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工作,用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破解市場轉化難題。在賦權改革推動下,自治區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的3個新品種正在推向市場。
10月18日,在內蒙古大學的自治區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心主任齊建建正在帶領科研團隊利用生物育種技術,選育加工專用型馬鈴薯新品種。2015年,從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博士畢業的齊建建來到內蒙古大學,從事馬鈴薯生物育種工作。但他很快發現,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市場需求銜接不緊密,科技成果很難轉化。
自治區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齊建建之前,科研單位對于科研成果的賦權和轉化相關的規定不是特別明確,使得科研人員對于轉化的積極性可能也沒有那么高。
大部分科研人員的工作是執行所在機構的任務 ,或者是成果的完成主要利用所在機構的物質技術條件,這樣的成果就屬于職務科技成果。長期以來,職務科技成果處置難、決策責任風險大、收益分配與激勵機制不健全,高校大量的職務科技成果無法轉化。為解決這一問題,自治區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 工作,探索將屬于國家的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賦予科研人員,有效解決職務科技成果“不敢轉”“不愿轉”“轉不快”問題。齊建建所在的內蒙古大學就明確了科研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自主權、處置權和實施權,同時明確科研成果由成果轉化人主導直接促成完成的,成果轉化人可以按照轉化金額的90%取得收益,自治區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迅速選育出3個加工專用型馬鈴薯新品種。目前,正在聯合加工企業進行試驗試種。
自治區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齊建建通過今后一到兩年擴大的中試,來確定它的市場前景,加工型的新品種有自己明確的市場,它對于保護市場、提高農民收益有比較大的好處。
內蒙古大學科學技術處負責人 朱保華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鼓勵科研人員在專利申請時同時開展賦權工作,對賦權改革試點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重點、難點、疑點事項,我們會及時組織開展決策咨詢服務。
今年,內蒙古大學共轉化25項成果,其中12項通過賦權形式完成成果轉化,涉及農牧業、生態建設、化工等多個領域。
來源 :奔騰融媒
編輯 :趙亞靜 王燦
責編 :楊磊
校審 :高嫚聆 田雨禾
審核 :劉雪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