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球商業評論
然而,我早已看穿了一切
【今日桐城,既有古韻,又向新而行/來自網絡】
吾球商業地理:
我們的和諧號和復興號列車開始齊頭并進了。如果說和諧號是指以謙讓和和諧為軌道的六尺巷,那么,復興號就是指以科技和創新為軌道的科學城,和以因時適變、經世致用為追求的每個人。作為乘客,我們只要懷有一顆勉成國器、文化(科創)報國的心,就是新一代的桐城派!
采寫+主編/王千馬
圖片/王千馬+網絡(侵刪);
編制/大腰精+牛兒響叮當+喲嚯
您肯定沒有想過,在以桐城派文化著稱的桐城,桐城中學(簡稱桐中)在相當長時間是以理科見長的!
我讀書的那幾年,桐中的理科班遙遙領先文科班,前者有五個班級,后者只有兩個。而且,我印象中理科班保送浙大的有幾個,像我知道的2班的徐迎春、高茵茵,以及我們班班花胡敏同學日后的老公。這種好事對我們文科班是聞所未聞??蓺獾氖?,理科班的男生們還把目光盯準了我們文科班,動不動就挖個墻角,肆無忌憚。
前幾天,桐中還回來了一個大人物,段路明。也是我的師兄。桐中1990屆的校友。各種報道中沒提他當年是讀文科班和理科班,但看他那沉郁、質樸、穩重的氣質,就知道他毫無疑問是學理的。事實上,他以研究量子物理見長。繼2023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之后,前段時間又獲得國際量子獎。我的一些師弟像在深圳搞投資搞得風生水起的戴福全,把他稱為“段神”。這次回母校是應邀做客桐城中學半山閣講壇,在??萍即髽菆蟾鎻d開設了主題為“追光之旅——現代物理中革命思想簡介”的科普講座。講座中,段路明除了向現場的同學們科普了現代物理中的一些革命性思想,包括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的基本思想,計算機的發展歷史和未來挑戰,以及量子計算機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展望,同時也寄語廣大同學們要眼中有光,心懷理想,珍惜少年時光,追崇科學之光,擔當科技強國使命。
【在演講中的段神/來自網絡】
想想現在的學弟學妹們真幸福,他們有機會聆聽大咖學長的分享,在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收獲寶貴食糧。
段路明并不是桐中走出來的唯一甚至唯二維三的院士。今天的桐中,建有一條院士長廊。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熟悉的面孔,比如被譽為“鋼鐵泰斗”的孫德和,他是1929年畢業于桐城中學;著名計算機專家,歷任國防科大副校長、國防科工委常委的慈云桂,他是1935年畢業于桐城中學;曾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的陸大道,他是1958年畢業于桐城中學……更年輕的有,雷達探測技術專家,現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的吳曼青,他于1983年畢業于桐城中學;多年來主要從事黎曼幾何與微分拓撲的研究,現任首都師范大學副校長的方復全,他亦于1983年畢業于桐城中學。還有一直在功能玻璃領域從事科研、設計、產業化工作并取得巨大成績的彭壽,他于1978年畢業于桐城中學……
毫無疑問,他們大多是理科生。如果沒有1913年升入桐城中學,并于1957年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1977年以后,中國社科院從中科院分出,中科院學部委員改稱院士)的朱光潛老學長壓陣,我都覺得,桐城派不是寫文章的,而是寫公式,寫代碼的。
不免有些好奇,在這個“五里三進士,隔河兩狀元”“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的熱土,大家不應該都是寫文章的高手么,現在怎么變成“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了呢?
