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理想汽車成為首個實現百萬輛交付的新勢力車企,這是新勢力車企在市場競爭中崛起的信號,也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撐。
第100萬輛交付前,一輛2024款理想L9(參數丨圖片)從江蘇省理想汽車常州智能制造基地下線。 不同于其他造車新勢力開始選擇代工模式,理想造車之初就堅持自建工廠,自2016年理想汽車首座工廠落戶常州,理想汽車和常州已經攜手八年時間,理想汽車成長為百億投入、千億產出的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 同時,常州也發展成為一座工業經濟規模2.2萬億元的GDP萬億之城,攜手跑出了令人驚嘆的發展加速度,理想與常州打造了產城融合發展范本。
隨著理想汽車的快速發展,正如蘋果打造了“果鏈”,理想汽車也帶動了“理鏈”的成長,為供應鏈伙伴帶來了不小的助益。
在這一過程中,理想汽車與本土供應鏈伙伴的緊密協作不僅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質量躍升提供了支撐,更助力本土零部件企業技術進步,提升了他們在全球市場的銷量和競爭力,共同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的領先地位和品牌影響力的穩步提升。
率先達成百萬里程碑,理想汽車不僅體現了產品和技術的持續領先地位,更凸顯了企業對科技與智能工業的深度投入和創新承諾。
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表示:“我們聚焦用戶價值,打造超越用戶需求的產品,廣大用戶的認可和支持是我們持續進步的動力。理想汽車堅持與本土優質供應商合作,不斷完善供應鏈體系與管理標準,讓‘理鏈’快速、健康生長。”
而正如李想所言,不僅僅是理想汽車,從“理鏈”上下游企業到常州的持續發展,未來都更加可期。
百萬輛交付背后,是理想汽車的飛速發展。
歷時58個月達成百萬輛里程碑,理想汽車是中國首家達成這一成績的新勢力車企,創下中國豪華車最快達成百萬輛記錄,同時也是唯一一個均價超過30萬元、擁有百萬規模的中國豪華汽車品牌。
得益于市場規模迅速擴大、企業經營效率持續提升,理想汽車成為中國第一家年營收突破千億元的新勢力車企,是首個實現盈利的新勢力車企,也是最年輕的胡潤世界500強企業。
9月,理想汽車交付量達到5.3萬輛,創造歷史新高,國內市場銷量首次同時超越豪華品牌奔馳、寶馬和奧迪,獲得中國市場豪華品牌銷量冠軍,重塑了中國豪華品牌市場競爭格局。
盡管身后不斷出現新的挑戰者,但理想已經牢牢占據家庭用戶對于豪華電動車的心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理想L6再次延續了理想L系列的“爆款敘事”。
自2022年起,理想接連推出了L9、L8、L7、L6四款增程式高端電動車,這四款定位中大型級以上的高端電動SUV,接連成為市場爆款。
首款產品理想ONE重新定義了家庭SUV,累計交付量突破21萬輛。家庭六座旗艦SUV理想L9累計交付量突破21萬輛,家庭六座豪華SUV理想L8累計交付量突破18萬輛,家庭五座旗艦SUV理想L7累計交付量突破22萬輛,在3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場,自2023年至今,理想L7、理想L9和理想L8三款車型的總交付量分別位于細分市場銷量第一、第二和第三位。
在20萬元以上新能源市場,初次進入此價格區間的理想汽車在第二季度迅速成為銷量第一的中國品牌,僅次于特斯拉。
家庭五座豪華SUV理想L6在4月上市后,72小時定單破萬,首個完整交付月銷量破萬。上市102天后,理想L6累計交付突破6萬輛;截至10月15日,理想L6累計交付量突破11萬輛,創造新勢力最快交付記錄。
此外,理想L6作為理想汽車首款售價30萬元以下的車型,進一步豐富了理想汽車的產品矩陣。相比此前的理想ONE和L系列的其他車型,理想L6的尺寸更小、造型更動感、價格更實惠,同時保留增程四驅、大空間和領先的智能體驗,滿足更年輕的家庭用戶的需求。
當前,理想在售五款車型充分覆蓋20-60萬元價格段家庭用戶多樣化的用車需求。理想汽車也成為20萬元以上SUV銷量第一的品牌,超過BBA等傳統豪華品牌。
