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976年,W114/115
也許是上代車型的六缸機太成功,也許是奔馳想刻意做出區別,總之1968年更新的第四代E級再次有了兩個底盤代號:六缸版本W114、四缸和五缸版本W115,缸數越多反而數字越小。
這代車型先后有過11個不同排量的發動機版本,從2.0、2.2、2.3L的四缸汽油機,到2.3、2.5、2.7、2.8L的六缸汽油機,再到2.0、2.2、2.4L的四缸柴油機以及獨特的3.0L五缸柴油機,更多選擇更多歡笑。并且首次搭載了博世的電噴系統,告別化油器時代。
但這代E級更為人所熟知的代號,是Storke8,斜杠8。這又是一個奇怪名字,本來奔馳內部只是用/8當作區分年款的符號,意思是1968年上市,只是后來不知怎么流傳出來,以訛傳訛,被叫成了綽號斜杠8。屬于你說前門樓子我說胯胯軸子,哪跟哪啊。
能被人記住總不是壞事,況且斜杠8也確實有底氣。斜杠8是奔馳戰后首個采用全新底盤設計的車型,在保留了上一代前雙叉臂獨立懸掛的基礎上,后懸掛換上了新的半拖曳臂結構,這種設計也被用在了下一代W116 S級上,一直到八十年代才逐步換成后多連桿懸掛。
而斜杠8的設計整體遵循了1965年推出的W108/109那代S級,拋棄了花里胡哨的線條,開始返璞歸真,整個車身以簡潔干練為主,已經逐漸有了上個時代奔馳橫平豎直的影子,經典且低調。頭燈從一個圓形大燈變成了立著的橢圓形一體燈組,前格柵里的橫向飾條也從四條簡化成了三條,跟中間的豎向飾條組成了一個豐,奔馳正統在豐田啊!
至于車身尺寸,由于去掉了那個巨大的尾巴,斜杠8的車長不增反降,比上一代短了50mm,但軸距卻達到了2750mm,在當時這個級別車型里算是大空間。怎么理解這個長度呢?比亞迪海豚的軸距是2700mm,大家有概念了吧。
此外,斜杠8的衍生車型也開始豐富起來。1969年,奔馳在W114的基礎上,開發出了雙門轎跑版本,此外還有軸距直接拉長整整65厘米的長軸plus版,車上能坐8個人。有的材料說這是定制的普爾曼版本,其實并不是,我們之前就提過,這時的E級仍然只是奔馳家族的入門車型,奔馳給這個版本的定位是limousine,豪華版,或者直接簡單粗暴,叫Long Wheelbase,LWB,長軸版。
扯遠了,書歸正傳。對奔馳來說,好消息是,斜杠8依然是那個受大家歡迎的E級,實用且耐用,2004年還有一個希臘出租車司機把自己那臺1976年末代款,跑了460萬公里的240D捐給了奔馳博物館;更好的消息是,太受歡迎了,斜杠8一直生產到1976年,累計銷量192萬輛,是前代的三倍,占奔馳總銷量的3/4還多,也是奔馳品牌首個銷量破百萬的車型。但奔馳又沒想到,下一代車型比這代還牛逼。
1976年-1986年,W123
1976年,奔馳推出了斜杠8的繼任者,底盤代號W123的第四代E級。
這代車型大家看起來就熟悉多了,完全就是大家印象里上個時代奔馳四四方方的樣子。W123的造型參照了1972年發布的W116代S級,車身線條被進一步拉平,頭燈也換成了上個時代奔馳特別喜歡用的矩形。
但細節在于,前期版本的低配只是個矩形燈罩,里面還是倆圓燈,高配才是真正的矩形大燈;尾燈也換成了比較熟悉的帶橫向飾條的玻璃燈罩,氣場這個詞也能被用在這個奔馳入門車型上了。
同樣的,W123也用上了不少新技術,比如安全型轉向柱,它可以在正面碰撞時通過特定機構進行潰縮,防止入侵駕駛艙把司機的腿別斷。后期版本還可以選裝ABS和側安全氣囊,被動安全更強了。
和前代差不多,W123也有相當多發動機版本,從2.0L到3.0L,從汽油機到柴油機,四缸、五缸、六缸大概有11個型號,其中搭載3.0L五缸柴油機的版本300D是最受歡迎,也是最耐用的;至于其他版本,倫敦-悉尼拉力賽上,四輛W123代的280Es參賽,一個冠軍一個亞軍,另外倆也進了前十,足以看出實力。
外網有媒體是這么形容的:如果你需要一臺能在末日生存的車,那肯定是W123,那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奔馳。但我的看法是,不如五菱宏光。
另一方面,W123的車身結構也在斜杠8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衍生出了雙門轎跑C123、旅行版S123、長軸版V123,以及只賣底盤的F123,功能豐富,品類齊全。有機構做過統計,在美國大街上隨便問個人,印象里的老奔馳是什么樣子,大多數人都會想到W123和它的衍生車型。
到1986年停產,W123系列一共賣了大概270萬輛,順利當選有史以來奔馳最暢銷的E級車,傳說甚至有人等了一年才能提車。這是個了不得的數字,要知道,這雖然是奔馳的入門車型,但好歹也是個豪華品牌,還是富哥多呀。
哦對了,這期間還有兩件事不得不提。第一件,1982年,為了應對當時如日中天的E21和E30代寶馬3系,奔馳也推出了對應尺寸的W201,也就是后來C級的前身,E級終于不再是奔馳家族里的小弟了。但對應的,W201總共賣了187萬輛,這其中搶了多少W123的銷量,就難說了。
第二件事,W123還來過中國,而且是以國產身份而非進口。當年老紅旗停產后,上級急需替代產品用于接待任務,于是在1984年,給一汽和奔馳牽線搭橋,希望以CKD方式先組裝一批W123,再通過二者合作慢慢消化技術,并且還要提供其他最少5款車型的技術供紅旗使用,短暫成立了一汽-奔馳。
但由于時局變化,來到中國的W123只有1000輛,其中828輛由一汽組裝,包括200E、230E和部分長軸版,其他全進口。再后來,一汽和奔馳的種種合作被迫中斷,奧迪乘虛而入。而這1000輛W123,也被分發到各省用作高規格接待用車,某一次基辛格老爺子訪華,用于接待的就是這批車其中之一。
比較有意思的是,由于奔馳當時并沒有官方譯名,所以一汽組裝的這批奔馳,銘牌上印的是梅塞代斯-奔馳,而部分宣傳資料上則是默謝臺斯-本茨,也挺有意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