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一名排長犧牲,司令員大怒:國民黨一個旅也換不來他一人!
眾所周知,在革命戰爭年代,從敵方陣營轉變立場加入我軍的戰士,都被稱之為“解放戰士”。鮮為人知的是,曾經有一名解放戰士,在我軍歷史上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在他犧牲后,開國元帥劉伯承曾憤憤不平地表示,就算用蔣介石手下的一個旅來換他這個排長,他也不愿意。可以說,對于一名解放戰士能給出這么高的評價,在我軍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由此不難看出,此人的確很了不起。
那么,這個解放戰士究竟有什么過人之處呢?
隨著解放戰爭的不斷推進,國民黨部隊里有越多越多的官兵起義投誠,加入解放軍的隊列。尤其是在解放戰爭后期,由于解放戰士的人數實在非常之多,也給部隊帶來一個不容小覷的難題,那就是如何把這些解放戰士改造好、運用好。
面對這個難題,各大軍區各顯其能,紛紛想出了不少的解決辦法。在他們當中,晉冀魯豫軍區的做法又特別值得稱道和推廣。
該軍區副政委名叫張際春,是一位在政治思想工作非常有經驗的干部。他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出一個重要經驗,那就是可以從解放戰士中挖掘出最具代表性的自我革新的典型,以此來激發全軍區解放戰士改造自我的積極性、主動性,真正實現在人民軍隊內的脫胎換骨。
這個想法是非常不錯的,但真正的難點在于,能不能找到這樣一個典型。幸運的是,張際春雖然大費周折,卻果然找到了完全能達到他要求的一個典型,那就是王克勤。
此人出生于安黴阜陽,其家庭出身可以說完全符合“苦大仇深”的特點。他家祖上為地主做了幾輩子佃農,但在王克勤幼年時,父親仍然被地主逼迫而死,只剩下他與母親、弟弟四處乞討為生。17歲那年,王克勤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被迫干了三年,但其間多次逃跑不成,反而每次都被打個半死。因此他雖然身在國民黨部隊中,卻對這對軍隊充滿了刻骨仇恨。
在1945年10月打響的平漢戰斗中,解放軍大獲全勝,王克勤隨其所在連隊均被俘獲,沒做多少工作就自愿加入解放軍。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耳聞目睹解放軍做了很多事,包括把田地分給農民,是實實在在的人民軍隊,這讓他深受震撼,由此下定決心在解放軍部隊里重獲新生,真正為國家、為人民作出自己的貢獻。
加入解放軍之后,王勤克從思想到行動都發生了極為深刻的變化,他不僅在戰場上奮勇拼搏、全力殺敵,而且在部隊內部非常善于團結人、幫助人。尤為值得稱道的是,他特別樂意幫助新戰士成長,在生活上、戰斗上中總是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他們,同時關注新戰士思想上的變化,隨時為他們答疑解惑,無形之中成為很多新戰士最可信賴的人。
在王克勤的帶動下,他所在的連隊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好人好事,使得整個部隊的精神面貌、戰斗作風都有了積極可喜的變化,也得到了各級首長的充分重視和高度認可。
任何這樣的表現,王克勤沒過多久就被吸引入黨,并晉升為班長,成功廣大新老戰士共同學習的榜樣和整個軍區重點宣傳的典型人物。
在班長這個崗位上,王克勤表現得非常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善于思考的他,在帶兵方面總結出了一套稱之為“三互助”的獨特方法,使用效果非常喜人,后來甚至在整個軍區予以推廣。
1946年11月,我軍在山東荷澤龍固集、張風集一帶,向固守魯西南的敵軍發起了著名的“龍風戰役”,王克勤所在的部隊接到的任務是,在一個名叫徐莊的村子里阻擊來援之敵。
在戰斗正式打響之前,王克勤已經提前組織全班做好了充分準備,包括按慣例成立了戰斗互助組。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如何實現互助呢?用王克勤的話來說就是:“我是班長,大家在戰斗中一定要聽從我的指揮,如果我受重傷或犧牲,由副班長頂上;如果副班長不在,那大家就聽互助組長的。有什么困難或者怎么打好仗,大家隨時溝通呼應,一旦有人出現什么問題,大家隨時互相救應互相幫助,決不放棄任何一名戰友!”
戰斗打響后,王克勤按照上級指示,帶領全班死守住指定的陣地。這個陣地由于地勢險要,成為敵軍火力重點攻擊的對象。但由于戰斗之前王克勤組織的互助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充分,在戰斗進行中也確實做到了互救互助,而且通過有效的溝通協作總能采取正確的行動,使得小小一個班竟釋放出令人驚訝的戰斗力。全班面對敵人整整一天多達數十次的猛攻,不但牢牢守住了陣地,而且創造了無一人傷亡的奇跡。而就在王克勤他們附近的另一個班,卻幾乎悉數陣亡,只有班長得以幸免于難,但也身受重傷。
憑借這次戰斗的突出表現,王克勤晉升為排長,并被上級授予帶兵模范、一等殺敵英雄等光榮稱號,另有三名戰士也成為戰斗英雄,他所帶的全班也贏得“模范班”的榮譽。
由王克勤總結出的“三大互助”這一帶兵方法也獲得各級首長的高度重視,隨后便在整個縱隊予以全面推廣。這一推廣,很快產生了立竿見影的可喜效果。以往從國民黨起義投誠過來的戰士,總有相當一部分逃之夭夭,而在縱隊應用“三大互助”方法之后,整個縱隊在一個時間段內補充的兩千多名解放戰士,竟只有三人打了退堂鼓,其他大部分戰士都表現很不錯,可以說與之前的情況有巨大的進步。
經張際春建議、劉伯承司令員批準,整個晉冀魯豫軍區把王克勤作為解放軍的一面旗幟,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學習王克勤運動”,相關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在全軍區都產生了積極、深遠的良好影響。有人甚至評價說,王克勤這個典型的樹立以及“三大互助”方法的推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軍各支部隊的戰斗力。
不幸的是,王克勤卻在參加1947年的魯西南戰役中壯烈犧牲。當劉鄧大軍的司令員、后來的開國元帥劉伯承得知這個消息之后,他極為痛心,甚至做出了一個很罕見的舉動,那就是攥緊拳頭狠狠地捶著桌子,用異常憤怒和悲痛的聲調大吼道:“老蔣啊老蔣,你一個旅的兵力,也換不來我手下這個名叫王克勤的排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