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1日,臺北的立法院正式開議。
在這一天,藍營、綠營、白營的代表齊聚于此,原本的議程是討論備受爭議的“原民伐補”預算提案。
可在會議一開始,白營代表卻集體缺席,場面頓時變得微妙。
藍營在韓國瑜的帶領下,試圖推動預算案的通過,而綠營則一邊反擊,一邊試圖拖延時間,等待白營的重新加入。
隨著會議的深入,藍營突然拋出了一個讓人措手不及的提議——修改釋憲門檻。
這一提案迅速點燃了綠營的怒火,雙方在立法院程序委員會的會議上展開了激烈的攻防。
更為復雜的是,黃國昌的態度撲朔迷離,他似乎并未明確站隊,反而在藍營和白營之間游走,讓局勢變得更加難以預測。
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白營的突然消失到底意味著什么?藍營的提議是一次精心策劃的政治布局,還是一場倉促的冒險?
而黃國昌,這位曾經的“獨立派硬漢”,在這場復雜的政治博弈中究竟意欲何為?
這場政治角力的導火索是“原民伐補”提案。根據該提案,原住民的伐木補助將從3萬元提高到6萬元。這個提案最早由藍營和白營聯合推動,背后有著深厚的政治考量。藍營和白營希望借此贏得原住民選票,同時也通過提升經濟補助來彰顯自身對原住民的關懷。
可綠營對這項提案持有異議。卓榮泰代表綠營明確指出,臺灣當前的財政狀況并不足以支持如此大幅度的補助提升。財政緊張的現實迫使綠營反對這項提案,并試圖通過拖延預算案的通過來表達態度。
在10月21日的預算協商會議上,藍綠雙方圍繞“原民伐補”提案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藍營堅持認為,這項提案關乎原住民的利益,是對臺灣社會公平正義的體現。而綠營則強調,政府必須量入為出,不能為了博取選票而犧牲財政穩定。
吳思瑤作為當天綠營的代表,面對藍營的施壓,表現得極為謹慎。她承認財政問題的嚴峻性,但也表示愿意在補助金額上做出一定讓步。
但藍營對此并不滿意,雙方的談判陷入了僵局。會議最終以無果而終,約定在10月24日再度展開預算協商。
與預算協商會議平行進行的是立法院程序委員會的會議。就在當天,藍營的翁曉玲突然提出了一項“修改釋憲門檻”的提案。這個提案要求未來司法院在做出釋憲裁定時,必須由15名大法官中的至少10人參與裁定。這一提案的提出,瞬間點燃了綠營的怒火。
綠營認為,藍營此舉是為了在未來阻礙新任大法官的入職,甚至可能讓司法院陷入停擺。
尤其是在大法官提名問題上,藍綠兩方的矛盾已經公開化,藍營的這一提案被綠營視為對司法獨立性的公然挑釁。吳宗憲作為當日的“召委”,在藍營的強大壓力下,最終還是以1票之差通過了這項提案。
這場激烈的攻防戰從白天一直持續到晚上6點半,傅崐萁多次進出會場,與藍營的其他委員商討對策。隨著提案的通過,藍營稍稍松了一口氣,但他們心知肚明,這場政治博弈遠未結束。
在這場復雜的政治角力中,黃國昌的態度尤為引人關注。作為民眾黨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他一向以獨立思考和敢于發聲著稱??稍谶@次議程中,黃國昌的態度卻讓人捉摸不透。
傅崐萁與黃國昌多次合作,成功阻攔了預算案的通過。在過去的幾次行動中,黃國昌的立場似乎與藍營保持一致,但他的態度并不總是堅定。他有時選擇與藍營合作,有時又展現出與白營的默契。特別是在“原民伐補”議題上,黃國昌的態度顯得尤為冷淡,這讓藍營陷入了某種程度的被動局面。
黃國昌究竟意欲何為?他是否在等待一個更為合適的時機,來為白營爭取更多的政治利益?還是他對藍營的提議本身心存疑慮,不愿全力支持?目前來看,黃國昌的態度是藍白合作中的一大變數,也為未來的政治局勢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除了“原民伐補”議題和釋憲門檻之爭,臺灣政壇的另一場風暴正在醞釀,那就是大法官的提名爭議。2024年8月30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公布了7名大法官的提名人選。這一名單一經公布,便引發了藍白陣營的強烈反對。
藍白陣營的批評集中在提名人選的“政治色彩”上,他們認為這些提名人選明顯偏向綠營,帶有強烈的政黨色彩。
特別是國民黨團的王鴻薇公開表示,民進黨應重新審視提名標準,避免司法體系淪為政治工具。民眾黨代表林國成也對提名過程的透明性提出質疑,認為綠營在這次提名中缺乏廣泛的社會共識。
這場大法官提名爭議不僅僅是關于人選的爭論,更是臺灣政壇藍綠對峙的延續。藍營試圖通過阻撓提名來限制綠營對司法體系的掌控,而綠營則堅稱大法官的提名符合程序,并指責藍營試圖干涉司法獨立。
隨著10月24日預算案協商的臨近,藍白綠三方的對抗將愈發激烈。
藍營與白營的合作雖然在制衡綠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彼此之間的默契顯然還不夠牢固。黃國昌的態度冷淡,白營的集體缺席,無疑給藍營帶來了更多的政治壓力。
預算案的通過與否,將直接影響到臺灣未來的財政走向,而大法官的提名則關乎臺灣司法體系的獨立性。藍綠兩方的對抗,正在從立法層面逐漸延伸到司法領域,臺灣政壇的復雜局勢正在加劇。
韓國瑜的回歸也為這場政治博弈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雖然他的好感度有所回升,但是否能夠穩固藍營在立法院的主導地位,仍需時間驗證。隨著時間的推移,立法院的每一次會議都將成為藍白綠三方角力的一個新戰場。
誰將在這場復雜的政治博弈中占據上風?黃國昌的態度是否會成為決定性的關鍵?答案或許將在不久的未來揭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