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簡單的調整商品結構背后,是對傳統商超行業的剔骨療傷
圖自網友
文|胡苗
編輯|余樂
永輝超市學習胖東來自主調整的首家門店——位于北京石景山的喜隆多店,于10月19日恢復營業。永輝公布的數據顯示,該門店營業首日客流近5萬人,銷售總額達到170萬元,日均銷售額達此前的六倍。
近一年來,超市行業掀起了“學習胖東來”的熱潮。在永輝之前,全國范圍內已經有多家超市企業或是在胖東來的指點下,或是通過“自學”完成了調改,并且都至少在開業初期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學“胖東來”,學的到底是什么?
從顧客的視角來看,喜隆多店調整之后,動線得到了優化,商品陳列更加美觀,新劃分出了美妝區,還引入了胖東來自營品牌中的一些爆款單品。
實際上,除了這些看得到的變化,永輝還對門店的商品結構、供應鏈模式等進行了整改。根據《北京商報》的報道,永輝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調改后的永輝不再有額外的后端費用。同時,永輝將結合商品底價及自己的定價策略進行銷售。
這里所說的“額外的后端費用”,指的是超市向品牌商、供應商收取的進場費、條碼費等。只有繳納了這些費用的供應商,才能把自己的商品擺在超市里出售。在過去,超市收取這些費用、變相出租貨架,已經成為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行業規則。
但是,在這種模式之下,超市將選品權和定價權交給了愿意繳費的品牌商、供應商,使得其架上的許多商品或質量差,或價格高,或并不是消費者所需要的。近年來,隨著大型商超的渠道壟斷優勢不斷下降,越來越多的顧客放棄傳統超市,轉向生鮮電商、零售連鎖店等其他渠道。線下超市行業集體陷入困境。
永輝這個看似簡單的調整背后,實際上就是傳統商超在困境中的一種改革。改革后的新模式也并不是胖東來的專利,而是國內外眾多商超企業都在進行的實踐。胖東來被業內公認為改革較為成功的范本,因此成為了學習對象。這才是“學習胖東來”現象背后的商業趨勢。
零售行業的“頑疾”
喜隆多店調整后最大的變化,在于商品的選擇。
據永輝介紹,該門店下架了11430個單品,下架比例達到了79%;規劃單品數12765個,其中新增單品占比76.2%,進口商品比例也從原先的不到10%提升至20%以上。調整后的商品結構與胖東來的相似程度達到90%以上,此外,店內還設有胖東來的品牌專區,引入了胖東來自營DL系列的流量單品,包括爆款的精釀啤酒等。
有消費者表示,調整后的門店看起來更像一個精品超市了。
商品種類發生這么大的變化,主要就是因為商業模式發生了變化。
傳統上,連鎖商超的收入來源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向顧客售出商品,賺取進價與賣價中間的差價,這大多適用于暢銷的大單品。另一種則是向品牌方、供應商收取進場費、條碼費、營銷費等,讓商品進場。后者也經常被稱之為“收租”模式,這些收費更加穩定,利潤率更高,風險也更小。
以永輝為例,其2023年度通過售賣商品獲得的“零售業收入”為737億元,毛利率為16.32%。而以從供應商取得的收入為主的“服務業收入”為49.3億元,毛利率高達94.72%。
永輝超市收入構成;單位:元。圖片來源|永輝2023年度財報
隨著電商的發展,線下零售行業受到沖擊,商品的周轉期越來越長,商超承擔的庫存、滯銷壓力也越來越大。近年來,很多傳統商超越發依賴從供應商一端收取的費用。有零售行業資深從業者反映,一些連鎖商超甚至開始了明碼標價,10萬元一個陳列位置,只要品牌商、供應商愿意給錢,不管商品優劣都可以進駐。這就使得一些連鎖超市的選品越來越差,大量質量差的商品被推到了消費者面前。
不僅如此,在這種合作模式下,定價權也握在了品牌商、供應商手中,商品的價格居高不下,進一步導致消費者流失到了線上等其他渠道。
事實上,行業早就意識到了自身的模式出了問題,但積重難返,在過去的發展中,商超、便利店等已經與各個采購環節形成了環環相扣的利益鏈條,牽一發而動全身。
盒馬前CEO (首席執行官) 侯毅在2023年10月曾將矛頭指向品牌商,在其朋友圈發文:
“中國傳統零售 (企) 業……一方面為品牌商賣命,把價格抬得高高的,維持品牌商的壟斷利益,以此獲得品牌商的渠道補貼;另一方面,當電商、近場零售、折扣店打起價格戰的時候,傳統零售沒有任何價格競爭能力,因為受品牌商的渠道價格管制,零售企業沒有任何自主的定價權利。”
彼時的盒馬宣布向折扣模式轉型,想要把商品價格打下來。但這場改革不到半年,就以侯毅的“退休”而告終。
近年來,線下零售行業陷入低迷,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連鎖商超大規模關店,物美、大潤發等也陷入業績低迷、持續虧損的困境。
