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一邊想要中方的稀土提煉技術,另一邊卻又擔心會被美制裁抵制,這種兩邊都想要的行為,是不是想得太美好了?
事情是這樣的,據《南華早報》日前報道稱,馬來西亞正打算開發該國境內價值高達500億美元的稀土礦藏,但是,他們自身并不具備完善的稀土提煉技術,無法建立起成熟可靠的供應鏈。
因此,馬來西亞的自然資源和環境可持續發展部的負責人尼克納茲米表示,在稀土提煉這方面,中方擁有完善的供應鏈和技術,希望中方能夠提供相應的技術幫助,以建立一個完善的稀土從開采提煉到成品的產業鏈。
而為了獲得中方的支持,他表示馬來西亞準備在2025年就前往中國的南寧,和中方開展相關的談判工作。
但是,尼克納茲米也強調,要是使用了中方的技術開采和提煉稀土資源,那很有可能會受到來自美國的制裁和抵制。因為自從2018年以來,美方就和中方展開了聲勢浩大、幾乎是全方位的貿易戰,馬來西亞不希望受到美方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
怎么說呢,他們的這種想法,是屬于典型的既要又要,卻不想擔責,這種想法真是太美好了,但世界上哪有這種好事?得到好處的同時,自然也是會有潛在的風險,他們應該明白這一點。
實際上,中方在去年底所公布的《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中,就明確包含了稀土的提煉、加工和利用技術。
所以,馬來西亞要想獲取中方的技術支持,這個禁止出口目錄就是繞不過去的坎。不過他們也知道有這個出口限制在這,但他們還抱有幻想,試圖說服中方,給他們“開白名單”。
但他們也不想想,真要是將技術給了他們,他們不就成了我們最直接的競爭對手了嗎?做生意平白無故地給自己樹立一個競爭對手,這不是自討苦吃嗎?所以,可以肯定,中方是絕不可能會輕易地將核心技術授予他們,除非他們開出了非常誘人的,我們無法拒絕的價碼。
不過,馬來西亞也許并沒有能足夠打動中方的價碼。因為就目前而言,中方是藍星上最大的稀土開采,以及稀土供應國,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23年的數據,去年中方的稀土產量是24萬噸,是第二名美國的5倍之多,全球高達90%的稀土加工,都來自中國。
要知道,稀土是非常重要的礦產資源,在芯片制造、武器裝備制造、電動汽車、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領域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目前也就是中方掌握著稀土從開采、提煉到成品產出這全產業鏈技術,因此現在就連美西方的稀土供應,都需要依賴中方。
別看美國的稀土產量,在2023年是4.3萬噸,但是他們并沒有完善的稀土加工產業鏈,因此他們的稀土資源,大部分都是出口到了我們這里,我方經過加工之后,他們再進口稀土成品,拿回去應用于武器裝備的生產、雷達的制造、芯片的制造等等。
換言之,一旦我們徹底切斷對外的稀土供應,那美西方所有有關的高精尖技術產業,都將趴窩,短時間內他們也沒有辦法找到替代品。所以,馬來西亞是否有這樣匹敵的價碼?這點值得懷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