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第八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開幕。本次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饒權、山東省副省長溫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濟南市政協主席雷杰出席開幕式。“江南雅集”傳統工藝研修班學員代表秦秋艷攜研修班成果《青韻蒼穹,逐夢太空》青花瓷系列受邀參與培訓成果展示活動。
本屆非遺博覽會以“保護傳承 守正創新”為主題,突出“人民的非遺 文化的瑰寶 ”“融入現代生活 創造美好未來”等理念,主題展以“非遺·非常美”為思路,設置“美在生態更生動”“美在匠心更創新”“美在鄉村好光景”“美在交流與互鑒”“美在創意與共享”等重點板塊,邀請211項非遺代表性項目,100余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全面展現我國批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年來非遺保護成果。
非遺的傳承離不開人才隊伍的青藍相繼,薪火相承,傳承人的培養任重而道遠。自2015年起,上海大學作為首批非遺研培試點高校,探索設計賦能非遺的新模式,培養了一批有著深厚專業知識和熱忱的非遺傳承人才。
《青韻蒼穹 逐夢太空》是江西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景德鎮傳統青花瓷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秦秋艷、王水彬與設計師團隊合作共創關于青花瓷未來多方面的新探索,創意設計的共情在于張揚中國航天事業的勇于探索追逐中國航天夢的偉大精神。打破了大眾對于青花瓷的傳統印象,以年輕時尚的動感器形、凸顯清韻致美和青花斗彩的色彩神韻,并同時特別探索青花瓷產品突破傳統的展呈形式。去探索引領青花瓷的未來新路。
《青韻蒼穹 逐夢太空》從設計師年輕時尚的全新視角,以及青花瓷傳承人成熟技藝,創新設計青花瓷的表現器形、凸顯清韻致美和青花斗彩的色彩神韻,而當青花瓷與太空主題相結合時,便產生了一種獨特的文化融合。這種融合不僅體現在瓷器造型的設計上,更體現在引領人們對青花瓷審美觀念和文化認知上的視野突破。
設計創意嘗試將太空元素融入青花瓷的設計中,運用青花線描、青花拓水、青花潑彩以及青花斗彩等技法所表現行星宇宙圖案紋樣。同時將青花瓷的藍色色調與太空的藍色相結合,創造出一種既傳統與現代相融、古典與科幻碰撞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不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還能引發人們對未來和宇宙的思考和想象。
全新的系列球形表面不規則、潑墨自然形成的青花紋樣,是星球和宇宙中的紋理,是自然天成的,如同年輕人的自然情緒的釋放。這是與傳統青花瓷器紋樣非常不同的。也試圖去展示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之間的相互融合。
飛行器,也就是飛碟,是設計團隊從神舟飛船想到的概念點。設計師沒有去按照常規的飛船設計他的造型,而是創新性的做出了天馬行空的科幻飛行器。
飛碟上繪制的圖案將傳統青花瓷裝飾紋樣和神秘的宇宙外太空符號做了融合創意。整個船體上的圖案精致細膩,每一筆都經過傳承人的精心雕琢,無一不展現出匠心獨運。在精致的古典傳統裝飾紋樣的連接處,布滿了神秘宇宙的符號。這樣隨性灑脫的符號圖案揭示著宇宙的奧秘,讓觀者充滿好奇與想象。將兩種跨界的圖案相結合,形成獨一無二,創意十足的新圖形紋樣,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致敬,又是對未來世界的探索與憧憬。
作品中的小飛行器和宇宙星球的造型設計,表現以青花線描、青花混水,青花潑彩以及青花斗彩等技法在星球和宇航員。
《青韻蒼穹 逐夢太空》系列作品由多個單品構成,整體展示也是一次創新的嘗試。開放式的青花瓷星球賦以輕質紋樣和透明的運行軌道,多種材質道具的配合呈現,引發了空間動感,使方寸空間展呈出了青韻蒼穹年輕的太空時尚感。也展示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之間的相互融合。
以“一帶一路”主旨領銜的景德鎮瓷器作品,體現了傳承人和設計師共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也展現了設計師和傳承人對于未來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青韻蒼穹 逐夢太空》系列作品創意設計工作團隊:
作者:傳承人秦秋艷/王水彬 X 設計師全瑩/應敏
非遺跨界策劃:周愛華、章莉莉
研培班導師:鄭珊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