永輝也是如此,在2021年至2023年期間,永輝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9.44億元、-27.63億元、-13.29億元。三年里,總共虧損了超80億元。2024年上半年,其總營收為377.79億元,同比下降10.11%;歸母凈利潤為2.75億元,沒有虧損,但同比2023年上半年下降了26.34%。由于傳統超市行業存在賬期等情況,2024年全年永輝能否盈利尚未可知。
永輝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2023年,永輝的收入坪效 (指每平方米所產生的效益) 為1.01萬元/平方米,較2022年下降約10%,達到了近十年以來的最低值。
在零售專家王國平看來,過去幾年中,永輝的產品力無法跟上市場的需求。“它的產品在形象、外觀、價格、品質等方面,跟市場的需求都有較大的出入,永輝自己又沒有能力去改變。”
學胖東來,一著險棋
逆境之下,整個零售行業都在尋求新的出路。2024年,規模很小、幾乎僅局限于四線城市許昌一地的胖東來,一舉成為眾多大型連鎖超市效仿的對象。
從選品來看,胖東來采用的是“自選+自營”兩種方式。所謂自選,就是由胖東來的采購團隊聚焦于品質商品及消費者的偏好,自主選擇合適的商品放到門店中,而非向供應商“收租”;自營,指的是打通上游生產商,定制、生產胖東來自有品牌的商品,其毛利更高。
數據顯示,僅13家門店的胖東來在2023年實現107億元的年銷售額,單店銷售額達到了8.2億元。
對比山姆會員店、Costco在中國的表現可以發現,前者2023年平均每家門店的銷售額達16.7億元,后者2022年平均每家門店的銷售額為15億元。胖東來與這兩家國際巨頭仍有不小的差距。但考慮到胖東來所在的四線城市經濟規模有限,其單店營收在中國本土商超中已經是頂尖的存在——永輝在2023年單店銷售額僅為7864.2萬元。
從2023年開始,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開始幫助上饒市的連鎖超市嘉百樂進行改造。2024年4月,胖東來幫扶改造湖南本土超市步步高;5月,永輝與胖東來達成合作,胖東來開始幫扶調改永輝超市在鄭州的兩家門店。
這些改造都至少在初期收到了“奇效”。
據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透露,永輝的調改首店——鄭州信萬廣場店經過19天閉店調改后,恢復營業首日銷售額達到了188萬元,是調改之前日均銷售額的近14倍,人流近1.3萬,是調改之前日均客流的5.3倍。
8月,永輝開始了自我調改,公布了首批學習胖東來自主調改門店計劃,覆蓋北京、深圳、杭州、成都、沈陽等11個核心城市。近期開始營業的北京石景山的喜隆多店就是其中之一。
從調改初期的情況來看,永輝的整改效果也十分顯著。但是,要真的完全效仿胖東來,并且讓這種“魔力”保持下去,也并非易事,甚至還有不小的風險。
僅以“自選”為例,商超企業需要拿出資金去墊付貨資。在一些暢銷的商品上,品牌商往往不會接受較長的賬期。當前許多超市自身的資金鏈十分緊張,很難去做這個調整。
胖東來所強調的提高員工薪資待遇,更是很多超市“不敢”學習的。
從胖東來自身來說,以好的收入待遇激活員工的企業主人翁意識,反饋給消費者極致的服務、極致的選品,從而帶動企業的高效率、高收益,是一套完整商業生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而對效仿者而言,提高員工待遇可能一時半會出不來胖東來幾十年沉淀出的效果,反而可能加重資金負擔,讓企業無力支撐。
一位“東來班” (于東來與聯商網共同組織的一個培訓班) 學員就曾表示,他經營著十幾家超市,勉勉強強還能經營下去,但如果要學胖東來,自己就需要賣房,還可能一學企業就“死”了。
在2024年4月,我們走訪了胖東來幫助步步高整改的門店,短期內門庭若市,效果顯著。但是,長沙零售協會一位資深從業者并不認為這是一個有效改造。
據其透露,許多步步高原有的供應商并不愿意加入到這場整改里,所以于東來是帶著胖東來自己的供應商,來為步步高做商品調整,而這些供應商與步步高的合作關系是十分薄弱的。一旦胖東來離開,合作就可能出現變數。并且,從銷量來看,改造后的暢銷產品大多是胖東來的自營品,而消費者對這些商品的新鮮感會很快衰退。
10月11日,步步高前母公司——步步高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被申請破產重組,當前暫不影響步步高經營及財務指標。
相比之下,作為國內線下零售曾經的領軍人,永輝無論從供應鏈積累,還是資金鏈上看,都還有余力調轉方向,學習胖東來模式。
在9月底,名創優品成為了永輝第一大股東。葉國富本人對胖東來模式高度認同。他認為,胖東來是中國工資最高、福利最好、坪效和人效最高的零售企業。
“我認為永輝的基礎很好,沿著現在的路走下去,它的業務將在未來幾年脫胎換骨。”葉國富說。
可以預見的是,在第一大股東的支持下,永輝自學胖東來不會是短期應急的行為,而是會成為一個長久的企業戰略。永輝改造的效果,也將成為其他線下商超企業選擇未來走向的重要參考。
胡苗
■ 微信:humiao940323
■ 好奇心過剩的文字搬磚人
注添加微信煩勞注明來意、姓名及職業,
歡迎一切良性業務探討及線索提供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