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個東周列國的故事,名為《水灌晉陽》,根據馮夢龍原著改編,王星北編文,李鐵生繪畫。
在春秋末期,各諸侯國的卿大夫逐漸強大起來,互相兼并,戰爭不斷。晉國的智瑤、韓虎、趙鞅、魏駒四家大夫中,屬智瑤勢力最為強大。
智瑤意圖繼承晉文公的事業,成為霸主,便約趙鞅同去伐鄭,趙鞅以年老多病為由推辭,命小兒無卹隨軍同行。
智瑤擇了吉日,親自統領中軍,趙無卹將左軍,智瑤的家臣絺疵將右軍,浩浩蕩蕩殺奔鄭國。智瑤親自擊鼓,兩家將士爭先突入城邑,鄭國守將見晉兵勢大,不敢抵抗,棄城逃跑。
晉國大軍乘勝奪取鄭國九座城池,鄭伯派使者前來請罪求和,智瑤答應講和,并將九座城池還給鄭伯,設宴慶功。
宴席上智瑤舉杯暢飲,見無卹卻默默地坐著,便勸他飲酒,無卹以量淺喝不下為由,頓時惹得智瑤勃然大怒:“你這敗興物,多不中用!”說罷將酒杯擲過來,正中無卹左頰,宴席不歡而散。
家臣張孟談將無卹扶回營,眾將氣憤,要連夜攻打智瑤答應,無卹平靜地說:“這是個小恥辱,算不了什么,我們且忍著吧!”
大軍班師回朝,次日,智瑤來見趙鞅,夸說伐鄭之功,又說無卹安分守己,但謹慎有余,果敢不足,不是創業之才。
不久后,趙鞅身患重病,臨終前囑咐無卹:“我死以后,你要好好繼承我的事業……只怕智氏不能容你,他日國家有變,只有晉陽城池堅固,民心歸順,可以依恃!”
無卹承襲父職,成為晉國的大夫。智瑤派人來請無卹前去,無卹來到智府,見韓虎、魏駒也在。
原來晉國國君出公憤恨四家大夫勢力大,秘密向齊、魯兩國借兵,要以武力驅逐他們。而智瑤與齊、魯的權臣暗通聲氣,得到消息,邀三家前來商議對策,并想先下手驅逐國君。
他們約定好日期,由智瑤統領四家兵馬進宮,出公無奈只能從東門慌忙逃往齊國,智瑤立晉昭公的曾孫驕為國君,也就是晉哀公。
自此以后,智瑤獨攬晉國大權,有心要取代晉而自立,又擔心韓、趙、魏三家阻撓,于是決定先削弱三家勢力。
智瑤依絺疵之計,假稱晉侯之命,令三家割百里之地充公,如此智氏越來越強,而韓、趙、魏則越來越弱。
韓虎雖然氣憤,但也不敢抗命,依謀士段規之言,帶百里之地圖送與智瑤,智瑤拿出魯國勇士卞莊子刺三虎的畫,上題:三虎啖羊,勢在必爭。其門可俟,其倦可乘。一舉兼收,卞莊之能。
智瑤以此畫戲弄韓虎與齊國的高虎、鄭國的罕虎為“三虎”,段規憤憤不平,出言維護,因段規矮小,智瑤用手拍著他的頭說:小孩子知道什么,也來多嘴,“三虎”吃剩下的東西才輪到你!
韓虎假裝醉酒,含糊應著,由段規扶著走了,此事被當成笑話紛紛傳說。智國勸說智瑤防備韓虎,而智瑤并不把韓虎放在眼里。
魏駒也聽從謀士任章建議,畫好一百里地,將圖交給智瑤,智瑤毫不費力得韓、魏兩家之地,得意非凡,又派人向趙無卹指定索要皋狼之地。
無卹怒道:“土地是世傳之物,我哪敢輕易讓人,韓、魏割地是他們的事,我卻不愿奉承人!”
智瑤得報大怒,立刻聯合韓、魏兩家,要一同出兵消滅趙氏,平分趙氏土地。無卹經張孟談提醒,想起父親臨終遺言,當即舉家遷往晉陽。
曾經趙氏家臣董安于曾在晉陽建筑公宮,后來尹鐸治理晉陽,減輕賦稅,百姓安居太平,世代感念趙氏恩德,晉陽城池堅固,糧草豐足,民心歸附,百姓們扶老攜幼將無卹接入城中。
智、韓、魏三家兵馬圍困晉陽,任憑智瑤如何猛攻,都被亂箭射退。晉陽城的弓箭快用完了,拆開公宮的圍墻,里面都是蘆葦、荊條和各種用來做箭及兵器的材料。
城中父母老少都齊心協力,堅守晉陽一年多,智瑤久攻不下,心情煩悶,這天來到一座山下,見山峰峻險,山下清流萬道,這里正是龍山,山半腰有塊巨石,登山而亡,滾滾晉水繞城而過,智瑤頓時大笑起來。
原來他想到了水灌晉陽的計策,晉水源于龍山,在龍山高處掘一個大水池,將水積蓄起來,再將晉水上流堵斷,如今又正是春雨驟降,山水必然大發,再決堤灌城……
智瑤讓韓虎把守東路,魏駒把守南路,當即下令開池筑堤,建壩攔水,一個月后,果然天降大雨,連日不停,山水暴漲,池里的水很快與堤相平,智瑤傳令開堤。
只見大水洶涌澎湃,如同萬馬奔騰,直奔晉陽城灌去,晉陽城池堅固,雖經水浸,并無損壞,城內百姓富庶,衣食無憂,人心安定。
然而大雨不止,水勢越來越大,連連灌入城里,城內房屋被淹沒倒塌,百姓們都逃到高處避難,即便如此,他們寧可被淹死也不肯投降。
無卹與張孟談等家臣乘竹筏巡視,這水再高四五尺就要冒過城頭,張孟談知道韓、魏是被迫出兵,他自請前去說服兩家,反攻智瑤。
果然在張孟談的勸說下,兩家決定聯合趙氏,共滅智瑤,并定下密約,在次日深夜,由韓、魏兩家掘開堤壩,讓大水倒灌智氏大寨,趙軍只看水退,殺出城來,共同擒拿智瑤。
智瑤還在夢中,聽得一片喊聲,睜眼看時,滿營是水,已上臥榻,滾滾之水不斷上漲,虧得智國與豫讓帶水兵乘小船來救。
這時韓、魏、趙三家兵士乘船來攻,智國護著智瑤來到龍山,無卹領一隊人馬殺來,智瑤無路可逃,只能束手就擒,智國拔劍自刎。
無卹斥責智瑤的罪行,拔出佩劍將其殺死。三家兵士拆除堤壩,水歸源流,晉陽城內水退去,無卹安撫百姓,又與韓、魏一同滅了智氏全族,平分智氏之地。
水能護國,亦能亡國,晉國的汾水、晉水、澮水都是天然屏障,卻也可能反被其害。而智瑤以晉水灌入晉陽,最終卻被晉水反淹,自食惡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