后來才想明白,人家理科生雖然學理,但也是要考語文和作文的。當年徐迎春所在班級的班主任張駿老師也是教語文的。他手下也走出了很多把作文寫得很好的理科生。相應的,我們文科生當年也可得學習數學。
但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得在老祖宗那里找。一找就會發現我們有點誤解老祖宗了。老祖宗們雖然擅長寫文章,但就像段路明呼吁學子要“追崇科學之光,擔當科技強國使命”一樣,更有一顆“經世濟民”的心。換句話說,段路明其實就是這顆心的“現代表達”。
在今天桐城的老城區,以文廟為中心,有一片桐城文化的核心區——文廟的西南邊,是近日爆得流量的六尺巷。而在文廟的北邊,隔北大街相望,是左公祠(左光斗),及百年名校桐城中學。它們無疑是這個城市最為醒目的存在。相對而言,位于文廟東邊、和北大街相交的寺巷卻有些默默無聞。在桐中讀書時,我常去住在寺巷的姑媽家蹭飯,然后從寺巷經北大街回校,那時都匆匆而過,不曾留意這個普通得沒法再普通的巷子。直到多年之后,我才知道巷子北頭的東側是姚瑩的故居,西側則是方以智的故居。而那時的方以智故居,似乎還是一個破落的工廠。
【今日整修一新的方以智故居/來自網絡】
很多人不是太了解這個“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公子,所以后來就有我和桐城文史專家陶善才大哥的一番對話(發表于上半年的《上財商學評論》,后“吾球商業地理”轉載)。其一生顛簸流離,但深受桐城文化熏染的他,寫過無數著作,更厲害的是,涉獵極其廣泛!我們今天理科生所讀“物理”,正是源出他的著作《物理小識》。此書在17世紀晚期傳入日本,為知識階層爭相閱讀,進而影響到日本學者,遂把“物理學”作為Physics的譯名,最后又傳回中國。不過和我們今天的“物理”還有所不同,《物理小識》的物理,有萬物之原理的意思,書中不僅包含物理、天文、地理、生物、化學、農學、工藝,還有歷史、哲學、藝術……略舉兩例,方以智在實證的基礎上接受了地圓說;在討論天體運動軌道問題時,根據西方用望遠鏡觀天發現金星有周相變化的事實,提出了金星、水星繞太陽運行的正確猜測;在醫學生物學上,他引入了西方的解剖學,介紹了骨骼、肌肉等方面的知識,這在當時都是很前衛的……要知道,經過了充斥著“閉關鎖國”這一字眼的中國近代史的割裂,我們學習的物理、化學,都像是西人的主導。而方以智的出現,無疑也印證了我們這個國家,其實自古就有科技的傳統,就有睜眼看天下的作為。我們中國在現代科學的發展上,其實也曾有過自己的位置。
在很長時間,方以智因為各種緣故,而成了歷史的“失蹤者”,但他的人生以及對科技的見解,依舊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了這片熱土上的人民。方以智的故居日后成為工廠,倒是冥冥之中的宿命。
這也能理解,為什么在這個以桐城派聞名的熱土,在改革開放以后,有十萬大軍跑供銷,也成為以小刷子、小包裝、小塑料袋為特色的鄉鎮企業集聚之地。
說起來,方以智不算我們熟知的桐城派,所以,從桐城派來了解桐城,只能說是一葉障目。但就算是在清中葉開始鼎盛的桐城派,也是一身“反骨”。桐城派的鼻祖方苞和前期的戴名世等人,通過對漢學的批判,強調文學應注重內容和實質,反對空洞無物的文字游戲?。此外,桐城派提出了“義法”說,強調文章要有嚴謹的結構和清新的文風,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古文的發展和創新?。盡管桐城派發展到后來,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標靶,但這有樹大招風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桐城派從來就不曾故步自封。
比如和方以智故居隔寺巷而居的姚瑩,是姚鼐從孫。中國近代古文家、文學家、地理學家。也是嘉慶十三年(1808年)進士。其在龍溪知縣任上,無論貧富,秉公斷獄,漳人大悅,譽為“閩吏第一”。他也寫過很多文章,著有《東溟文集》《后集》《外集》《后湘詩集》等,但我更欣賞的是他因故貶官任四川知州后又擔任西藏官差時寫下的《康輶紀行》!這本旨在“知彼虛實”“徐圖制夷”,以“冀雪中國之恥,重邊海之防”的著作,既提出人們要防范英國侵略者對西藏進行侵略,也提出抵抗西方侵略者,必須要學習他們的自然科學技術,并要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情況。這部書和魏源的《海國圖志》、徐繼畬《瀛環志略》一起,開啟了中國早期近代思想啟蒙的先河,也讓桐城人就此成為“睜眼看世界”的先驅!
