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25日,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聯合甘肅省公安廳杓家村駐村隊、支付寶公益愛心網友、騰訊公益愛心網友,在積石山縣關家川鄉關集村、杓家村、何家村、關家川鄉中心小學、杓家小學,銀川鄉新坪小學,柳溝鄉陽山村、陽山希望小學開展了“甘肅地震緊急救災”災后重建項目科普減防災課程及應急演練系列活動。
科普減防災課程內容極其豐富、形式亦是多種多樣,課程工作人員通過生動的講解與鮮活的案例分析緊密結合,為村民和學生全方位地展現了災害的巨大危險以及減防災的重要性。
課程中,工作人員現場示范了心肺復蘇的操作步驟,講授如何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并強調了胸外心臟按壓的正確位置和頻率,以及人工呼吸時要保持氣道通暢。對于海姆立克急救法,課程分別講解了成人、兒童和嬰兒的操作要領。
同時,學校減防災課程還深入探討了面對踩踏事件時的自我保護策略。學生們學習了如何在人群密集的場所中保持警覺,識別潛在的踩踏風險信號,如人群突然加速、有人跌倒等。此外,課程講師還教授了“逆向行走”技巧,即在人群開始混亂時,如果條件允許,應迅速向人群移動的反方向移動,尋找出口或安全區域。
關于火災應對與急救,課程詳細講解了火災預防的基本知識,如定期檢查家中電器線路、不私拉亂接電線、不隨意堆放易燃物品等。在火災發生時,課程強調了“低姿勢逃生”的重要性,即彎腰或匍匐前進,以減少吸入有毒煙霧的風險,并盡量沿著墻壁摸索前進,尋找安全出口。同時,課程還教授了如何使用濕布捂住口鼻、關閉門窗以減緩火勢蔓延、發出求救信號等自救技巧。
在急救方面,課程涵蓋了基本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包括心肺復蘇術(CPR)的正確操作方法、止血包扎的技巧、骨折固定的原則以及燒傷、燙傷等傷害的初步處理。
學生們通過模擬演練,學習了如何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判斷傷情,采取正確的急救措施,為后續的專業救援爭取寶貴時間。通過這些實用的學習和訓練,學生們不僅增強了自我保護能力,也提升了在緊急情況下幫助他人的能力,為構建更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此次活動的開展,為積石山縣的社區居民和學校學生帶來了寶貴的減防災知識和實踐經驗,為他們在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災害時增添了一份保障。
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
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原四川省科技扶貧基金會),成立于2010年6月,登記機關是四川省民政廳,業務主管單位是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是經登記管理機關認定的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是5A級社會組織、全國先進社會組織,是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的第四屆四川慈善獎最具影響力慈善組織。連續多年在基金會中心網(CFC)全國8000余家基金會財務透明度以及信息公開披露均獲得滿分100分,透明指數(FTI)全國并列第一。關注領域:科普教育、產業幫扶、科學減防災、社會組織孵化、中小企業發展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