫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好像是這句,回家了有機會翻到了再發出來確認是不是這句)
具體的不說了,就是后來也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過大學通知書寄到家中的報道。就是喜憂參半的那種。
還有精神有問題的病人,是怎樣的狀態呢?我也見到過。
大學因某些原因,在康復醫院住過幾天,看到過情況嚴重的病人,如果餓了,不是吃自己面前的那碗飯,而是主動去等著吃別人的剩飯。有的,如果沒被護理看到,還會偷偷從垃圾桶里翻吃的。
不是沒吃的,而是病得很嚴重了,就對于生活的某些方面,完全失去了感知能力。
所以,再看視頻中的故事,就像自己身邊兩個故事的疊加,很殘忍,但沒人可以說一句“滾蛋吧”,苦難就消失了。
2.什么才叫苦難?我想,它不會消失
苦難,是不會消失的。
說它不會消失,主要還是覺得:“不幸”“艱難”會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哪怕你經歷的是身體之痛、心理創傷或者學業事業婚姻的打擊,都算是苦難。
因為,怎么定義,是于個人直言的。
感受到痛苦的,都叫苦難,即便別人覺得沒什么,亦或有什么,都與你經歷的、感受的,幾乎不沾邊。
就像,看到視頻中的小男孩和他母親,你覺得有沒有觸動你的點。
我會以為,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說他成績跟不上,后面需要慢慢教;還有,對于比他小的同學,會主動伸出援手。
從這一點看,我就覺得他對自己媽媽的愛,是善良的底色。當下的后續,也是正向發展的——就很符合“否極泰來”的說法。
想起一句話,我也很認可:“沒有人會因為你可憐,就給你一筆錢。”
沒事閑著時,也會想:怎么就會發生苦難呢?有沒有想過,有一種苦難,是動態轉移的?
就是想說,苦難和苦難之間,還是不同的。還是更想向這位小男孩學習,加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