讓我還抱有深深敬意的,亦包括桐中的創始人吳汝綸!這位與馬其昶同為桐城派后期主要代表作家,為“曾門四弟子”之一,曾出任深州(今河北深縣)、冀州(今河北冀縣)知州十多年,因心系教育,被人稱大師而非大人。日后曾赴日考察,并將他在考察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進行分類整理,匯編成十多萬字的《東游叢錄》一書,這是中國最早的一部介紹日本的專著。但讓我更敬佩的是,吳汝綸放棄了自己在京師大學堂(北大前身)擔任總教習的機會,也要回鄉創辦桐城中學。在他訪日之前,心目中就有了新式學堂的大體雛形,即創辦一所速成專科,為社會開化和新學傳播培養人才。根據我淺薄理解,那就是基層教育如果搞不好的話,那么像北大這樣的大學教育就根基不穩。所以,在訪日回國后,他就著手創辦桐城學堂,經過四處勞苦奔波,最終創辦了此校,即今天桐城中學的前身。
【120年校慶期間落成的吳汝綸紀念館/攝自王千馬】
盡管和京師大學堂比起來,桐城學堂沒那么“高大上”,但吳汝綸依舊對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勉成國器。這也成了桐中自始至未來的校訓。我上桐中時,桐中的校門還沒改造,校名是魯迅體,而校門兩側則有一副對聯:后十百年人才奮興,胚胎于此;合東西國學問精粹,陶冶而成。它同樣是由吳汝綸所親筆題寫!
【桐中老大門/來自網絡】
所以,從方以智,到姚瑩、吳汝綸,都體現出了一種因時適變、經世致用的精神。而且都有處江湖之險遠,卻仍系心于國家之憂患的拳拳赤子之心。
這也能理解,為什么桐中在我讀書的那些年理科亮眼,為什么會冒出那么多院士,因為今天的中國,需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科技更是第一生產力!到了當下,對尖端技術的掌控和創新與否,更是成為國家能否立足于民族之林的重要因子!
這也就是總書記在走訪桐城之后,緊接著前往合肥市考察了合肥濱湖科學城,了解當地推進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等情況的大原因。說的這段話也很深入人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高新技術是討不來、要不來的,必須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正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托國家實驗室、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大硅谷等重大平臺,借助大科學裝置,持續鞏固創新優勢,科技創新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推動了合肥從當年存在感不強的省會,變成了如假包換的國家科學中心城市。與此同時,這也給了桐城再次奮起的大機遇。談起總書記的行程,在合肥的汪家玉大哥在給我的私信中不無興奮,說老家的和諧號和復興號列車開始齊頭并進了。這老家,既指桐城,也指整個安徽。他說的意思我也很明了,如果說和諧號,是指以謙讓和和諧為軌道的六尺巷,那么,復興號就是指以科技和創新為軌道的科學城們,和以因時適變、經世致用為追求的每個人。
事實上,今天的桐城,不僅在文化上,在科創產業上也在加速騰飛。據“大皖新聞”于9月底報道,近三年,桐城共引進汽車零部件產業項目20個,總投資351.25億元;引進光伏新材料項目11個,總投資248.5億元;已培育醫工醫藥規上企業13家——正如我此前所說,桐城從過去的成功,走向今日的成功,一定是得益于經濟和文化的相輔相成。
【“大皖新聞”鏡頭下的桐城國軒新能源/來自網絡】
所以談什么學理,又糾結于什么學文?是寫文章,還是寫公式、寫代碼?今天的我早已釋然,只要懷有一顆勉成國器、文化(科創)報國的心,就是新一代的桐城派!
附件
《城市戰爭:
國運、時代及世界三重奏下的中國區域沉浮》
入選:
“新華薦書”2023年度十大好書
中國出版集團2023年度優秀主題出版物
及2024年度全民閱讀書單
長安街讀書會第20230103期干部學習新書書單
春風悅讀榜2月書單
北京書評2023年01期優秀圖書推薦書單
第五屆“全民閱讀·書店之選”人文社科類
十佳圖書候選作品
人民日報圖書館2023年6月“金臺好書榜”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23第一季度影響力圖書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中國式現代化”主題重點推薦書單
今日頭條“頭條好書精選”2023年2月書單
2023年2月百道好書榜
當當、京東、文軒網,以及線下各大書店均有售。
- THE END -
吾球商業地理
見城市生長和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