7月,中國市場新能源滲透率首次突破50%,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標志著新能源市場即將進入晚期大眾階段。在晚期大眾階段,大眾的消費選擇將更加顯著地向頭部品牌集中,包括比亞迪、特斯拉、理想在內的“超級品牌將成為消費者更堅定的首選。
快速發展的新能源市場,唯擁有核心技術的玩家,才能成為常青樹。理想汽車深知這一點。
理想汽車堅持核心技術自研,去年以來平均每三天投入1億元用于技術研發,在智能駕駛、智能空間、智能電動、智能工業等領域建立了領先的技術優勢。
理想智駕方面的表現已經獲得了行業的高度認可。
今年7月,理想全量推送無圖NOA,在全國范圍內可導航的城市道路均可使用。隨后智駕滿意度調研顯示,用戶在滿分10分的調研中,對理想智能駕駛給予了9分的高度評價。端到端+VLM全新一代理想智能駕駛于7月底開啟千人內測,9月萬人體驗團正式開啟推送,同時完成“車位到車位”產品落地,加速智駕技術的迭代和進化。
在已開放無圖NOA的企業中,理想汽車智能駕駛累計行駛里程最多。截至2024年7月5日,人均智能駕駛行駛里程數超2300公里,智能駕駛用戶使用滲透率超過99%,全場景NOA累計里程已經突破了8.6億公里。從2022年到2024年8月底,智能駕駛累計總里程實現從4億公里到22億公里的飛躍式增長,今年年底預計達到30億公里。
從用戶試駕層面看,通過無圖NOA的發布,用戶NOA試駕占比從5月23.8%提升到7月46.5%,門店試駕率翻倍提升,用戶考慮購車時更愿意了解體驗理想的智能駕駛。而在購車層面,通過無圖NOA的發布會,用戶選購AD Max的定單占比從5月份的37%提升至49%,30萬元以上車型AD Max銷量占比達到70%。單車型來看,理想L9車型75%的用戶選購AD MAX,理想L8達到56%,理想L7達到65%。
靠技術在市場與消費者心目中站穩腳跟,理想汽車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乃至常州當地一同前行。
2024年上半年,理想汽車產量占江蘇省汽車產量的35.4%,成為江蘇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的車企。產量規模擴大的同時,理想積極推進供應制造的近地化戰略,不斷吸引省外供應鏈在江蘇和常州布局。目前理想L系列近地化供應水平接近60%,預計到2026年,將有70%的關鍵零部件實現近地化供應,進一步帶動江蘇汽車產業鏈發展。
理想汽車在堅持核心技術自研的同時,在關鍵零部件上與合作伙伴在研發、生產、質量追溯,在企業數字化、智能工業上開放合作,與供應鏈共享海量數據,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驅動質量和性能提升。
如今,圍繞理想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形成了“理鏈”。
作為鏈主,理想汽車研發、質量、工藝等團隊深入合作伙伴一線作業流程中,與合作伙伴形成平等互信、資源共享的新團隊,針對中國家庭需求進行定制化開發和升級迭代。
隨著理想汽車的規模不斷擴大,“理鏈”上的空氣懸架供應商孔輝、激光雷達供應商禾賽、智駕芯片供應商地平線、HUD供應商未來黑科技等20余家年輕的合作伙伴逐步成長為行業龍頭;與寧德時代聯合研發行業首個量產5C超充電池,和匯川合作開發前驅五合一總成,助力欣旺達在江蘇建設和運營電池PACK產線等。產業鏈條的協同創新不斷創造用戶價值,推動技術平權,通過國產化、規模化推動成本下降,讓頂配成為標配。基于技術創新能力和聯合研發合作模式,理想汽車協同本土企業實現關鍵技術突破,為產業鏈創造新價值。
今年,理想汽車新增投資16億元對常州基地實施改造升級,圍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命題,對常州基地正式冠名“江蘇理想”,以新身份對研發、制造、銷售、零部件等業務進行重組,實現集團化運營。未來,理想汽車在江蘇的研發、管理人員將逐步增加,加快零部件產業園建設,引導“理鏈”近地化集群發展。
在造車這場馬拉松中,理想汽車要跑到終點。更重要的是,理想汽車不僅僅是想自己抵達終局,更要帶著產業鏈伙伴乃至整個中國汽車產業,跑到這場馬拉松的最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